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张海潮也好,楼锦川也好,都估计胡步云会借这次出国考察的机会搞点事情,尤其是对刘浩不利的事情。现在他们更加确定,这件事与胡步云脱不了干系。
只是打死张海潮他也不会相信,胡步云敢这么玩。如果这次胡步云能成功脱身,以后谁还敢惹他?
张海潮禁不住脊背发凉,胡步云为什么要全力推动北川省组团赴外考察?他怎么就知道刘浩一定会亲自带队?他是开了天眼吗?
还有,胡步云之前把周静父母和孩子安置到京都,是不是就是要把自己和他捆绑在一起?
这特么的也太可怕了!
而楼锦川却是心情极好,他对刘浩的失踪一点也不感到奇怪。
别人不知道,他是知道的,胡步云这把刀到底有多锋利,谁惹了他,谁注定就会倒霉。
最早的霍卫民,后来的周清源、周庆生、李恒丰、许建平、杨宏宇,没一个人能得到善终。
刘浩,自然也不能例外。
没多久,大使馆的参赞带着工作人员和翻译赶到酒店,日耳曼警方也来了,带着警犬,调取监控录像,询问酒店工作人员和考察团成员。
胡步云和马志明像复读机一样,重复着贺强森定下的“官方口径”:刘书记独自外出买药散步,未归,失联,别的什么也不清楚。
其余人则是表示,之前对刘浩外出未归的事,毫不知情,直到被询问的时候他们才知道有这事。
胡步云作为联络员,自然是被重点询问的对象。他详细描述了昨晚刘浩要求外出、坚持独自离开、自己随后做了登记,以及今早发现刘浩未归并联系不上等过程。他表情沉重,语气焦虑,不时按压着胃部,将一个因领导失踪而忧心忡忡、自责不已的下属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当被问到是否知道刘浩可能去哪里时,他茫然地摇头:“刘书记只说买药散步,他在这里应该也没有熟人。何况我们的行程很紧,他不可能有私人安排。”
回答可谓半真半假,滴水不漏。
调查持续了大半天。日耳曼警方在酒店附近的药店、街道监控里搜寻刘浩的身影。他们很快确认了刘浩离开酒店的画面,也查到了他上了一辆出租车。但出租车的去向,需要时间追踪。
大使馆参赞把贺强森和胡步云单独叫到一边,神情严峻地说道:“贺主任,国内对这件事高度重视,指示我们全力配合日耳曼警方找人。从现在开始,所有人的手机和其他通讯设备上交,统一管理。同时,考察团行程即刻终止,后面的行程全部取消。我们会安排所有人尽快回国,航班是明天上午十点的,回去后大家都要无条件接受后续调查。在登上回国的航班之前,大使馆和本地警方将全程保护大家的安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单独行动,这一点请大家理解。”
贺强森木然地点点头:“一切服从组织安排。”
胡步云知道,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他精心策划的刘浩意外失踪,即将引来无穷无尽地审查。
他手里的那张考察团成员外出登记表,是他暂时的护身符,但也可能成为别人攻击他的起点。因为他没有及时向团长汇报刘浩外出的情况。
但他也仅仅是没有汇报而已,刘浩外出进入电梯之前的全过程都有马志明做证,进入电梯之后的事有日耳曼警方的证据,怎么也扯不到他胡步云头上。
不汇报,也是胡步云故意留下的破绽。不能把自己择得太干净,越干净越容易引起怀疑。因为他和刘浩的矛盾是半公开的秘密。另外,如果当时就向贺强森汇报了,刘浩就不一定能走了,胡步云是不能让这种情况出现的,刘浩必须走才行。
至于回国之后要面对什么,胡步云也有了心理准备。一切听天由命吧。
到了机场候机的时候,胡步云去洗手间,方便之后,借着背对着看护人员用纸巾擦手的机会,手腕一抖,那部已经没了电话卡的手机,无声地滑入塞满废纸巾的桶底。
他来到日耳曼国的最后一丝秘密,就这样被抹掉了。
返回京都的航班上,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但胡步云无心欣赏,闭上眼睛睡觉。现在想什么都没用了,不管自己的结局如何,刘浩肯定已经完了,他精心塑造的形象,他觊觎的位置,都将化为泡影。
而他胡步云,只需要扮演好一个因领导任性妄为而受到惊吓、因自己未能更强硬劝阻而懊悔自责的“倒霉”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