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贴在耳边,听筒里战一能明显听到孟川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其实这件事情战一是不准备说的。
首先是太匪夷所思,其次是他也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看错了。
虽然他的感觉很真实。
可孟川刚刚说的要秘密准备一些武器。
这才让他不得不把这件事情说出来的。
或许他们真的需要准备一些武器。
“你确定不是设备反光?或者火星大气里的冰晶折射?”
孟川的声音稳了稳。
他不是不信战一,古武者对“注视”的敏感,堪比猎豹对草丛里的动静。
那是刻在筋骨里的本能。
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孟川需要再三确认。
“设备当时都架在地质仪上,镜头对着地面岩层,反光不可能往我头顶去。”
战一的声音顿了顿,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何况,就算是反光,也不可能流动和消失。”
“至于冰晶……那天火星上是晴天,周明他们测过大气透明度,能看到三十公里外的陨石坑轮廓。那道光不是散的,是束状的,就像有人在黑布上划了道白痕,快得根本抓不住。”
孟川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扇缝隙。
晚风带着夏末的燥热涌进来,吹得窗台上一盆仙人掌的刺微微晃动。
孟川抬眼遥看星空,仿佛想要看看战一描述的那片漆黑星空。
想要看看那种没有声音,只有一道突兀的流光,和随之消失的注视感。
当然孟川是什么也没有看到。
“班主?”
战一见他久不说话,试探着唤了声。
“这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
孟川突然问。
“没有。”
战一答得干脆:
“当时周明他们在测土壤成分,背对着我。我没说,一是怕他们当我胡言乱语,二是……我自己也犯嘀咕。”
要不是孟川说要准备一些防御性的东西,或许战一连孟川也不会说。
除非有一天他真的确认了。
孟川指尖抵着眉心,闭上眼。
“好,这件事情除了你我,绝不能让第三个人知道。”
孟川沉声道:
“还有,你让安保部把格斗器材换成高压电击棍和声波驱散器。仿生关节样品照常送,防护装备和明火武器要藏在货运舱底层,走加密通道。”
孟川也知道,如果战一说的是真的。
就算携带这些明火武器上去也无济于事。
因为如果真的有外星人能轻易来到火星,并且能以如此诡异的形式存在。
那他们的科技水平必然是遥遥领先的。
这些武器带上去怕是不够塞牙缝的。
但是,人重要有一点武器在手,才能更有安全感。
“明白。”
战一低声道。
“还有。”
孟川补充道:
“你去查一下上周火星轨道的卫星监测数据,特别是你看到流光那天的。不用惊动航天局,找咱们自己的人——就是去年帮咱们修过通讯卫星的那个团队,让他们悄悄调一下民用波段的备份记录。”
战一应了声:
“好。”
但顿了顿又说:
“班主,要是……真有东西在火星上,咱们要不要先停了前哨站的工程?”
“停不了。”
孟川沉声道:
“越停越容易让人起疑。你按我说的做,等数据出来再说。对了,别让周明他们察觉异常,该做的科研照常进行。”
挂了电话,书房里又只剩他一个人。
桌上的茶早就凉透了。
孟川端起来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从舌尖蔓延到喉咙,像极了他现在的心情。
或许和国家合作真的是一条明路。
毕竟一些重型武器孟川根本弄不到。
如果真的有一天,真的发现了外星生物。
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本来火星计划只是孟川对无聊人生的一种追求。
如今看来,或许它真的有可能是全人类的未来。
虽然发现外星文明不是好事儿。
可要是不走出地球,可能地球人永远都发现不了外星生物。
发现不是好事儿,可发现不了,其实才是更大的可悲。
第二天,孟川几乎是一夜没睡。
正在楼下准备早餐的刘茜忽然上来,对孟川说道:
“楼下有位先生要见你,叫林舟,说是黄老让他来的,没提前打招呼。”
孟川一愣。
黄老还真是雷厉风行,也不知道他的酒醒了没有。
“让他等着,我洗漱一下就下去。”
孟川起身穿好衣服。
孟川下到客厅时,刘茜正给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倒水。
那年轻人看起来二十七八岁,戴副金丝眼镜,斯斯文文的。
见孟川出来,立刻站起来,伸手笑道:
“孟总您好,我是航天深空探测部的林舟。黄老应该已经和你说过了。”
孟川握住他的手,指尖触到对方掌心时,微微一顿。
这人手背很薄,指节却很突出,虎口有层薄茧。
不是拿笔的茧,倒像是常年握某种器械磨出来的。
“林先生客气了。”
孟川不动声色地收回手:
“坐吧!”
刘茜懂事地离开了。
林舟坐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夹,却没立刻递过来,只是笑着说:
“黄老特意嘱咐,说孟总是做大事的人,不喜欢绕弯子。所以我就直说了——关于火星前哨站的合作,我们希望能派一支五人的技术团队,下周就随战一的飞船去火星,协助调试设备。”
孟川点点头:
“黄老之前说的是‘敲定细节’,没提派团队的事。”
“是临时加的。”
林舟推了推眼镜,笑容不变:
“主要是前哨站的制氧系统和咱们国家的空间站用的是同个核心技术,派团队去,能更快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毕竟试运营安全第一,您说是吧?”
话倒是说得在理,可孟川心里那点堵得慌的感觉又上来了。
他的防护装备都还没偷运上去呢!
现在就派人加进来,这很有可能会被发现啊!
孟川放下茶杯,目光落在对方脸上:
“林先生,五个人太多了。前哨站最多只能容纳五个人,我们这边也是需要有科研人员在。最多两个,而且得等试运营没问题了再说。”
林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
“孟总考虑的是。那我回去跟黄老汇报一下,咱们再敲定人数。对了……”
林舟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递过来:
“这是我们团队的合影,孟总要是有眼熟的,也能优先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