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文彦伏诛、盛旭鹏被擒的消息传回青州时,城内百姓虽有议论,却无太大骚动。毕竟盛家这些年明里暗里的小动作,早已让部分百姓心生不满,如今朝廷雷霆出手,倒让不少人松了口气。顾承宇派去的钦差大臣林文渊,是顾云芷在位时提拔的能臣,他抵达青州后,一边将盛旭鹏押解回京,一边张贴告示安抚民心,细数盛家勾结旧部、意图谋反的罪证,同时宣布延续新政,减免青州次年三成赋税。
消息传到京城,顾承宇正在御书房与顾云卿商议后续安排。听闻青州民心安定,他紧绷的眉头终于舒展:“林大人办事稳妥,没辜负朕的信任。盛旭鹏明日便到京,舅舅觉得该如何处置?”
顾云卿斟酌道:“盛旭鹏虽未直接谋反,但盛文彦的所作所为,他定然知情甚至默许。若从轻发落,恐难服众;但若直接处死,又恐让其他地方藩王心生忌惮。臣以为,可将其圈禁在京郊别苑,终身不得离开,既显陛下仁慈,又能震慑他人。”
顾承宇点头赞同:“舅舅所言极是。明日审案时,朕会当众宣布此判罚,让天下人知道,朕虽严惩叛乱,但也念及旧情,并非嗜杀之人。”
次日,大理寺公审盛旭鹏。朝堂官员与青州百姓代表受邀旁听,盛旭鹏面对罪证,起初还想狡辩,称自己对儿子的谋划一无所知。直到林文渊呈上他与盛文彦的往来书信,信中多次提及 “积蓄力量,以待时机”,他才颓然认罪。顾承宇坐在殿上,看着这位曾与母亲并肩作战过的老将,心中虽有感慨,却依旧按原定计划宣判:“盛旭鹏纵容其子,勾结旧部,意图不轨,本应处死。但念其早年随先皇征战,略有功绩,免其死罪,圈禁京郊别苑,终身不得出苑半步。盛家家产半数充公,半数用于救济青州灾民。”
宣判结果公布,满堂皆服。青州百姓代表更是跪地叩谢,直呼 “陛下圣明”。顾承宇知道,这不仅是平定了一场潜在的叛乱,更是彻底瓦解了地方藩王对朝廷的威胁,为新靖王朝的长治久安扫除了一大障碍。
处理完盛家之事,顾承宇将重心转向吏治整顿。他发现,朝中仍有部分官员抱着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的心态,办事拖沓,甚至有官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为了改变这种风气,他效仿母亲当年的做法,派遣御史巡查各地,严查贪官污吏。
御史台御史张启,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被顾承宇委以重任,前往江南巡查。张启抵达江南后,不避权贵,很快便查出苏州知府王伦贪污赈灾款、收受贿赂的罪证。王伦是前朝老臣,与几位朝中大臣交好,得知被查后,连忙派人进京疏通关系,甚至找到顾云夕,希望她能在顾承宇面前说情。
顾云夕收到消息后,并未直接面见顾承宇,而是将王伦的说情信呈了上去。顾承宇看完信,冷笑一声:“王伦贪赃枉法,残害百姓,竟还想通过皇姑母说情,真是痴心妄想!” 他当即下旨,命张启将王伦押解回京,交由大理寺审理。
王伦被押回京后,朝中几位与他交好的大臣纷纷上书求情,称其 “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顾承宇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王伦贪污的证据一一列出,包括他强占百姓田地、克扣赈灾粮款的具体数额,甚至还有百姓因他而家破人亡的证词。
“王伦身为父母官,不思为民做主,反而中饱私囊,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这样的官员,留着何用?” 顾承宇语气严厉,“朕今日在此立下规矩,凡贪污受贿、欺压百姓者,无论官职高低、资历深浅,一律严惩不贷!若有再敢为贪官说情者,以同罪论处!”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鸦雀无声。那些原本想为王伦求情的大臣,纷纷低下头,再也不敢多言。最终,王伦被判处死刑,家产充公,用于救济江南灾民。经此一事,朝中官员无不心惊胆战,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就在顾承宇全力整顿吏治之时,北方传来消息,北漠残余势力虽被平定,但北契内部又起纷争。北契新国王年幼,几位王叔为争夺权位,互相攻伐,部分战败的王叔竟率领部众南下,骚扰新靖王朝的边境。
顾承宇接到急报后,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兵部尚书李刚奏道:“陛下,北契内乱,其部众南下骚扰,不过是为了掠夺粮草。臣建议派遣大军前往边境,击退来犯之敌,同时派人前往北契,扶持年幼的国王,稳定北契局势,以免战火蔓延至我朝境内。”
顾云卿也附和道:“李尚书所言极是。北契若长期内乱,对我朝边境安危不利。臣愿率军前往边境,抵御北契部众;再派使者前往北契,与年幼的国王结盟,助其平定内乱。”
顾承宇沉思片刻,说道:“舅舅年事已高,边境气候恶劣,此次前往边境,就让赵毅将军率军前往。舅舅留在京城,辅佐朕处理朝政,统筹粮草。至于前往北契的使者,朕认为王浩大人最为合适,他曾出使西域,经验丰富,定能完成使命。”
赵毅与王浩领命后,即刻着手准备。三日后,赵毅率领三万大军前往边境;王浩则带着顾承宇的亲笔信,前往北契。
赵毅抵达边境后,并未急于出兵,而是先派人侦查北契部众的动向。他发现,这些南下的北契部众虽人数众多,但军心涣散,且缺乏粮草。于是,他采取 “围而不攻” 的策略,将北契部众围困在一处山谷中,断绝他们的粮草供应。
不出几日,北契部众便因断粮而军心大乱。赵毅抓住机会,率领大军发起进攻。北契部众毫无抵抗之力,纷纷投降。赵毅将投降的北契部众集中安置,并派人向顾承宇禀报战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