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有自己覆灭自己帝国的怀疑,一方面是对于几个儿子的判断,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判断。
一直以来,袁熙都觉得五胡乱华是异族造成的,但是,如今看来还真不一定。
袁熙印象的历史上,自东汉末年至西晋,虽然异族一直在寇掠中原,但是始终没有造成覆灭中国国家的情况。
而这类情况的发生,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而这几乎是每个大一统王朝都会发生的。
皇位之争,必然造成帝国内部的动乱,造成国力衰减,统治力下降。盛世下的汉唐都没逃过这一劫,只不过汉唐的后世诞生了有为的皇帝将王朝给救了回来。
当然,家天下的王朝都有历史周期律,这不是袁熙在这个时代就能解决的,如果袁熙在这个时代搞社会主义,大概率第一个被打倒的就是他这个皇帝自己。
因此,想要保证中原王朝不被异族入侵,不光要保证对异族的绝对统治,还要保证王朝内部的稳定。
这一直是诸葛亮的政策,也是诸葛亮一直劝说袁熙不要过度依赖战争解决问题的建议。
虽说“忘战必危”,但是“好战必亡”啊!
一个国家不仅随时要有着保护自己国土、百姓的军事能力,还要明白军事战争是为了和平稳定的发展而存在的。
袁熙作为穿越者,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培训,他一直以来的行为动力,都是为了自保。
一开始是担心被曹操击破河北,变成一颗人头送往曹操手中;之后,担心自己成为权臣之后,被人暗杀,被人推翻;再然后,担心异族入侵,再现五胡乱华的惨烈境况;而现在,袁熙最为担心自己创立的帝国无法获得这帮历史名人和天下百姓的认可。
回想这些,袁熙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跟自己的假想敌作斗争,然后再刻意地去推动这一切发生。
特别是刘浪这个孩子,他本该在大燕帝国有一番作为,然而在袁熙的操纵下,成为了大燕帝国的罪人。
而这一次,从袁熙知道“巫蛊”之事后,作为皇帝的他从一开始就没当回事,却故意表现出了“极度愤怒”的状态。
再加上太子袁谦一直在受到打压,周围的人无论身份大小,自然会觉得这是袁熙想要除掉太子的契机。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当了二十年中书令、虎贲中郎将的太子,又在全国各地巡回建设铁轨的太子;一个与朝野重臣们关系紧密,又有当朝军事第一人当岳父的太子,最大的威胁会是什么?
当然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袁熙。
皇位之争,向来残酷!
兄弟、父子,从来不是争夺皇位时的借口,不可能用来宽恕的。
袁熙望着袁谦,突然意识到,自己把自己的长子培养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
现在,袁熙也终于意识到,为什么当初袁绍先是选择了袁尚来对付自己,直到袁尚暴露真面孔才选择自己的原因。
袁绍并不是在选择袁尚或者袁熙,亦或是袁谭,他只是在利用儿子们的斗争,生存下去,只不过袁绍的身体最后扛不住了。
那袁熙该怎么做?
他也会像袁绍那样,死后,尸身未下葬,儿子们就为了权利争夺起来吗?
这才是已经年近六十的袁熙最该考虑的。
那么,确定继承人,就是很重要的事,而且必须确定一个能够解决“兄弟相争”这一情况的儿子。
如今的袁谦本是最佳人选,这可是田丰、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认可的下一任皇帝,袁熙没理由改。
可是现在,袁谦的状态和袁谦在“巫蛊之乱”造成的后果,完全无法支撑他继续当这个太子。
袁熙知道,他无法再从袁谦的嘴里听到求饶的词汇了。
而这个长子也只能成为这场“巫蛊之乱”的牺牲品之一。
“把他押下去。把他押下去!!!”袁熙不想再面对袁谦的一次次控诉,他决定给这场“巫蛊之乱”做最后的定性。
袁谦看着有些歇斯底里的袁熙,仍然昂着头颅,完全不把来带他走了小黄门当回事。
之后,袁熙安排魏瑾把赵云、麴耀、马振和二皇子袁诚喊了回来。
袁熙先是对着马振说道:“树戈,你应该有东西要给我,对吗?”
马振一听,心中一喜,立刻拿出“营令”和“地”字令,小心翼翼地亲自送到袁熙手上。
即便袁熙身边的禁卫和小黄门想要阻拦,也被马振的眼神给逼退了,那眼神仿佛在说,你们不配碰这两个令牌。
袁熙一脸安慰地接过两个令牌,然后,立刻说出了对马振以及秦州兵的嘉奖:“秦州兵勇猛,此战大捷,全军按‘破敌国首都’赏!前将军忠君爱国!晋升为卫将军,封秦国公;其妻、姐都有功之人,晋为国中夫人,当位列外命妇前列;其子女,介按国法封乡侯、县主!”
这就是给马振定了性,也就是说马振不用再继续镇守长安了。
马振听完,立刻谢恩!
而且马振回去也好跟秦州兵交代。
所谓的“破敌国首都”,是袁熙在大量的外战开启后,特别设立的奖赏,不完全依靠首级奖励,而是根据战场最终结果奖励。
其中“破敌国首都”,是这类奖励的最高级别,每个在这类奖励中的士兵或者中层将领,都有着丰厚的奖赏,属于包你满意的那类。
至今也就数支部队有过,一把手都能数过来。
很多这类奖励的中层军官都已经是军中的高级将领,像是镇兰将军毋丘俭和安西将军麴林,就是典型的代表。
而想到麴林,袁熙看了看麴耀说道:“二哥,帮我跟小林子说一声,不是三叔不信任他,是他付叔、义爷爷干的事情实在影响过大,他必须回来,交出兵权!”
麴耀没想到袁熙会这么说话,立刻跪下说道:“陛下这是折煞老夫了,那小子是陛下的属下,陛下说什么,他就得听什么!这次大伯和小付自把自为,我也有责任。这次等小林子回来,我就带着全家归隐山林,不再出山,请陛下恩准!”
“二哥,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得跟大哥好好帮我看着朝堂!嗨!这事儿待会儿再说吧!小付一家,必须流放,我安排他们去西北,六子在那,让他招呼着吧!”袁熙说出了对麴家的处置,如果不是麴耀和麴林,袁熙真的会杀了麴付这个家伙。
不过,麴义的死让袁熙不得不慎重处理,西北的军部里面大多是麴家的嫡系,袁熙如果趁此机会毁掉麴家,一定会出乱子。
“谢陛下!”麴耀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立刻再次跪下谢恩!
“大哥!张合一家会被流放到草原,你让统儿安排一下吧!太子妃(张芳儿)和我的孙子孙女就不去了,她们会在掖庭的冷宫生活,我这皇宫里有人照顾她们。”袁熙说完对麴家的处置,接着说了对张合一家的处置,也是流放,只不过去的是北边,也就是赵统的北庭都督府那边。
至于说张芳儿这个太子妃,始终是袁熙亲孙子孙女的母亲,袁熙也不想太过苛责,决定将他们关进掖庭的冷宫里。
是的,袁熙的皇宫里面有冷宫,只不过是不准生火做饭的地方,平时是专门处置那些犯了错的采女和小黄门的地方。
从来没有正式关押过妃子或者皇族,这是头一回。
“是!”赵云听完袁熙对张合一家的处置,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至少这次被他俘虏的并州军应该不会处置过严了。
要知道,袁熙说到“三族”的时候,赵云真的担心袁熙会给张合一个“夷三族”这类“杀全家”的处罚。
现在只是流放,实属仁慈了不少。
“至于太子,即日废除!永...永。。。。。。永困于东宫!”袁熙几乎是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才说完了这句话。
然后袁熙就眼前一黑,晕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