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太尉府待了许久。
杨彪越聊越觉得此子不凡,有心留诸葛亮留下过夜,但遭到婉拒。
诸葛亮从后门溜走,没惊动任何人。
杨彪左思右想,在派出传令兵之前,他差人去唤杨修。
杨家和杨修如今处境尴尬,明面上类似袁绍和袁家。
但杨彪始终将杨修当成接班人,只不过是两头下注。
他带着杨家,老老实实的做太尉,操持家业。
杨修则坚定立场,死挺天子,甚至不惜跟杨家翻脸。
这一切都是障眼法,杨家的处世之道。
若乱世降临,杨家依旧会选择这条路,可能会是杨彪死挺天子,而杨修居于贼臣麾下献策。
将来不管发生何事,杨家都能长盛不衰。
杨修被带到书房,并未点灯,昏暗的屋内只有两人的交谈声。
杨彪将白天发生的一切详细阐述,希望能听听杨修的看法。
书房内沉寂一段时间后,传来杨修的失笑声。
这可把杨彪弄糊涂了,“为何笑之?”
杨修一拱手,没多作解释,“父亲尽管去办。”
“唉,”杨彪叹口气,“为父有难处。”
不干,没法向天子交代,王允还把他当国贼。
干了,家族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士人也将杨家当成叛徒。
老实说,让杨家和全天下士绅站在对立面,杨彪没这个底气。
“不是还有太傅在前面顶着吗?”杨修毫不在意,“太傅上门逼问,何人能承受住压力?对上,父亲忠君爱国,支持变法。对下,父亲迫于现实,不敢得罪太傅,实属被逼无奈。”
杨彪怔住,是啊,他为何不卖王允一个面子呢?
既让天子看到杨家甘愿付出一切的举动,又让王允内心愧疚,自知污蔑了好人。
士人还不会仇恨杨家,会把记恨的目标转向王允。
杨彪再顺势勉励族中子弟,家族子弟会奋发向上,争取洗刷持剑上门威胁的族耻。
唯一的缺点就是,察举制举孝廉最后还是要走上废除,这是杨家不满意的地方。
杨修的话还未说完,缓缓的继续道:
“父亲从明日开始,筹措资金工匠,在弘农轰轰烈烈的办弘农学院,规格可效仿稷下学宫,以经学圣典为噱头,招揽天下才子入学,收取学费千钱。”
“何解?”杨彪很是奇怪,各家的藏书都是宝贝,谁家拥有一卷,哪怕家道中落,依旧能混迹在达官显贵中,卖弄文骚。
什么千钱学费他根本不在乎。
杨修比杨彪考虑的更远,微笑道:“千钱用于区分平民士人,对士人价格不高,等同于施恩。儿虽不知科举为何物,但张昭最近动作人尽皆知。科举制颁布,必需贤才考试,弘农学院年年参加科举,父亲为师,假以时日桃李天下,门生故吏,皆承授学之恩。”
杨彪倒吸一口凉气。
真的会有一天,杨家会如曾经的袁家一样强盛?
但片刻后,他就冷静下来。
“没那么简单,杨家这么做了,其他人难道就不会效仿?”
“那父亲就更要做了,不然步步落后,半点好处未占。”
杨彪无言以对,左右思索,咬牙道:“若是司隶州郡科举能定在弘农,那值得一拼,还有,天子弃用举孝廉,光禄勋之职形同虚设,杨家付出太多,青黄不接,朝廷只剩你我父子,必须使光禄勋与科举关联上。”
不管是出题,还是举人的分配、职位安排,至少要沾点边。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张昭、戏志才、满宠那几人忙里忙外,没他们半点事。
杨家原本还有几位族老九卿,被太后一锅端掉,双方做了个无声的交易,有杨修在,至少未来五六十年杨家不会出问题。
现在杨修被边缘化,杨彪开始处处小心,他生怕自己哪里惹到事,哪怕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
一旦他这个太尉出了问题,杨家就要龟缩到弘农去了,后代人若是不给力,会如同曾经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般,销声灭迹。
杨彪越是心急的事,杨修就越不着急。
“此事不能再提。”
“为何?”
“天子的心思,儿已揣测的一清二楚,越要之物就越不给,反而表现出慷慨赴死之决心,纵使天下人联名请死,天子也会全力保之。”
杨修说完,又做出总结,“别管身后事,闷头向前冲。”
杨彪深吸口气,“好。”
……
翌日,杨彪沐浴焚香,捧着一把剑,没带任何侍从,就这么出了门,向着太傅府而去。
到太傅府门口,发现停满车驾马匹,府邸深处还有各种怒骂声传出。
因为太过幽深,听不真切,杨彪却眼皮直跳,他感觉是在骂自己。
再往门口看,两名持棍的家丁虎视眈眈,双眼含着怒火,好似见到杀父仇人。
不会正在商量怎么整他吧?
杨彪苦涩一笑,捧着剑上前一步,说道:
“杨彪来拜访太傅,劳烦通报一声。”
两人家丁没甩好脸色,直接哼道:“太傅有令,若见杨家人前来,乱棍打出去,太尉还是不要靠近了。”
杨彪也不恼,就这么站着,道:
“好,我不靠近,就在这等。”
家丁们面面相觑,见对方果然候着,风雪落他身上就视若无睹,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要不要去通知太傅?”
“通报一声吧,毕竟他是太尉。”
……
太傅府议事厅中骂声不断,果然都是骂杨彪的。
在场人很多,都是士族人,生面孔居多。
也不知道王允是怎么把他们笼络来的,三言两语之间,这伙人就嚷嚷着要拥护变法,保卫天子。
都以为王允是个笑话,以前一直被士人架着跑,谁也不待见他。
他在暗地里却做了不少事,他有一本花名册。
里面记录了许多人名,这些人被分类整齐。
今天他要反太后拥护天子,迎北军入城,晚上就能根据名单,找来一批不满太后已久的人。
明天他要整杨彪,振臂一呼,另一批看杨彪不爽很久的人便能聚集在此。
虽然每次来的人没什么大能耐,但汇聚在一起,总能做些事。
至于为什么士族子弟中,为什么会有人干主动拥护变法这种匪夷所思的事,只能说士人那么多,其中不缺另类和忠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