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哥:“我也赞成唐青的说法,至于哪个符号我就没看懂。
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雕刻这样一个符号?”
唐青:“我也没看懂那个符号表达的意思。”
【这“卍”符号有意思,怎么那么像德意志的国旗符号?】
【不是像,根本就是,简直一模一样,只是颜色有差别。】
【嘿嘿嘿,建文帝朱允炆当初处理自家亲戚的时候,是不是就有这个符号?】
【别乱说,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德意志的符号还不到百年。
两者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建文帝朱允炆个人爱好的符号。】
古先生知道网友说的什么意思,只能说网友们想象力太丰富。
居然能把不到百年的事情,跟几百年前的事情联系起来。
“直播间的各位粉丝,这个“卍”的符号,应该是建文帝朱允炆临时雕刻的。”
“建文帝朱允炆出家为僧,他成了一个佛教中人。
而“卍”字符也是佛教中的一个符号。
建文帝朱允炆把他刻出来,应该是象征着他身份的二元性。
他曾经的真龙天子,再与后来的佛门弟子。
所以大家不要多想。”
泉哥拿着另一个手机查找道:“古先生说的还真是。
以前去寺庙的时候,可从来没注意过佛教的符号。
没想到,佛教的其中一个符号还是这样“卍”。
真是长见识了!”
唐青也说道:“每次进寺庙就是买香和纸钱。
也没看见寺庙里有这个标志。”
【我去寺庙的情况,跟唐青差不多,都是烧香拜佛,谁会在意佛教的符号。】
【好吧,其实我也不知道。
不过,现在我知道了!】
【呵呵,下次去烧香拜佛的时候,我注意看寺庙有没有这个符号。】
【这个“卍”符号,只是佛教的其中一个符号。
寺庙里不一定会有。】
古先生把印章又放回去,继续刨棺材之前放的位置,泥土里应该还有东西。
“咦,这是什么?
一根发簪?”
泉哥疑惑道:“建文帝朱允炆都出家为僧,怎么还会有女人用的发簪?”
唐青笑道:“建文帝朱允炆后来是出家为僧。
可是他以前是皇帝,他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他的墓地里有女人的发簪很正常。”
古先生拿起发簪,用手小心仔细的擦干净。
“居然是一支银凤簪!”
古先生突然惊讶的站了起来,“银凤簪,那可只有皇后才能佩戴。
这是马皇后佩戴的银凤簪,难怪建文帝朱允炆要把它带着陪葬。
这支银凤簪可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价值也不能按普通银簪价值来算。
如果要说的话,这支银凤簪绝对算国宝级的文物,它代表的历史意义不一样。”
泉哥继续说道:“好久没放《春庭雪》。
今天借助马皇后的银凤簪,一件带有历史意义的国宝级文物。
它值得我为它放《春庭雪》。”
唐青呵呵笑道:“还是泉哥会整直播间气氛。
我也好久没听泉哥的《春庭雪》,现在是越听越有味。”
【泉哥的《春庭雪》就是拉气氛,不过我喜欢。】
【泉哥比唐青会整气氛,唐青有点死板,不过他有学问。】
古先生拿着银凤簪仔细翻着看了看。
“这支银凤簪确实是马皇后佩戴的物品。
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与原配马皇后(孝愍皇后)感情深厚。
据古籍《明史》记载,金陵城破的时候。
马皇后在宫中自焚而死,壮烈殉国,年仅才三十九岁。
这对建文帝朱允炆而言,是国破之外的另一重巨大打击,是刻骨铭心的痛失所爱。”
“我手里的这支精美的银凤簪,可能是马皇后日常常用的物品。
又或是建文帝朱允炆在某次私下场合赠予给她的。”
古先生继续说道:“大家看簪体本身的磨损。
银凤簪的尖端,可能因长期使用而不再锐利。
簪身会有细微的划痕和柔软的弯曲度。
而后尾的凤,由于长期使用,凤的菱角都磨没了。
这些都是常年插入发髻留下的生活印记,证明它是一件真正的“旧物”。
而非从宝库里随便拿出的崭新贡品。”
泉哥:“应该是马皇后长期佩戴它,才造成的这样。”
唐青:“如果马皇后长期佩戴,说明是马皇后看着的心爱之物。
马皇后与朱允炆那么恩爱,此银凤簪肯定就是建文帝朱允炆送给她的。”
【建文帝朱允炆虽然对他几个叔叔无情,但是对马皇后很好。】
【帝王之家,都属于无情之人。】
【看银凤簪磨损的情况,马皇后应该很爱朱允炆,她才会一直佩戴此物。】
古先生指着银凤簪头,还有银凤簪身上。
“大家看我手指的几处,是不是有一小处不自然的磕碰凹痕,或者轻微的烧灼痕迹。
大家都知道马皇后是被火烧死的,这些银凤簪上的烧灼痕迹,可见当时金陵皇宫那场大火的惨烈。
这件银凤簪可能是朱允炆从火场废墟中拼命寻得。
或者是马皇后在殉国前遣人送出,但是可能性极小。
银凤簪这几处损坏,成为了那场国难的见证。”
泉哥:“古先生说的对,几处确实是烧灼痕迹。
那此银凤簪的历史意义又不一样,更具有代表性,代表了那次国难。”
【能在金陵大火中保留下来,而且还是建文帝朱允炆送给马皇后的贴身物品,这应该是唯一一件。】
【如果是这样,那此银凤簪的价值就更高了,太有代表性。】
【可以这样说,此银凤簪见证了建文帝朱允炆和马皇后的爱情。
同时也见证他们的凄惨分离和国破家亡。】
古先生继续说道:“建文帝朱允炆在数十年的流亡生涯中,他必定无数次地取出这支发簪查看、摩挲。
他看到此银凤簪,肯定就想到马皇后。
因此,簪子上最突出的部分,也就是簪头的凤纹。
已经被磨得格外的光滑,甚至能感觉泛着温润的光泽,与其它部分的氧化发暗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说,这种“包浆”是无数个思念之夜的物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