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是说他们是敌人。
我只是想说,很多事情都不能单纯的论好坏,而是需要就事论事。
就比如说,刚刚那个大毛洋商说的他在米国买的LV什么什么包,足足花了600米元。
你们觉得那个包能好在哪,才能值600米元?
要知道,是去年还是前年的广交会上,我们h省A市棉纺厂卖的新颖独特、实用性极强的各款包,那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卖出了2米元一个的所谓高价。
你们觉得,咱们棉纺厂卖的包比那个卖600米元的LV的包能差在哪?
就算真比人家差,又能差多少?
真就能查出300倍的价值吗?”
本来在场的专家还想反驳,结果被廖永明举这个例子一问,在场所有人都顿时哑口无言。
虽然在场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LV包。
但所有人都无法想象,棉纺厂做的包到底能比那卖600米元的包差多少。
“廖永明同志,你这话的意思难道是……”
廖永明没直接回答问题,反而转头问徐锦心。
“徐锦心同志,你暑假时翻译了不少本米国的专业服装杂志。
我想请问你,在你看过的杂志中,可否介绍过LV这个牌子的包?
如果没有,那是否有页面详细介绍过某些品牌的服装产品?
他们又都是如何介绍的?
是不是说什么什么大师独具匠心之作,纯手工如何如何,材料是选自哪哪哪的什么头层小牛皮,什么什么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吧。
就是说他们的材料极其珍贵,他们的产品做的十分不容易,他们的设计师都是多么了不得的人?”
“有!
确实有,不止一本杂志上出现过,等等我现在就去找……诶?
廖永明同志,难道你的意思是说……杂志上说的那些都是骗人的?”
徐锦心突然顿住了要离去的脚步,感觉自己读过、翻译过的杂志,突然不再那么专业和权威。
甚至有一种被它们欺骗的感觉。
“你先把杂志找出来,这个答案你们自己来确定。”
很快,徐锦心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把所有杂志都给搬来了。
现场毕竟有几个会外语的,再加上还有徐锦心的翻译稿,众人很快就找出来一大堆就像廖永明刚刚说的那样,推销品牌服装用词极其夸张的文章。
这下,就连专家们都感觉傻眼了。
“同志们,你们觉得这些杂志上写的就都是真的吗?
难道你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不过就是商家用来宣传、用来提高自家品牌和身价的手段吗?
我不排除这里面确实有真实的,可你们能保证杂志里每一个品牌展示的信息都是百分百真实无误的吗?
你们有没有想过,为啥同样的东西人家能卖高价,但咱们国营工厂生产的东西却不能?
如果咱们把全国生产的所有产品都拿出来,跟国外相同的产品比一比。
你们觉得咱们就真没有质量比国外的产品更好的吗?
既然有,那你们回想一下,咱们质量更好的产品的价格,到底是更贵还是更便宜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即使咱们的某产品已经质量好的世界第一了,价格也比其他洋商卖的要便宜。
可在采购的洋商那里,他们不但不说咱们的好,却还是想要大幅压价?
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
廖永明这一问,现场的气氛竟然有些令人窒息。
那几个专家更是胸口不断起伏,显然是想起这样的现实而气愤不已。
结果不等那几个专家开口说话,廖永明就又给他们一击:
“大家伙还可以再回忆一下,这么多年来咱们官方真心实意、老老实实的跟某些洋商做生意。
人家说啥是啥,咱们出了不少钱,给了他们最大的尊重。
可咱们又被他们骗过、坑过多少回?
之前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咱们官方还不够强大,才会被人欺负。
但真的仅仅因为如此吗?
难道你们就从没有想过,是因为咱们首先自身就没有真正尊重过咱们自己的产品?
更没有尊重过咱们生产产品的每一个劳动力的付出吗?
难道别人觉得咱们这儿的人都是廉价的劳动力,那咱们的工人就真都是廉价劳动力了?
就像卢佩兰同志,她祖上虽然不是做服装的,她家虽然没有百年设计师传承。
可她对服装的理解、设计的高雅品味、她娴熟的设计裁剪技能,就真的一文不值吗?
就真的不能跟这些杂志上吹捧的设计师比吗?
就真的不值得我夸张的介绍她几句吗?
还有,就算我采购的鸭绒鹅绒没我说的那么夸张。
可你们应该很清楚,我服装厂采购的材料都是绝对干净、质量绝对好,绝对能对得起消费者的吧?
而且我服装厂的员工都是按我要求的最严格标准去生产的。
你们应该也很清楚抽检出来的结果。
可有一件是不合格的?
既然没有,那我为了能顺利销售出去,夸张点儿宣传几句有问题吗?”
这……
明明这是廖永明的强词夺理,可众人听下来怎么觉得廖永明说的还挺有道理的呢?
甚至还有人觉得,就是因为各个国营工厂都太过实诚,才常年被洋商欺负、只能给厂里带来微薄的利润,弄不好甚至还会亏损。
这事儿还真是越想越生气!
其他人都没敢回廖永明的话,此时只有京大经济系的老师看着廖永明的眼神越来越亮。
“廖永明同志,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那是不是说只要咱们国营工厂也学着营销一下自己的工厂品牌和产品,提升一下产品价值,就可以大幅改变如今被压制的情况?”
“应该差不多吧。
不仅是品牌、还有工厂的信念、宗旨、文化之类的都是值得宣传的。
还有工人也是,每个厂里的那些八级工难道不是宝贝吗?
难道不能跟这些杂志上说的那些沽名钓誉的设计师,一样被积极宣传吗?”
廖永明这么一说,还真让京大经济系的老师和学生,还有某几个专家的脑子活泛起来了。
此时此刻再看向廖永明,众人非但不觉得廖永明说谎是德行有亏,反而觉得他这是为了所有国营工厂能发展的更好而煞费了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