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把开服装厂这个生意设想的挺好。
所有人也为此积极行动并努力着。
可没想到,兵分三路的赵海平与李堃都干的挺好,基本上也算的上比较顺利。
但唯独众人最有信心的廖永明负责的这边,却出了大问题。
“永明,怎么样了?”
在鹏城某招待所前台,廖永明刚刚挂断了,约定好的二姐夫陆泽从米国打过来的电话。
“回去再说。”
尽管廖永明没给出任何回答,但通过廖永明此刻的表情,赵海平、李堃这些人也能猜出个一二。
恐怕开服装厂这事儿……悬了。
“廖哥,你二姐夫刚刚在电话里说啥了?
不会是杂志和衣服样品,他不能给咱寄吧?”
“啊?不是吧?
那咱这服装厂,还能开吗?”
“唉~~~”
回到房间,廖永明没回答任何人的问题,先是叹了一口气。
然后又皱着五官很愁闷似的,用手掌狠狠的搓了搓脸。
“永明,到底怎么了?
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咱们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大姐夫,这事儿还真不好办啊!
……”
闹了半天,还是廖永明把事儿给想的太简单了。
他原本以为,他负责的事儿是最容易解决的。
结果目前看来,却成为了最难解决,甚至是根本没法解决的问题。
一开始廖永明设想的挺好的,打个电话让二姐夫陆泽帮忙,从米国买个几十本杂志、再买上个几百上千套在米国最时髦、最受欢迎的衣服。
然后无论是通过邮寄的方式,或是让二姐夫再飞回来一趟,把这些东西都带回来。
那么服装厂前期需要的样品,也就解决了。
只要大姐夫把铺子找好,李堃他们把市场前期调查的差不多了。
然后他再让大姐廖国华帮忙,找几个对口的大学生当服装设计师。
接着再联系一下A市棉纺厂的厂长,从他那里进一大批布料。
再让李堃通过之前跑业务积累的关系,搞一批缝纫机、包边机之类的必要设备。
那么,服装厂也就差不多可以开业了。
结果没想到,他竟然被困在了第一步!
因为二姐夫陆泽告诉他,无论是邮寄,还是亲自坐飞机帮忙带样品回来,都不太现实。
首先是邮寄,如果选择航空包裹的话,那么算上包装邮寄一公斤的运费差不多就是100块钱。
而廖永明需要的东西肯定不是个小数目,那么光是运费就是一大笔开销。
但如果选择海运包裹,虽然运费是航运包裹的三分之一。
但海运包裹所需要的时间,却是足足三个月。
相信廖永明不可能愿意每次为了等个包裹,就等上那么长的时间。
当然了,就算廖永明不在乎这些成本,也不在乎等待的时间。
那通过寄送包裹的形式获得杂志和样品,也不可能行得通。
因为,廖永明只需要杂志和服装这两类物品。
那么,这些东西只要超过一定的件数,就会被直接判定为走\/私。
除非廖永明愿意花大价钱的运费,少量多次的进行寄送,也就是每次只寄送少量的杂志和衣服样品。
可廖永明这么折腾就是为了开服装厂赚钱。
如果真这么做的话,那他要掏的成本可就太大了。
所以,寄送包裹的方式,直接就得被否决掉。
那就只剩下让二姐夫带着东西,坐飞机亲自送回来这一种方式了。
但这种方式,陆泽也同样给否决了。
因为,如今国内能获得的米国F-1留学签证,大多都是单次入境签。
而陆泽最开始申请签证的时候,因为本就有争取“弄到”点米国的“机密”就回国的计划。
而且廖永明也再三说过不差钱,再加上徐锦晟当时的帮忙。
所以陆泽当时才拿到了,半年内可以往返两次的特殊签证。
可过年时,陆泽为了送玩具已经回来过一次了。
所以他现在是真没办法再回来了。
就更别提给廖永明带东西回来的可能了。
而二姐廖英华如今拿到的签证,也是F-1签证,去了轻易就没法回来。
这就更没办法帮廖永明送东西回来了。
“也就是说,咱们没办法拿到杂志和衣服样品了?”
“可以这么说。
就算通过邮寄,咱们也只能拿到极其少量的,这根本就不够咱用。
而且二姐夫说的对,咱是为了赚钱,成本必须考虑在内。”
“那岂不是没办法了?
难道咱的服装厂真没法开了?”
室内突然一片安静,所有人都紧皱着眉头,满脸的失落和沮丧。
“诶?
米国这边行不通的话,香江这边不代表行不通吧?
毕竟鹏城目前有那么多做服装生意的,而且做的还相当不错。
既然人家能做,那为啥咱不能做?
大不了咱就先学着别人那样,先把香江时髦的衣服做起来?
好在鹏城距离香江没有米国那么远,想要走\/私点儿香江那边的杂志和衣服样品,应该会容易很多吧?
而且成本也肯定能低不少。”
李堃这边的人,忽然有人提出建议。
虽然还是需要从香江走\/私,可毕竟跟他们一开始想要干的走\/私不一样,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儿。
“嗯……
这样吧,这事儿咱们再都好好想想。
还有呢,咱最近也留意一下,看看鹏城这边做服装生意的,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哪些途径和门道。
过几天咱再碰个头,就这个问题再好好研究一下。”
四天后,所有人又都聚集在了廖永明住的这家招待所。
“大家伙都说说吧。”
“廖哥,我先说说我打听到的货源渠道。
现在鹏城市面上卖的高端时髦服装,也就是喇叭裤披肩西装蛤蟆镜等单品。
这些绝大多数都是通过罗湖口岸,从香江旺角女人街购物的米国、小日子等地区的过季样衣或品牌尾单。
这些货物大多都是靠小批量走\/私进入的鹏城。
走\/私所用的运输成本,差不多是他们货值的两到三成。”
廖永明和赵海平不约而同的挑了挑眉,他们俩对李堃这个人的认识,突然又更深了一层。
不愧是在黑市干过的,这脑子、能力和手段,还真挺厉害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