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的时间倏忽而过,《误杀》剧组在紧张而高效的节奏中,顺利完成了所有镜头的拍摄,正式宣告杀青。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更为繁琐和精细的后期制作阶段——剪辑、配乐、音效、调色,以及最终至关重要的报审流程。
在一间挂满了《误杀》概念图和工作进度的会议室里,周正明和刘牧对着巨大的排期表,仔细斟酌着上映日期。
“跨年档虽然流量大,但厮杀太惨烈了,几乎被那几家巨头和他们的S+级制作预定了。”刘牧指着表格上年底那几个被标红的、充斥着各种已知大片名字的档期,摇了摇头,“我们这部片子,没有流量明星扛鼎,投资规模也只能算中等。贸然挤进去,排片会被压得很惨,很可能成了炮灰,连水花都溅不起多少。”
周正明点头表示赞同,手指点向了11月中下旬的一个位置:“我同意。我觉得这个时间段不错。大片的热度还未开始,市场有一定空窗期,观众也需要一些新鲜的类型片来换换口味。而且,临近年底,颁奖季的氛围也开始预热,有利于我们这种侧重口碑和剧情深度的影片发酵。天时、地利,就看我们能不能做到‘人和’了。”
两人最终达成共识,将《误杀》的目标上映日期初步定在11月。
就在杀青后不久,一场小范围但级别很高的闭门会议在盛世娱乐大厦的高层进行。参会人员有:总裁麦佳诚、影视部负责人周正明、导演刘牧,以及编剧方宇。
会议室的玻璃幕墙隔绝了内外,具体谈话内容无人得知。但据一位恰好路过、送文件进去的助理事后模糊地回忆,会议氛围“似乎非常积极”,几位大佬“交谈甚欢”,时常能听到麦总爽朗的笑声和刘牧导演沉稳的附和。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当会议室的门再次打开时,四人相继走出。麦佳诚脸上带着运筹帷幄的满意笑容,轻轻拍了拍方宇的肩膀。周正明则与刘牧边走边低声交流着什么,不时点头。刘牧导演一贯严肃的脸上也难得地缓和了许多,甚至在看向方宇时,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期待。
而方宇,虽然依旧是那副略显低调的样子,但眉宇间也透着一种沉稳的自信。 这四人组合离开时那“面带笑容”、“信心满满”的样子,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公司内部私下猜测的焦点,各种关于公司影视业务重大布局的小道消息开始悄然流传。
---
公司附近一家格调安静的精品咖啡厅里,浓郁的咖啡豆香气与轻柔的爵士乐交织。经纪人李敏搅拌着杯中的拿铁,看向对面坐着的张凡。
“小凡,”李敏放下小勺,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前天,我托了一个老朋友的关系,联系上作曲部的一位A级作曲老师,请他根据你的声线特点,量身打造了一首歌。合同基本谈妥了,过几天就能拿到demo小样。”
张凡闻言,握着咖啡杯的手顿了一下,眼中闪过惊喜和感激:“A级作曲人?李哥,这次……真的让你费心了!我知道这肯定动用了不少人情。”
他知道公司内部A级作曲人的作品有多抢手,通常优先供给小天王小天后级别的歌手或者重点影视项目,像他这样的名气不大的歌手,若非经纪人极力争取,根本轮不到。
“说什么费心不费心的。”李敏摆摆手,语气理所当然,“你是我的艺人,我的工作就是为你争取最好的资源,帮你往上走。这是我的责任。”他话锋一转,压低了些声音,“不过话说回来,你和方宇不是经常聚会吗?你最近……就没私下问问他?他手指缝里随便漏点灵感,都比外人强啊。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张凡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低头看着杯中晃动的棕色液体,声音有些低沉:“李哥,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宇哥……他最近确实太忙了,又是电影后期,又是自己专辑筹备,好像还在弄新剧本的事情。我实在不好意思总为这点事去麻烦他。而且……”他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倔强和坚持,“我既然选择了音乐这条路,总不能一直依赖宇哥的作品。我也想试试,靠自己的能力,或者公司其他老师的作品,能走到哪一步。总靠一个人,我心里不踏实。”
李敏看着自家艺人这副“不开窍”的样子,有些恨铁不成钢地叹了口气:“小凡啊,你的想法我理解,有骨气是好事。但你要认清现实,这个圈子竞争多残酷你不是不知道!脸皮薄、不好意思,是吃不开的!有些资源,它就在那里,你不主动去争取,瞬间就被别人抢走了!特别是像方宇这种级别的创作人,多少人挤破头都想搭上线!你跟他有这层朋友关系,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便利条件,你得利用起来啊!”
看到张凡还想反驳,李敏抬手打断他,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你先听我把话说完。你自己算算,你多久没发新歌了?上一首有点艺人长期没有新作品维持曝光,观众是很容易遗忘的,热度说降就降!你看看这个月,高冰蓝和徐瑞轩就因为一首《有一点动心》,人气涨了多少?各种综艺、商演接到手软,甚至还有一个代言!这就是一首好歌带来的连锁效应!再次证明了方宇的创作就是市场的硬通货!”
张凡沉默地听着,李敏说的每一个字都砸在他的心上。他当然知道高冰蓝和徐瑞轩近期的风光,也有些羡慕他们,但内心深处,那点不甘人后却又渴望保持独立的自尊心在反复拉扯。
他感激李敏为他奔波争取来A级作曲人的作品,这份心意他领受。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和底线,他不想成为一个永远活在朋友光环下的“关系户”。他希望有一天,别人提起他张凡,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歌声,而不是“他是方宇的朋友”。
这种困惑和挣扎,并非张凡独有。在他们的“快乐小分队”里,晴雯、可馨、甚至近期凭借综艺人气攀升的尚维,都面临着类似的“作品荒”。只是相较于作品更少的张凡,晴雯和可馨凭借之前积累的几首热门单曲,尚维凭借综艺曝光,暂时还能维持住一定的人气厚度和粉丝黏性,但若长久没有新的音乐代表作输出,处境也同样令人担忧。
大家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摸索着,试图在依靠外部助力与挖掘自身潜力之间,找到一个艰难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