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单于的死讯传到长安。扶苏听了默然不语,但是据说当晚扶苏一反常态的喝了一些酒,没有临幸女子,而是和皇后两个人一起,在椒房殿中彻夜长谈。
国史馆放假三天,战犯所也特别给了加餐,战犯们听到蒙恬驱赶匈奴远致万里,单于冒顿在逃亡路上死去,也是欢畅非常,此刻竟然忘记了当今这个朝廷乃是自己的敌人,反而赞叹其皇帝扶苏圣明、太尉蒙恬威武,还有战犯提议,为当今天子寿!举杯畅饮。居然一点违和都没有。
这些消息传到宫中,扶苏又额外让人在自己的午膳上送了一瓶稠酒来,小小的喝了一杯。
皇帝颁布诏令,表彰太尉蒙恬驱逐匈奴的卓越功勋,特赐增封邑三千户。同时,下令将大宛郡的贵山县,从即日起更名为蒙城,以永久铭记大秦太尉蒙恬的丰功伟绩!
此外,皇帝还特别为长公主赵芃在上郡长城以外,开辟了方圆两千里的广袤草原。这片草原被赐予赵芃作为她的汤沐邑,并且允许她在此放牧羊群。皇帝更徙封赵芃为秦中侯,食邑一万户!赵芃成为了大秦历史上第一位拥有一万户食邑的女侯。
对于这一系列的封赏,竟然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毕竟,皇帝的长公主地位尊崇,堪比诸侯王,即便皇帝想要封她为王,也不会有人有不同意见。而且,这片领地位于草原之上,四周荒芜,除了作为北方的屏障之外,似乎并没有太多其他的实际利益。
至于女子封侯一事,朝臣们早已习以为常。赵杏儿封侯拜相的先例在前,如今多一个赵芃,众人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之处。
赵杏儿心中对此还是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赵芃加封邑这件事,无论怎么加封都不会是一件坏事。而最为关键的是,赵芃的封地竟然从大梁迁徙到了长城之外,这意味着他与张诚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尽管赵杏儿并未明言,但实际上她对于赵芃与张诚如此接近这件事,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是滋味儿的。然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赵芃的封地远离了张诚至少两千里,这无疑让赵杏儿感到一阵轻松。
与此同时,朝臣们之间的私下议论也开始悄然流传开来。他们纷纷议论着长公主赵芃被封为万户侯一事,原本她就拥有巨额的财富,再加上如今权势滔天,这使得人们不禁遐想,如果有人能够有幸迎娶长公主,成为驸马都尉,那岂不是意味着一步登天,轻松实现人生理想了吗?
只有扶苏知道,自己这个妹子,实在是太过成功。通过纺织成了天下有数的富商,又在西征的军中做了监军,立下战功累累,这天下哪还有能配得上妹子的男子?自己这个妹子,内心也是极骄傲的,连堂堂淮阴侯韩信都没看上,偏偏看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偏偏那个有妇之夫还油盐不进!
自己这个妹子,怕不是就这样孤独终老了?
扶苏也是叹气。被皇后看到,问天下生平,强敌也都被灭掉,皇帝你还有什么忧愁吗?扶苏这才把自己妹子和张诚的事情跟皇后说了一下。
皇后却是个爽直的人,听了以后,只说:“一个人过又有什么不好?谁说女人一定要有一个男人的?赵芃性格刚强,你看到的是她非张诚不可,若是真的有机会跟了张诚,她也未必就幸福,说不定张诚只不过是她拒绝一切人的一个借口,甚至她自己都不自知呢?至于张诚有多好,你们说他聪明有才干有学问,这事儿我不了解,看他性格也是个优柔寡断的,若是离了赵杏儿,张诚也许就只是一个寻常的男子呢!”
皇后这话,倒是令扶苏也惊讶,细想一想,又觉得皇后的看法似乎也不无道理。正如张村流行过的一句土话: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旁人又哪里知道他们的悲欢呢?
困扰了秦汉十几年的冒顿终于死了,在朝堂上可能还有一点波澜,在民间却几乎没啥影响。平民们普遍不了解匈奴和这个匈奴单于,而各郡县的主官,此刻正忙着在当地筛选博学之士,给他们报名,准备秋上去长安参加学术大会呢。
而在极西的草原上,那一支匈奴大军,还在以每天六十里的速度,慢慢吞吞的向西方而去。老上单于坐在自己的车子上,在大篷车里,怀里抱着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阿娜西塔,用着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金杯,饮着醇美的马奶酒。
因为连日里无度饮酒,老上单于的眼睛,已经没有前几日那般明亮,而是蒙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
酒液洒在胸前,散发着浓烈的气息。老上单于稽粥又把阿娜西塔拉过来,按倒在自己的怀里,一双大手用力的掏摸。车子里散发着旖旎的气息。
良久,老上单于放开女人,嘿嘿的说:“怎么样,跟我在一起,比跟我父亲在一起快乐吧?”
阿娜西塔抿抿嘴,把散乱的头发束起,双目如同深潭,鼻梁锋利如山峰,望向车外,看着远处的蓝天白云,抿抿嘴并没有说话。
双颊坨红。却不知道是害羞,还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这漫长的行程啊!何时是个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