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俏正在市国资委办公大楼内,副主任冷正兴出来接待了她,将她请至副书记、副主任办公室。
最近,这是林玉俏第二次来到市国资委,国资委书记萧世成仍然是外出未归。
冷正兴就粮油机械厂旧厂房的归属问题,再一次与林玉俏交换意见:
这似乎是一个历史空白,既找不到国资委这边的登记存档,也没有查阅到它产权的归属。
冷正兴表示,自林玉俏上一次来咨询过这个问题之后,他去其他相关部门做过调查,没有查找到任何证明,可以证明这产权属于楼家。
林玉俏对于冷正兴的这个回复,十分不满意,她表示,如果市国资委这边,对此事近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她将在市委常委会议上提出来。
冷正兴忙赔着笑脸,请求林玉俏先别这样,给他们一点时间,又说他们萧世成书记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了,马上就回来调查处理。
林玉俏正准备离开冷正兴的办公室,楼月月给她打来的电话,接通之后,林玉俏得知是楼月月,就说她正要去粮油机械厂看一看,让她们在那边等着。
林玉俏邀请冷正兴,一起去那个粮油机械厂实地了解情况。
到了那里,彭咪咪与楼月月正争得不可开交。
彭咪咪指挥她手下三个人,要强行关停那个校园超市。
楼月月已经报了警。
林玉俏刚刚到,楚瑶瑶带着几个民警,也已经赶到了。
楼月月报警的理由:彭咪咪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彭咪咪听楼月月给林玉俏打完电话,并没有证实这里的厂产校产是楼家的,就指挥人动了手。
不仅将该校园商店锁门,还要带楼月月走,带回纪监室喝茶。
楼月月则一再强调,这一片都是他们楼家的,争执不下就报了警。
现在,各路人马到齐,四个女人唱戏。
楚瑶瑶带队维持秩序,疏散了看热闹的人,主要是学校师生。
林玉俏带来了冷正兴,她让冷正兴向楼月月索要确权后的相关证书查看。
楼月月表示,她没有。
楼月月说:“这整个一片,粮油机械厂,以及造船厂,一砖一瓦,草木连地皮,都是我们楼家的。
不过,它不是我家的,是我二爷爷家里的。”
二爷爷就是叔爷爷,她爷爷的弟弟。
林玉俏不管,她让楼月月赶紧联系她二爷爷。
林玉俏表示,这时候联系可能联系不上,因为她二爷爷现在在加州。
林玉俏有些不耐烦了,她说:“那你们楼家,总要来个能话事的人吧?还有,你口口声声说是你们楼家的,总得把证据摆出来吧?”
楼月月说:“那你们别在我这里吵,你们去省工信厅找楼永义。”
楼永义?林玉俏不太熟悉这个名字。
楼永义是谁?冷正兴忙手机搜索,搜索不到。
楼月月说,你打开工信厅官网,就看到了,楼永义,工信厅副厅长,副书记。
楼月月见冷正兴一脸疑惑的样子,就又解释说,楼永义是她二爷爷的三儿子,最小的儿子,她爸的堂弟。
彭咪咪见林玉俏陷入了沉吟,就说:“工信厅的怎么了?他想要说明这些厂产是他的,那也得把证件摆出来!”
冷正兴附和说:“这个是正理,如果没有被确权,那肯定是要登记到国资委的名下。”
林玉俏的原计划,她第二天,要同丁有才一起去省城,找肖老爷办事。
丁有才是去省城,参加省级优秀教师的组团旅游,他可以提前一天过去。
那么,林玉俏正可以借此机会,叫市国资委主任萧世成一起过去,找这个楼永义了解清楚,具体是什么情况?
那么,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本市内,还是有少数人,是知道的,但是,他们一般不会说。
就比如说甲卫权,他多少也是知道一些,之前,经开区在征地时,到楼家粉店附近,就不征用了,所以,那边就还留下了半截老街。
粮油机械厂和造船厂,都没有征用,虽然又是划在经开区的红线图范围内,但没有列为经济开发区用地。
这就是当时的市府主要领导,特别是张叔,有意避开那一片。
而当时,甲卫权是区长,后来又是区d委书记,当然是了解一些内幕。
所以,甲卫权上位主政本市之后,他也就绝不会涉及到那一片,仿佛那就是一个雷区。
而历史上的前因后果,往上,要追朔到楼月月的爷爷的爷爷。
楼月月的爷爷的爷爷,是打码头的,人称“楼三江”,年轻时来到这下江码头上,凭借着娘舅家里在衙门内当差,很快就成为码头上一霸。
靠着码头起家,又娶了四房小妾,生了四子三女,共七个子女。
当时,宋家在这边最有实力,最早开办了船厂。
到民国黄金十年里,宋家引入西方机械,船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所造出的船只,吨位也越来越大。
许多码头年轻工人转行,进入造船厂,这引起了楼三江的强烈不满。
当年宋家的家主,正是宋卓琳父亲的爷爷,而宋卓琳的爷爷,是一位归国的留欧学子,带回了先进的机械技术。
为了与宋家争强斗狠,楼三江也在旁边开办一个造船厂,这就是现在粮油机械厂最早的前身。
但是,楼三江的船厂,技术十分落后,根本就无法与宋家的造船厂相比。
又经历民国白银十年,这期间,楼家无时无刻,不在与宋家斗,变着法子去为难和坑害宋着。
其中,最让当地人所不齿的,就是楼三江为了在造船上赶上宋家船厂,暗中勾连上了日本人,日本人支援了楼家船厂的机器设备,但只能为日本军方造船。
楼家船厂突然实力大增,扩招了许多工人,结果却是为日本军方造船,一年后,被当地人广为知晓,楼三江被当地人称为汉奸。
不久,一大批船只下水,准备交割给日本商人,日军当时是让日本商人通过采购的形式,来获取这一批船只的。
当天,码头上闹出很大的动静,数千本地人聚集码头,反对楼家把船交付与日本人。
这是一九三四年。
楼家当时的三公子,也就是前面章节有提及过的楼家老太爷,带着船厂的卫队,以及楼家在码头上打手,在码头上大开杀戒。
枪杀码头工头彭奇山和当地保长田河水,同时被杀的,还有保公所的两名工作人员以及三名普通码头工人,受伤的民众达两百余人。
这楼家三公子,当晚就逃离了当地,带着十几个有枪的人,投山里面去了。
到四二年的某一天夜里,楼家三公子突然潜回本地,带着三十多人的队伍,血洗了宋家船厂。
所获的一大批新造船只,本来是配置给国军某部江防守军的,都被楼家三公子偷偷的,悉数交付给日本军方。
显然,是有人先给透了信,知道这一大批船只刚好完工。
不久之后,该部江防守军奉命死守关隘七日,因缺乏这一批船只,只守了三天,就被日军利用这一大批船队强行攻破关防要塞。
着名守将某某(有名可查,此处为民族英雄讳其名)被执行军法处决。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是当时最好的托词)
四八年秋天,楼家三公子再次杀回本地,当时职务不小了,只说是回乡给父亲扫墓,带着百几十人,再一次占领了宋家船厂。
这一次,将宋家人,无论老幼,几乎杀尽。
宋卓琳的父亲,当时在广州读书,逃过一劫。
楼家终于夺得了宋家船厂。
过了三年多,宋家老船厂重新开工,而楼家老船厂,改为粮油机械厂。
到一九五七年,楼家三公子再一次回乡,带回一笔钱,筹办学校,这就是粮油机械厂技工学校的前身,当时接连办了两期,每一期招两个班,一百人左右,每一期培训时长半年多时间。
饭都没得吃,连鱼米之乡,都是饿肚子,鱼米不知道都运到哪里去了?还办什么粮油机械厂?
所以,粮油机械厂很快就瘫痪了,名存实亡。
一直到七十年代中后期,粮油机械厂才恢复生产,楼家三公子,这时候,已经称为楼家老太爷了,已经解职回乡,开起了楼家粉店。
他二儿子,也就是楼月月的二爷爷,进入粮油机械厂,当车间主任。
到九十年代初期,国营大厂纷纷办不下去了,一个个千疮百孔的。
但是,当时身为厂长的楼二爷,很不情愿改制改革,他不只一次在会上讲,股份制是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物。
所以,楼二爷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九十年代末,上面再也没有财政补贴拔下来了,没有财政补贴吃,粮油机械厂一个月都撑不下去,只能关门。
但是,楼二爷不同意破产,状子递到了最高层,摆的是楼家老太爷那鲜红的老资格,虽然此时楼家老太爷已经死去快二十年了,但奇怪的就是,这老资格真灵。
不单只粮油机械厂,还包括旁边的船厂(说船厂是楼家老太爷当年亲手打下来的江山),九十年代末一齐关了门,都没有作破产清算。
里面的这些有用的,没有用的各种资产,谁也不敢动,放那里静静的腐烂。
但是,另有一种说法,说这两个厂,依然有一个法人。
就是当年关张大吉时,工人们一齐下岗,按政策,一次性买断,每一个工人,有不等数额的安置费用。
据说,是因为财政当时缺钱,厂子又没有做破产处理变卖,财政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支付。
最终是楼家拿钱出来,才凑够了数,才把这事给摆平的。
那这个法人会是谁?
难道是楼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