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决反对那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反对脱离实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要还青山绿水,要把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周玉军特别强调要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号召全省公务员以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们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本色。
学习他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们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学习他们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牺牲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高尚情操。
周玉军的讲话高屋建瓴,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饱含着对公务员队伍的殷切期望和严格要求。
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打在与会者的心上。
江昭阳听得心潮澎湃,周玉军关于“政绩观”的论述,尤其让他感到灵魂深处的触动,也隐隐带来一丝警醒。
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胸膛,感到肩上的责任前所未有的沉重。
周玉军讲话结束,全场爆发出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讲话精神的深刻认同,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坚定决心。
掌声渐息,省长刘振回到主持席,宣布进入表彰环节。
他首先请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心钢宣读《江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和记一等功的决定》。
李心钢走到发言席,打开文件夹,用庄重而清晰的声音宣读起来。
文件首先高度肯定了受表彰集体和个人在全省各项事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随后逐一宣读“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名单。
每一个名字或者单位被念出,都伴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
礼堂内的气氛已经十分热烈。
终于,到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宣读记一等功个人名单。
李心钢的声音也更加洪亮:“……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激励引导全省广大公务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省委、省政府决定,给予以下十名同志记一等功奖励!”
“他们是——”
礼堂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心钢一字一顿地念出那十个代表着无上荣光的名字。
每一个名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砸在人们的心坎上。
当“江昭阳”三个字清晰地从李心钢口中念出,江昭阳感到自己的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血液上涌,脸颊微微发烫。
他努力保持着镇定,向为他鼓掌的同乡和同事们微微点头致意,但内心的激动几乎要冲破胸膛。
六千万人中只有十人!
这个比例带来的震撼和荣耀感,是如此的真实而强烈。
宣读完毕,在激昂的进行曲中,颁奖仪式正式开始。
首先,周玉军亲自为获得“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代表们颁奖。
台下如潮的掌声和闪光灯的密集闪烁交织在一起。
获奖者们激动不已,有的眼含热泪,有的深深鞠躬,场面感人至深。
随后,刘振走向前台,为十位记一等功的获得者颁奖。
当他那沉稳有力的步伐越来越近时,江昭阳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快要停滞了。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下摆,深吸一口气。
“江昭阳同志!”刘振走到他面前,脸上带着赞许和鼓励的笑容。
“省长好!”江昭阳挺直身躯,声音洪亮地回应。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刘振的手温暖而有力,传递着一种沉甸甸的信任和期许。“祝贺你!你的工作,省委省政府看在眼里,人民也记在心里。”
“这份荣誉,实至名归!”
“希望你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再立新功!”刘省长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江昭阳耳中。
“谢谢省长!感谢组织的培养和信任!”
“我一定牢记使命,加倍努力工作!”江昭阳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但眼神无比坚定。
刘振满意地点点头,将那份镶嵌着金色国徽、象征着全省公务员最高个人荣誉的一等功证书和一枚闪耀着金光的奖章,庄重地颁发到江昭阳手中。
证书的封面是厚重的深红色,触感细腻,仿佛承载着千钧重托。
奖章沉甸甸的,冰冷的金属质感下,似乎跳动着滚烫的荣誉之火。
台下,掌声、闪光灯再次将他包围。
这一刻,他仿佛站在了人生的巅峰,所有的艰辛付出似乎都得到了最完美的回报。
颁奖仪式结束,大会进入最后一项议程——由受表彰奖励代表发言。
李心钢宣布:“下面,请记一等功获得者代表、春奉县琉璃镇常务副镇长江昭阳同志发言!”
聚光灯瞬间聚焦在江昭阳身上。
他捧着那份刚刚获得的、还带着荣誉温度的证书,稳步走向主席台发言席。
脚步踏在光洁的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回响。
礼堂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他身上,有羡慕,有赞许,有期待。
他走到发言席后,先将证书轻轻放在一旁,然后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
“尊敬的周书记、刘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江昭阳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坚定和沉稳。
他首先向省委省政府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所有获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省广大公务员战友致以诚挚的问候。
他的发言稿是精心准备的,饱含着真情实感。
“组织给我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我深感荣幸,更倍感压力和责任重大。”
江昭阳的声音愈发恳切,“周书记刚才在讲话中深刻指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这句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对此体会尤深。”
“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决策,推进的每一个项目,解决的每一个问题,最终都要落到是否真正有利于地方长远发展,是否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