黎元洪忌惮段祺瑞,其实段祺瑞也忌惮黎元洪。
这就是典型的麻杆打狼——两头怕。
黎元洪忌惮段祺瑞是因为自己没有军权,担心对方掀桌子。
段祺瑞忌惮黎元洪,是因为黎元洪掌握国会,同样可以掀桌子。
走到刺刀见红的那一步,黎元洪可以发动国会罢免段祺瑞政务总理的职务——这是具有法理支持的。
对于段祺瑞而言,真要是被黎元洪罢免了职务,他虽不至于彻底抓瞎,但肯定也会相当不好过。
被罢免之后,段祺瑞当然可以发动兵变,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黎元洪怼马桶里冲走,但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
原因有两个:
其一,段祺瑞头顶上的牌坊是“两造共和”,而他也确实是深以为荣,属于最直观的政治信誉,也之最雄厚的政治资本。而一旦发动了兵变,那么这个政治信誉可就破产了——“共和”与“兵变”,天然就是矛盾的对立面。
事实上也是如此,段祺瑞在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政治生涯当即彻底终结,只能灰溜溜的下野。政治信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支持他当扛把子,也可以让他完犊子。
其二,此时不管真假,各方确实是都承认共和的。段祺瑞作为北洋三杰之一的“虎”,发动兵变就必须得考虑另外两杰的想法,即王士珍与冯河甫,这两杰一个是陆军总长,另一个是副总统兼大军阀,直系扛把子!
如果北洋之龙、北洋之狗都站在对立面,那么段祺瑞搞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是万夫所指的国贼。实际到了段祺瑞的这个层次,考虑的就不只是权位、金钱、女人了,而是还有一个身后名。
特别是对于段祺瑞这种人而言,尤其在乎青史评价。所以,在九一八之后,尽管他已经穷得一比吊糟,但还是果断拒绝伪满的诱惑与拉拢。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段祺瑞确实不想发动兵变,而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忌惮黎元洪这个大棒槌。
发生“府院之争”,根本原因则是北洋政府的顶层架构主导地位错配,而直接原因自然就是在参加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府院之间持完全相反态度。
段祺瑞认为参加世界大战,加入协约国阵营。不管段祺瑞想要借此实现的个人政治意图到底是啥,单说这参战选择,真不能算错。如果打开历史天眼,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当中都站队正确,确实是侥天之幸。如果说二战是被动选择正确,那么一战确实是主动选择正确。
而黎元洪反对参加世界大战,其实也有足够的理由。毕竟他反对的是参战,而不是要加入同盟国阵营。这时候的中国积贫积弱,即便参战也只能是仆从国的身份,属实没啥排面,可能会吃力不讨好。而且参战之后,必然会对德宣战,与日本成为了队友。而德国这时候算是对华友好,方方面面的都挺支持中国。日本却是狼子野心,与其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个整不好就会被日本把山东坑走。
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所以,黎元洪在这个问题上绝不是孤家寡人,而是颇有拥趸,特别是社会舆论界,当时顶级意见领袖丁佛言就是其中代表,他们在大报纸上把段祺瑞骂得狗血喷头。
段祺瑞气得鼻子不知道歪了多少回,却也无可奈何,既没有派遣军警上门带人,也没有封杀。
最后痛定思痛,索性以牙还牙,自己也办了一个《公言报》,专门骂黎元洪。
一时间舌剑唇枪。
没用多久,画风就不出意外的整歪歪了,开始往下三路招呼,这边说段祺瑞好色扒灰,白昼宣淫;那边说黎元洪阴重不泄,萎而不举。
府院之争竟然演化为花边新闻,以至于每个洋车夫都能整两句荤的。
于是段祺瑞就感觉有些不对路。
与大傻子争辩,他就会把人拉到智商五十以下的区间,然后用他的成熟经验纵横捭阖!
而且最近黎元洪又与关外的那个搅屎棍眉来眼去,使得段祺瑞颇有一些心神不宁。
于是,段祺瑞感觉不能再耗下去了。
遂另辟蹊径,对黎元洪发起战略上的主动进攻。
而这个蹊径就是召集全国军事会议,名义上是讨论裁兵节饷,但是很快就宣布与讨论外交的会议合并举行。
显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所谓的全国军事会议,有资格参加的自然就是各省督军大帅。所以,这次会议又被称为“督军团会议”。
不得不说,段祺瑞在这方面确实是有足够的排面,各省督军基本都给面子,或亲自前来,或派出代表。
其中,最先应召前往京师的,是北洋急先锋——安徽督军倪嗣冲。
要不怎么说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呢,这安徽督军倪嗣冲进京自然是要给段祺瑞撑场面的,结果他自己甚至都没搞懂最基本的形势,以至于在进京之前先大肆发表了参加世界大战一定会导致亡国的“反战论”,路过天津的时候更是破口大骂主张参战的梁启超是“亡国文妖”。
消息很快传到京师,把段祺瑞气得屁股都歪了。
等到倪嗣冲进京之后,才搞懂了真实形势,知道自己是上错了坟、拜错了庙,见到段祺瑞之后诺诺连声,当场跪下,然后大声疾呼:“应当无条件参战,越快越好,参战才能雄起!”
你说这都是啥山猫野兽,竟然也能成为一省的督军大帅。
在倪嗣冲之后,很快其他各省督军大帅也都进京,包括山西督军阎锡山、河南督军赵倜、江西督军李纯、山东督军张怀芝、湖北督军王占元、黑省督军毕桂芳、直隶督军曹锟、福建督军李厚基、察哈尔都统田中玉、绥远都统蒋雁行。
而其他各省督军大帅则是出于某些原因考虑,只派出代表列席,比如奉天督军派出的是杨宇霆进京。
这些督军大帅济济一堂,目的就是要督军团会议与国会抗衡,对黎元洪发起逼宫!
这倪大帅、赵大帅、李大帅、张大帅、王大帅、毕大帅、曹大帅,反正姓氏还挺全科。
只是其中貌似是缺少姓韩的呀……
(老地主:你们开会竟然不带我?好好好,这么玩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