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了吗?”
在比任何时候都沉重的沉默之后,汉斯终于艰难地吐出了这句话,沙赫特则像是一下子老了十岁般点了点头。
“难道是因为石油风波?”
“我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
“可这和几个月前总裁你亲口告诉我的话,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汉斯当然知道石油风波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大萧条产生影响。
所以当初拟定计划的时候,他特地先去问了沙赫特是否可行。
而沙赫特的回答,的确是——“没问题”。
他说“没问题”啊!
“早知道会变成这样,我就去找别的办法了!”
洛克菲勒的忠告此刻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心口。
本想通过打击炼油公司来减少与美国政府的摩擦,没想到却成了一手败笔。
看来,被“加里波利效应”所反噬的不止是英国。
“我也没料到事态会发展成这样。也许这听起来像是在狡辩,但光靠一场石油风波还不足以引发大萧条。这不过是众多诱因之一罢了。”
确实,导致华尔街大崩盘的,是种种事件交织在一起引爆的复合灾难。
比如说眼下正冲击美国农村的农产品过剩,就是其中一个因素。
因为产量过剩导致小麦价格暴跌,波及到美国原材料期货市场,最终重创了华尔街,成为了压垮骆驼的稻草之一。
“而且......虽然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个安慰,好歹在灾难彻底爆发之前,我们还有时间能坐下来谈谈,至少......还不算最糟吧?”
“啧,这话听起来真让人安心啊。”
汉斯语气嘲讽,而沙赫特则扭过头去不敢看他。
妈的,眼看大萧条就要来了,你说这话有个屁用!
“总之,我已经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接触过了。他们那边似乎也察觉到哪里出了问题。”
“美国那边也察觉到了?”
“嗯,他们也意识到泡沫有逐渐破裂的迹象。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
“听起来后面还有话呢。”
“据我在美国的朋友说,美国政府对联储的担忧,反而觉得‘太过悲观’了。”
“原来如此。”
他真是个傻子,竟然还妄想着白宫能清醒点。
要是美国政府当初有半点危机意识,历史上的大萧条恐怕都不会发生了吧。
“尤其是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那家伙才是最大的问题。他把现在出现的种种征兆全当作短暂的异常现象看待。即便股市暴跌,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小插曲罢了。”
“我不是早就说过了吗?美国政府根本应对不了大萧条。而且,梅隆是个问题,但更糟糕的是胡佛。看看他在阿拉伯危机时的表现......我们还是别抱希望了,先想想怎么自救才是正道。”
胡佛就像大战时被质疑能力、最后被逼退位的阿斯奎斯一样。
平时或许算个能人,一到危机就只会添乱。
华尔街崩盘不全是他的错,但让这场崩盘演变成失控的灾难性大萧条,胡佛绝对难辞其咎。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呼......头真疼。”
“我感同身受。那么总裁您怎么看,这个泡沫会在什么时候破裂?”
无论如何,也不至于现在立刻就炸吧......
“就我个人的判断,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最迟两三年内会出事。运气不好的话......恐怕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
“操......”
沙赫特那小心翼翼的语气,让汉斯终于忍不住爆了句粗口。
最短六七个月后就要面对末日,你让我怎么不骂人?
“先去总理府......不,去总理官邸吧。”
“您打算向阿登纳总理汇报?”
“嗯,必须尽快制定应对措施,把影响降到最低。不能再拖了。”
沙赫特点头同意。
“真希望命运能眷顾我们一点,留给我们的时间再多一些。”
说完,他仿佛在向某个看不见的存在祈祷般低声喃喃着。
汉斯也一样,在这一刻,内心只剩下一个愿望——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时间,也好。
......
然而,哀哉痛哉!
汉斯与沙赫特,终究还是没能转运。
那时的阿登纳正享受着日光浴,冷不防听到“世界经济要崩了”这番天雷滚滚的消息,表情就像听到了什么狗屁不通的玩笑。
一脸狐疑的他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汗流浃背的沙赫特就已和汉斯在旁边苦口婆心地劝说起来。说什么美国经济正在毫无察觉地一路奔向悬崖边缘。
“钢铁产量在下滑,建筑业不行,汽车行业也不如以往了。”
“是不是该考虑抽身了?就连联邦储备银行都说市场投机太严重,可能会崩盘呢。”
与此同时,美国的股市亦开始弥漫起一股不祥的气息。
正如沙赫特所言,察觉到经济中隐隐浮现的萧条征兆,联邦储备银行罕见地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这一下可把投资人吓得心惊肉跳。
“股市怎么会跌?美国经济可是无敌的,无敌啊!”
“跌了反而好吧?趁便宜多买点股票才划算啊。”
“冲啊——要起飞啦啊啊啊啊啊!!!”
然而,美国国内仍有大量人沉浸在股市将持续上涨的美梦之中。尽管联储的警告一度引发股市剧烈震荡,但这场暴跌很快便得到了控制,这反而加剧了人们的盲目乐观。可美国经济潜藏的问题,并未因此消失。
现实经济指标仍在下行,普通民众像未来的次贷危机那般,被“过于容易的贷款”诱惑,背上了沉重债务。市场的微跌与反弹此起彼伏,危机的前兆正逐渐显现。
“梅隆财政部长,最近股市频繁出现小幅暴跌,您怎么看?”
“我反倒认为,这是我们经济健康的象征。”
“您说......股票下跌,是健康的象征?”
“像我这样的经济专家称之为‘市场调整’。这是一个被投机过热扰乱的市场,正在回归本位。”
“原来如此。那么,如部分金融人士担忧的那样,大崩盘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对吧?”
“当然。借用着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的话来说,‘股票价格正处于一个永远不会下跌的高原’。所以请国民们安心工作,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吧。”
但正如所见,美国政府仍深陷在自欺式的乐观情绪中无法自拔,而股价也像巴别塔一样,朝着天际节节攀升。
“哈特里先生!您承认自己犯下了诈骗罪吗?”
“哈特里先生!请回答!”
就在这时,一颗继石油危机之后、甚至比石油危机更为猛烈的重磅炸弹突然爆炸了。
不过,这次爆炸的地方,不在美国。
而是只要世界上哪里出点乱子,就总少不了掺一脚的英国。
英国知名投资人克拉伦斯·查尔斯·哈特里(clarence charles hatry)因诈骗与伪造股票罪被警方逮捕。
讽刺的是,这一切的起因,居然还是石油危机。
哈特里押注油价会继续下跌,因而做空与石油相关的股票。但众所周知,在洛克菲勒的干预下,石油危机很快平息,原油价格也迅速回升并恢复正常。
也就是说,赌石油危机会持久的哈特里,彻底赌输了。
最后,为了填补巨额亏空,他铤而走险在股市上动了手脚,结果败露。也因此,那原本可能要几年后才会浮出水面的诈骗丑闻,就这么提前被揭穿了。
更糟的是,哈特里早因奢靡无度、过分炫耀而名声不佳,这桩丑闻的曝光便引发了连锁反应,对英国经济也造成了严重冲击。
“丘吉尔财政大臣,大事不好了!伦敦股市——伦敦股市暴跌了!”
“哈特里你这该死的狗杂种!!”
随着这堪称1920年代“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L. madoff)”的哈特里垮台,其掌控影响力甚巨的伦敦股市也开始迅速崩盘。
对汉斯与沙赫特而言,这又无异于一次吐血三升,而对本就经济疲弱的英国来说,更是头皮发麻的打击。
但对他们来说,更不幸的是,伦敦股市的暴跌,仅仅只是序章。
在一片焦躁不安中,新的一年悄然来临,而真正的灾难之日,终于到来。
......
1927年1月24日,星期一上午九点三十分。
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依旧如往常般准时开市,无数投资者与金融人潮水般涌入交易大厅。
但投资者们的脸色却一点也不好看。
这是因为,在股市依然像过山车般上下剧烈波动的当下,伦敦证券交易所上个月爆发了一场大暴跌。
“听说是因为哈特里因诈骗罪被逮捕,引发了这场动荡。”
“那个暴发户混账,早就知道他迟早要闯祸。”
“总之,最近还是别碰海外投资了。”
受此影响,早已濒临泡沫破裂边缘、危机四伏的美国股市也刮起了阵阵寒风。
当天到场的大多数投资者,都在担心手里的股票继续贬值,纷纷涌向市场抛售。
仿佛为了印证这场恐慌,开市钟声一响起,股价便应声暴跌11%,卖盘人数也持续上升。
交易量之大,已让投资者几乎难以分辨到底谁在卖、又卖出了多少。
“我是不是也该卖掉?”
“我打算再等等。反正就算暴跌也很快会反弹吧,现在这价格卖掉太亏了。”
股价不断下滑,但美国人仍旧无法丢掉那种盲目的乐观。
“总统阁下,听说股市还在跌......我们不会也像英国那样大崩盘吧?”
“英国是因为总罢工、还有哈特里事件,负面消息太多。而我们美国经济根基稳健。再说,就算暴跌了,那只‘看不见的手’自然会出面解决,一切都会没事的。”
白宫的态度也与民间如出一辙。
哪怕股市真崩了,也没人怀疑那只“看不见的手”会再次出面维稳,就像过去那样,不需要政府干预,一切都会自动修复。
正是在这种“自由放任主义”的迷信之中,美国政府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出手干预的时机。时间就这样不断流逝,到了星期二、再到星期三,纽约股市的暴跌却没有丝毫止步的迹象。
“怎么还没止跌?”
“该死,这不对劲吧?再这样下去就要被强平了!”
至此,就连一开始还能保持乐观的美国人,脸色也变得惨白。
“看不见的手”不知所踪,市场却丝毫没有恢复的迹象,股价与道琼斯指数失去支撑,一路坠入深渊。
“买入!快买进股票!”
“无论如何也要阻止这场暴跌!”
而那些对金钱嗅觉最敏锐、最早察觉到这场危机的华尔街银行家与经纪人开始联手出击,试图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他们模仿1907年经济恐慌中Jp摩根的手法,试图以高于市价的价格大量购入优质股票,如美钢公司等,来稳定市场。
“啊啊啊啊──!!”
“我的股票!我的利~~润!!!”
“快!快把我的股票卖出去!求你们了───!!!”
但局势早已脱缰,无法控制。
到了1927年1月27日,星期四,道琼斯指数暴跌38.33点,创下史无前例的单日跌幅,收于260.64点。
而大量面对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 call)却无力应对的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资金被彻底吞噬,拼命想从这已然化作炼狱的市场中逃出生天。
此时,华尔街的金融人终于明白了。
想要阻止这场大崩盘......已经太晚了。
美利坚的金融核心,华尔街,正迎来它的末日。
然后,历史性的1927年1月28日——
“哈......哈哈......”
“不,不要啊啊啊啊啊啊!!!”
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全天成交量高达1640万股。
这项纪录整整四十年无人能破。
与此同时,注定将被记入金融史最黑暗篇章的“黑色星期五”悄然降临。
道琼斯指数不但没有反弹,反而再次暴跌30.57点,跌至230.07点。短短一天之间,约140亿美元瞬间蒸发,数千名投资者被强制清算、破产。
当天,仅在华尔街就有十余人跳楼自尽。
即使是洛克菲勒家族这样的巨头紧急进场抄底,希望能挽回市场信心,但一切为时已晚。
这一切只代表一个事实:
美国股市,崩溃了。
美国经济,也崩溃了。
“上帝啊......”
“我们完了......”
在繁荣如狂潮般席卷、全民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咆哮的二十年代”中,平静与希望一同死去。
人类,迎来了新的纪元——混乱不堪的大萧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