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现场响起阵阵喝彩,紧接着大伙全部端起酒杯。
“我等敬太傅。”
众人还在欢呼呢,殊不知完整的名单已经送到了龙案上。
“就这些人?”刘辩非常鄙夷,还以为能出个重量级人物。
没想到全是小鱼小虾。
殿中跪着个颤颤巍巍的人,刘辩没有第一时间去管,看向郭嘉。
郭嘉强忍笑意,说道:“他们这是把太傅当成了先秦的老甘龙。”
刘辩无所谓,就算王允真是老甘龙那种人,他也有足够的能力镇压。
刘辩终于望向台下,盯着那名发抖的人看了一会儿,“卿就是王黑?太傅的孙子?”
“回陛下,臣正是王黑。”
名字挺奇怪,刘辩懒得琢磨由来,直接道:
“朕有意让卿留下做黄门侍郎,就不去太学任职了,如何?”
王黑表情大喜,赶紧道:“臣领旨。”
刘辩总感觉这人不靠谱,之前科举对方考了什么分数不记得了,反正第一轮批改都没撑过去。
要不是看到王允的面子上,此人早就被任命到边陲小城去了。
刘辩随便考了考他,“王黑是吧?适才郭卿所说的先秦老甘龙,卿可读过相关典籍?”
大秦的历史得学,汉延秦制,再加上大汉以前,没有什么大一统的王朝例子可以借鉴,秦朝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王黑被一句话问的抓耳挠腮,憋了好久才眼巴巴的道:
“陛下叫臣小黑子就行,家祖太傅就是这么叫臣的。”
刘辩嘴角抽搐,这名字他一时半会儿还真叫不出口。
“奉孝给黑卿讲讲……”说到一半,刘辩赶紧改口:“给王卿讲讲。”
郭嘉用简短的语言阐述那段历史。
总之就是嬴家是先秦的执政家族,那会儿没有皇帝的概念,事几大家族商量着来,孝公重用商鞅变法,涉及的范围方方面面,单是废井田一条,就让其他共同议政的家族炸锅,更别提后来的郡县制收回全国权柄,集权在一个人手中。
以老甘龙为首的家族强烈反对,明里暗里使坏,孝公力挺商鞅,让老甘龙等偃旗息鼓,变法使几大家族执政变成集权国家。
郭嘉简短的说完,王黑冷汗冒了一地,赶紧磕头道:
“陛下明鉴,家祖绝不是老甘龙。”
刘辩无语,他算是知道,为什么他提出,将小黑子收进朝廷任命为官吏为筹码时,王允答应的那叫一个快。
这是个连自己家里事都看不明白的二愣子。
愣子也好,如今朝廷重要位置,随便拎出来个人都是顶尖智囊,有个傻子似乎也不错。
没心眼比什么都强。
刘辩摆摆手,道:“大汉不是先秦,哪来的老甘龙,滚吧滚吧,去先跟着田丰将朕的少府打理好,再来朕身边侍候。”
他面临的局面再差,都比孝公的时候强。
至少法理上,大汉是集权国家。
孝公那会儿算什么?不知道能不能算部落共议制度。
改个官秩,没商鞅那次那么严重吧。
国内也没有能挑衅皇权的势力,大不了自己学学孝公,将天子剑借给陈群使使。
再者说了,曹丕都能支持陈群推广出九品中正制,他千古一帝也能支持陈群制定九品正从制。
等王黑走了,刘辩询问郭嘉正事。
“这么多天了,朕让韩暨弄的官服,有着落了吗?”
郭嘉赶紧躬身,“臣派人去询问过,已经画出了三品以上官服的草纸。”
动作太慢了,服装这东西,往往需要改好几版,这么多天过去,连第一版都没出来。
“朕过去看看。”刘辩起身,决定亲自去趟司金府。
郭嘉看了眼天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跟上天子的步伐。
司金府已经壮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没人预想到,刘辩当初只是随意增设个位置研究小玩意儿,而现在却发展到掌控全国几十万工匠的地步。
有人戏称司金府比大将军府还神气,大汉有多少汉军,就有多少工匠。
还有人说大将军府要点什么装备,都得求着人家司金府的人。
相比之下,九卿当中,将作大匠一职的存在感在迅速降低,除了文武庙还在大张旗鼓的建造,已经很难找到他们的身影。
与司金府情况类似的还有原隶属于大司农府旗下的平准令。
平准令原本只负责调整市场物价,自从糜竺上任后,朝廷大兴商业,大幅度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他们不再需要身穿侮辱性质的奇装异服,糜竺成了天下商人的主心骨。
如今各地太守,甚至州牧都有求于他。
大商人们获得平准谏议郎的职位,名义上成了他的属下。
除此以外,即将推广的赋税新制也与他有关,麾下增添诸多税官。
因为势力急速膨胀,平准令也开了平准府,早就脱离了大司农府的控制,位比九卿。
单从这两个新府就能看出来,大汉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很多方面已经超脱了旧有制度的束缚。
改制迫在眉睫,汉官仪必须推翻重修,九卿需要重组,类似将作大匠之类的职位会退出舞台,而新的平准令、司金都尉之流,将会获得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地位。
一路来到司金府,大晚上里面还烛火通明,刘辩在一片拜服声中,来到韩暨办公的地方,他果然还没离开,依旧在纸上勾勾画画。
见到天子到来,刚想起身行礼被刘辩摆手遏制住,来到他身边问道:
“朕来看看卿的进展。”
韩暨原本愁眉不展,此刻只能强打起精神向刘辩介绍起了自己的规划。
“陛下请看草稿纸,臣从冠饰、袍色、绶带、佩玉四个维度,根据现有的官服,制定了新一套服装,目前前三品的已经规划了个雏形。”
刘辩拿起他的草稿纸,韩暨早就站了起来,伸手一边指一边替对方讲解。
“这是一品的官服,冠饰为金博山进贤三梁冠,袍色为绛色,三彩紫绶绶带、双龙白玉环。”
“这绛色?”
“三公服绛,位亚天子,绛色赤黑相间,大将军皇甫嵩等人常穿。”
“原来如此,继续往下说。”
“二品穿绀色袍,银博山进贤二梁冠,配……”
“先说说武将,一文一武的往下说。”
刘辩打算将文武彻底分开,服装上的差异要凸显,但又不能唐突。
文武混在一起可不是啥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