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刚跟李青竹解释清楚没多久,就听见外面有脚步声。
那脚步声有点犹豫,走两步停一下,跟没底似的,紧接着,书房门就被轻轻敲了两下,‘笃笃’声音不大,却很清晰。
“进来!”
柳叶喊了声,就看见老沈低着头走了进来。
老沈的脑袋垂得低低的,下巴都快碰到胸口了,进门的时候还差点被门槛绊了一下,赶紧稳住身子。
一进门,老沈就开始絮叨。
“大东家,我错了,我不该打小报告,不该跟夫人说您带姑娘的事!”
“您大人有大量,就原谅我这一回吧!”
“大东家,我真不是故意的,我就是当时脑子一热,想着您要是真犯了糊涂,夫人那边也好有个准备,免得咱们家出乱子,那姑娘长得太漂亮了,我怕您一时忍不住...毕竟男人嘛,都喜欢漂亮姑娘...”
他嘴里的话跟绕口令似的,一会儿说自己不该多管闲事,一会儿又说自己是为了柳家好,听得柳叶头都有点大。
柳叶听他絮叨了半天,翻了个白眼,赶紧挥手打断了他。
“哪来的滚哪去!谁用你跑过来认错了?”
其实柳叶心里也明白,老沈这么做,也是一片好心。
摊子铺大了,就该讲究点名声。
虽然到了他这种身份地位,三妻四妾平平常常,但千万别忘了,他身上还挂着一个长公主驸马的头衔。
要是真娶了个青楼出身的姑娘,指不定有多少人会抓着这事攻讦他,到时候不光他自己麻烦,连柳家都会受影响。
老沈打小报告,也是怕他犯糊涂,怕柳家栽跟头,这份心是好的。
“大东家,您……您真没怪我?”
柳叶懒得跟他多费口水。
“滚滚滚!”
老沈一缩脖子,连忙滚出去,不过脸色明显轻松了不少。
老沈走了之后,书房里又安静下来。
柳叶拿起桌上的布袋子,打开口子,倒出几颗南瓜种子,放在手心搓了搓,种子干透了,摸起来有点粗糙,可颗粒很饱满,看着就很有活力,应该能种。
他皱着眉头琢磨,手指还轻轻捏着种子。
“要是能赶紧种下去,肯定是最好的,可问题是,这南瓜只有种在河东,对咱们家才最有利!”
河东是卢氏的地盘,卢氏在河东占了大量的田产,还控制着当地的粮价,要是能在河东种出南瓜,既能增加柳家的粮产,又能打击卢氏的粮食生意,一举两得。
可要是种在关中,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知道了!
关中的贵族多,消息传得快,到时候卢氏肯定会想办法抢种子,甚至破坏种植,那之前的心思就白费了。
柳叶看了眼窗外。
天已经黑透了,院子里挂着的灯笼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透过窗户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淡淡的影子。
“现在都农历四月中旬了,南瓜的最佳种植时间是清明到谷雨之间,现在种还来得及,可要是运到河东,光路上就得半个月,这时间哪够啊?”
“要是飞鸽传书,时间能缩短一半,七天就能到河东。可让鸽子运种子?这办法也太蠢了...”
柳叶抓了抓头发,心中越来越烦躁。
他把种子放回布袋子里,苦笑一声道:“时间来不及啊!”
琢磨来琢磨去,他突然想起许敬宗来。
那家伙鬼心眼太多了,每次遇到事的时候,总能想出办法来。
之前竹叶轩总行有李承乾照看,各个产业也都有负责人,许敬宗总算能歇口气了,结果倒好,自己不找他,他就不知道主动过来出出主意,天天在外边潇洒,净想着偷懒!
柳叶让人去叫许敬宗,没多大一会儿许敬宗慢吞吞的走进来。
看见柳叶一脸不满,许敬宗不由得嘿嘿一笑。
“公子,您找我啊?”
柳叶没跟他废话,直接把布袋子递过去,“你看看这里面的东西,是南瓜种子,我想运到河东去种,可现在时间来不及了,你帮我想想办法。”
许敬宗一听南瓜种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接过布袋子,打开口子倒出几颗种子,放在手心看了看。
他之前听柳叶说过某些作物的产量,知道这东西要是种成了,对柳家有多重要。
“这可不能耽搁!”
“农田乃是公子您对付卢氏的第二板斧,万万不能出岔子!要是种不成,咱们在河东的布局可就乱了!”
柳叶挠了挠头皮,叹了口气,“我也知道不能耽搁,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种子运到河东,还得赶上育苗种植的时间!”
“我想了半天,也没琢磨出办法来。”
“路上要半个月,育苗要十天,加起来就是二十五天,现在种已经有点晚了,再拖下去,今年就别想种了。”
许敬宗皱着眉头琢磨了半天。
今年,南瓜种子能不能种在河东,关系到他儿子能否在河东建功立业!
对他而言,没有比这件事更大的任务了!
“有了!我在司农寺有个旧相识,叫崔善为,虽说我和交情不算特别深,可也算是朋友,他现在是司农卿,管着天下的农桑之事,司农寺里有不少懂种植的老师父,说不定他们有办法!”
说完,许敬宗也不耽搁。
“公子,我明日一早就去司农寺,要是有消息,我立马回来告诉您!”
……
第二天清晨,皇宫城门刚开,许敬宗就到了司农寺的官廨。
司农寺的院子里种着不少庄稼,有小麦,有粟米,还有些没见过的蔬菜,都是老师父们培育的新品种。
崔善为正在屋里看账本,手里拿着支毛笔,笔尖还沾着墨汁,见许敬宗进来,赶紧放下笔,起身招呼。
“延族兄,你怎么来了?稀客啊!”
小吏很快端了杯热茶过来。
许敬宗接过茶杯,也没喝,直接把事情说了。
不过他没说这是南瓜种子,只说是孙思邈要种的药材,药性特殊,必须在十天之内种下去,还得种在河东的地里,不然药效就没了。
一提到孙思邈,崔善为立马就严肃起来。
“这可马虎不得!”
崔善为赶紧让人去把司农寺里几个懂种植的老师父叫过来。
“延族兄放心,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肯定有办法!”
没一会儿,四个老师父就来了,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穿着粗布衣服,手上满是老茧,一看就是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
崔善为把情况跟他们说了一遍。
“现在的情况是,这些种子必须在十天之内种下去,而且得种在河东的地里,除此之外,种子运到河东之后,还得育苗十天,这前后加起来,时间太紧了,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一个老师父凑过去看了看许敬宗带来的种子。
那种子是许敬宗特意从布袋子里拿的几颗,放在一张白纸上。
老师父用手指捏起一颗,放在嘴里嚼了嚼,然后吐出来,皱着眉道:“这种子看着挺饱满,可要是赶时间,普通的育苗办法肯定不行,常规育苗得在地里挖苗床,还得盖草帘,十天根本不够。”
另一个老师父也点头道:“是啊,而且路上要半个月,就算现在育苗,运到河东也得蔫了,到时候种下去也活不了。”
崔善为今年四十岁,是贝州武城人,跟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没什么关系,而且在官场上出了名的清廉明察。
他当司农卿这么多年,从来没贪过公家的一分钱,还经常自己下地干活,对农桑之事很上心。
许敬宗凑到他身边小声道:“善为兄,实不相瞒,这种子要是能在河东好好长起来,对你以后的官路,大有裨益!”
崔善为愣了一下。
“难不成,这些药材是要在河东救治哪位大人物?”
崔善为只能想到这一种可能了。
许敬宗笑了笑,没明说,只道:“你就别管这药材怎么用了,赶紧想办法才是正经事!要是办好了,好处少不了你的!”
崔善为点点头,又跟老师父们商量了半天。
几个老师父蹲在地上,用手指画着育苗的草图,一会儿说用水,一会儿说用土,争论了半天,最后终于有了主意。
“这样吧,留下几枚种子在司农寺,我们几个老师父连夜研究,用泥浆育苗,泥浆育苗速度快,而且运的时候方便,只要别把盆打翻就行。”
“两天之内,肯定给你一个答复!”
许敬宗心里松了口气。
柳叶那里还有一袋子种子,少说也有大几百颗,留下几颗没什么问题。
他点头道:“这几颗种子就放这儿了,两天后我再来登门求教!”
……
两天时间过得飞快,眼瞅着就到了约定的日子。
柳叶家的暖房里,摆了好几个大号的育苗盆。
盆子是陶土做的,比家里最大的花盆还大了好几寸,盆口边缘还刻着简单的花纹。
下人们正忙着往盆里填土,他们填得很仔细,还时不时用铲子把土拍平,生怕土填得不均匀。
孙思邈站在暖房门口,双手背在身后,脸拉得老长,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
暖房里种着不少药材,有甘草,有当归,还有些稀有品种,都是孙思邈精心培育的,连土里的养分都是他亲自调配的。
现在下人们挖的土,就是他用来种药材的好土,孙思邈能不心疼吗?!
“老夫的土啊!这都是我挑了好几遍的好土,筛掉了石子,还加了草木灰,用来种药材多好,偏用来种这没见过的东西!”
孙思邈嘴里不停嘀咕。
“这土要是被糟蹋了,看我不跟柳叶算账!我非得让他赔我十斤上好的人参不可!”
柳叶压根没管孙思邈怎么着,挖你点土还给甩脸子,越老越不懂事!
他看着育苗盆,又想起南瓜的好处。
这东西既能当粮食又能当蔬菜,产量还大,放久了也不容易坏,要是能在大唐推广大规模种植,那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比种一暖房的药材强多了!
下人们填完土,崔善为派来的小吏就开始教他们怎么弄。
那小吏先把一个竹制的架子放进育苗盆里,那架子是格子状的,刚好能把种子托起来。然后他把种子放在架子上,每颗种子之间都留了距离,接着往盆里加了水,再倒上土,用铲子和成了泥浆。
泥浆的浓度刚好没过架子的一半,种子一半在泥浆里,一半露在外面。
“这样弄,种子能更快发芽,而且泥浆能锁住水分和温度,就算路上颠簸,也不容易坏。”
小吏一边弄一边解释,还指了指架子,道:“这架子是为了防止种子被泥浆埋住,到时候移栽的时候,连架子一起移,方便得很。”
柳叶看着这泥浆,有点犯嘀咕。
听说过用水育苗的,也听说过用土育苗的,用泥浆育苗,还是头一回见...
“不会出岔子吧?”
小吏笑了笑,脸上还带着点得意。
“柳公子您放心,这是我们司农寺的老师父们,研究了两天才想出来的办法,专门针对这种赶时间的情况。”
“我们还特意用别的种子试过,两天就能发芽,比普通办法快了一倍!”
柳叶有些无奈,这已经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不过能够拿到南瓜种子也纯属幸运,再晚几天,估计那位采儿姑娘,就会把这些南瓜种子全都炒成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