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打扰一下几位。”
刘宠显得拘谨,他知道刘备刘虞一伙人也都是汉室宗亲,只不过都算是旁系。
刘备等人放慢脚步,见是他过来,恭敬的抱拳拱手:“陈王。”
刘宠摆手,谦和的笑道:“不必多礼,大家都是宗亲……”
刚想说以宗亲相称,但大家的辈分差的太远,还不知道要算到啥时候,他赶紧改口道:
“以兄弟相称就好。”
刘备刘虞几人相视,皆是失笑摇头,谁都看得出来,这位陈王拘谨的很,对宫宴估计是提心吊胆。
刘岱故意问道:“大王来唤我等,是为何事?”
刘宠颇为尴尬,往四周看看,确认没有大臣过来偷听,在几名宗室亲族的身上他放下戒备,小声道:
“不瞒几位贤弟,我心里至今七上八下,因为来的匆忙,也没准备什么贡品,贤弟能否透露些天子的喜好,避免在宫宴上,有什么言语动作冲撞了天子?”
谁料这一句话落下,却引得几人笑出声。
“哈哈哈。”
笑声让刘宠更加窘迫了,就在他有些不知所措之时,刘虞笑呵呵的说道:
“陈王把心尽管放回肚子里,只要你心里装着汉室,便能刀剑不入,乘风破浪。”
刘宠没能明白他的意思,声音再次压低,苦涩道:
“我手里有上万强弩兵,之前陈国为抵抗黄巾,更是募兵有十万之众,你们说我是否要将兵马交于朝廷?”
十万兵马能称他一句大汉第一藩王了。
怪不得他能紧张成这样。
造反的念头他是万万不敢有的。
豫徐总督曹仁就在他眼皮子底下驻军,还有其他的州汉军将他围了一圈又一圈,除非是不想活了。
更何况汉军的战斗力他早已见识过,现在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倾尽所有支持汉室。
刘备攻打豫州时,他只提供了几营的人马和部分粮草,天子在徐州时,他也只挑了些子侄送过去。
这下没人再继续笑了,但没人直接回答他的问题。
最后还是刘备道:“大王志尽于此?从今往后,做一个闲散大王?”
当然不是。
要不然他怎么会在天下大乱时,将陈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招募了这么多人。
刘宠目光变化,刘备已经猜出了他的心思,认真道:
“陈王何不去请求陛下,率众出陈地,随汉军南征北战重整刘氏山河,待名扬天下荣归故里,祖上有知必定含笑九泉,大王也将名留千史。”
刘备提醒了他三件事。
天下是姓刘的。
大汉若天下太平,刘宠也算是光耀了祖宗,他那一脉自此会将他视为荣耀,史书也会记载汉室分崩离析时,某王从光熹年开始助汉,一直到昭宁年亲自带兵出陈地。
此外,陈王将被树立为天下藩王的榜样,朝廷一定会拿这件事大作宣传,号召天下藩王团结一心。
刘宠心动了,哪怕给他当个将军,他也想卖卖力气。
事后邀他去告慰一下先祖,讲一讲陈王宠是如何辅佐天子三兴炎汉的。
“能行吗?”刘宠略显迟疑。
刘备、刘虞、刘岱等人,毫不迟疑的点头。
刘宠若是能主动请缨,天子非但不会担心此人是不是借机生事,反而会高兴支持。
哪怕朝中有奸佞进谗言,也断不会被采纳。
“好!”
刘宠一咬牙,比起不上不下的,不如自己主动些。
无非就是从主动交兵,变成请求率军出征。
他刘宠又不是什么娇生惯养的废物。
答应的如此爽快,令几人对他高看两眼,立刻接纳他,邀请他一同前往乐成殿。
几人一路说说笑笑,把其他藩王看傻眼了。
除了少数几个人咬牙面露不快外,其他人竟露出羡慕之色?
众臣进入乐成殿,席位摆置妥当,宫女在其中奔走,给每桌上热肉热酒。
大臣们落座,京官靠前,地方官靠尾段。
藩王们站在中心,举目四望,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也不清楚自己该往哪边坐。
戏志才有注意他们,吩咐了几句小黄门注意事项后,就快步走来,拱手一拜。
“诸王请随我来。”
其他人还没反应,刘宠就先一步道:“有劳先生。”
大伙跟随着戏志才,来到一处他们意想不到的地方。
龙椅右侧,特意空出块位置,有十几个席位,从数量看,就是专门为他们这些藩王准备的。
“诸位大王就坐在这吧,离天子近些,稍后天子会来。”
众人受宠若惊,戏志才又意味深长的补充了一句,“诸位要记得,天子来的时候,该行的礼数不能少了。”
刘辩诏藩王们参加宫宴,不是让他们来耍身份和资历的,是找他们来磕头的。
近年不是逐渐有传言,说什么刘协才是正统天子吗?
说刘辩哪怕再圣明,也改不了篡改诏书的事实。
那么好,天下刘姓藩王,皆对刘辩磕头称臣,还有谁敢借着这件事造谣。
得到了刘姓宗族的集体称臣,他不正统还有谁能正统。
刘姓诸侯就没那么高的殊荣了,他们坐在次一席,但仍然比大臣们离龙椅更近。
所有人都入了席,场中的主要焦点还是在诸侯王们那边。
这群汉室宗亲已经很久没有回来参加宫宴了,上一次这么整齐,还要追溯到章帝和帝时期。
诸侯王们的反应各异,有人内心紧张,时不时的四处张望,这伙人内心害怕朝廷对他们或动刀或削藩。
有人被桌上的食物勾的馋虫大动,他们占据大多数,且以封侯居多。
先前的黄巾之乱,让他们中很大一部分都丢了封地,勉强苟延残喘的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当朝廷的人找到他们,带着他们去洛阳时,他们没有一点反抗,一路上被周围风景和繁荣惊的恍若隔世。
此刻看到桌上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口水都流出来了。
藩王中也有这般的人物,燕王不停的咽着口水,下邳王刘宜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当场痛哭起来。
最后的小部分人,维持着皇室的礼仪,以齐王刘承为首,目不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