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潮连忙引着刘浩一行人走向会议室。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椭圆形会议桌,只是主位上换了个人。
张海潮的汇报内容与昨天大同小异,但在讲到困难和阻力时,措辞明显软化了不少,着重强调了稳妥推进、多方协调、尊重地方实际诉求等等。
刘浩听得很专注,时不时点点头,等张海潮汇报完,他喝了口水,缓缓开口:
“海潮同志和发改委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辛苦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越是关键时期,越要讲方法、讲策略、讲稳妥。”
他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有意无意地避开了胡步云的方向:“当前全省工作千头万绪,稳定是第一位的。不能为了追求速度,就忽视了风险防控,忽视了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有些工作,急不得,要循序渐进。
比如刚才提到的跨区域项目,兄弟省份积极性不高,说明我们的共赢方案可能还不够完善,或者时机还不成熟。不要急于求成,可以缓一缓,多沟通,多磨合,把基础打得更牢靠些。强行推动,反而容易留下后遗症。
再比如改革,触动利益是必然的,但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蛮干,更不能硬碰硬。要多做思想工作,多听取不同意见,找到最大公约数。改革要蹄疾步稳,稳字当头。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嘛!”
最后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引得在座几位副主任都配合地笑了起来,气氛似乎轻松了一些。
“至于地方的发展诉求,”刘浩顿了顿,语气变得强硬,“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宏观的、全局性的。但具体到每个地方,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制定政策、部署工作,要充分考虑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合理诉求,不能搞‘一刀切’。省发改委作为重要的协调部门,要更接地气,多下去调研,多听听下面的声音。既要保证规划的执行力,也要有必要的灵活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
这番话,表面听起来四平八稳,滴水不漏,强调“稳妥”、“沟通”、“尊重地方”,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座的都是官场老油条,谁听不出来,这几乎就是在针对昨天楼锦川的指示,来了个全盘否定。
风向在短短一天之内,似乎就变了。而且这风,是从临时主持省委工作的副书记那里吹来的。
在座的人都不是傻子,虽然当前看起来楼锦川是省长,刘浩只是专职省委副书记,但省委书记高隆离开北川在即,已经不管事了,人也在京都,多日没回到北川。本应由楼锦川顺位主持省委工作的,上面却明确由刘浩主持省委工作。
这说明啥?说明刘浩离升任省委书记只差半步,说明北川即将进入刘浩的时代。
那么刘浩讲话的分量毫无疑问就比楼锦川要重了。
会议室里很安静,几位副主任的眼神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有人低头看着笔记本,有人若有所思地点头,有人悄悄用余光瞥向胡步云。
胡步云坐在那里,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仿佛在认真聆听。
他心如明镜,刘浩这番话,与其说是给发改委听的,不如说是给他胡步云听的,更是给楼锦川听的。
这是在明确划界——你楼锦川昨天定的调子,在我这里,行不通。你塞进来的这个人,还想像在建安一样,搞雷厉风行、越级打怪那一套,同样行不通。
现在的北川,得按我刘浩的规矩来。
刘浩讲完,没有像楼锦川那样直接给胡步云“派活”,甚至连提都没提他一句,仿佛胡步云这个新来的常务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不存在一样。
他只是对张海潮说:“海潮同志,你们班子要好好领会精神,把工作做细做实。有什么情况,及时向省委报告。”
“是是是,刘书记的指示非常重要,非常及时,我们一定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张海潮立刻表态,语气比昨天对楼锦川时更多了几分恭敬。
刘浩点点头,话锋一转,语气更加严厉:“发改委是全省经济工作的核心枢纽,位置特殊,责任重大。越是这样的要害部门,越要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坚决维护省委的权威,确保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发改委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