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哲一个人躲在房间内蹦哒了两下,又呵哧呵哧停了下来,如今这身老骨头,可比不上年轻小伙子咯,他又往嘴里塞了个速效救心丸,兴冲冲地往下看。
要说原主偏心,那还真没说错,原主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个镖师,跟着镖局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眼界开阔了不少。
越是见多识广,越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原主深知,读书是穷人改变阶级的唯一途径,为了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未来,他曾咬牙接下了很多危险的走镖,就为读书多积累一些银钱。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走镖本就是件危险的事,原主的冒险行径,并没有一直好运下去的道理,在一次走镖中,他跟同伴们遇到了山匪,他们险些因此丧命。
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捡回来了一条小命,但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原主的右腿跛了,一个跛子,也就意味着原主再也无法走镖了。
纵然有再多不甘,原主也只能从镖局里退出来,回到家中,成为了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吃过种地的苦,更加深了原主送孩子们去读书的念头,就算生活再苦,原主也是咬牙将家中孩子们全都送到了私塾里。
可惜的是儿子辈的,竟没有一个读书的料,一个个朽木疙瘩,读起书来就是抓耳挠腮、结结巴巴,坐在私塾居然就犯困,看得原主火冒三丈。
打也打过,骂也骂过,这些皮实的混小子,为了不读书,被打得嗷嗷叫,也肿着个屁股,也要从私塾里滚回来。
没办法,原主还是将自家的蠢儿子领回家,总不能白白浪费银子,供几个朽木疙瘩吧?
既然指望儿子指望不上,那么指望孙子可以了吧?
原主就把希望寄托给了孙子辈,他等了几年,孩子一个个冒出来,可有学习天分的,那是一个都没有。
当时原主都要绝望了,难道他们老江家,真的生不出一个有学习天分的孩子吗?
就当他彻底放弃供孩子读书的时候,江致远出生了,这孩子自打出生起,就透露出几分机灵劲来,从小比其他孩子们聪明懂事,原主教导的东西学起来也是飞快。
这孩子的出现,如同久旱逢甘霖,将原主那颗快要熄灭的心,又被点燃起星星之火,这份星星之火在江致远被送到私塾后,从夫子口中得知此子极具科举天分,若有一份机会,定然一飞冲天。
那份星星之火顿然星火燎原,灼热了原主整个胸膛。
原主一咬牙,一跺脚,回去就拍案,供!他们老江家就算是吃糠咽菜,也要将江致远供出来!
老爷子一发话,家里十几口无一人敢反驳,但家中条件的确不好,他当年拼命攒下来的钱,一部分用来给孩子们启蒙,一部分用来给孩子们娶媳妇。
本就所剩无几的银钱,近几年他那条伤腿,遇到阴雨天就从骨子里泛起疼来,家里人心疼他,拦都拦不住,非要给他买药回来熬。
就这样,银钱真的不多,交完一年束修更是少得可怜,好在当年为了儿子们启蒙买的书还在,给这个家少了点开支,但还有纸墨笔砚,这些都是消耗品,都需要钱。
原主也是没办法,他苦等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等来的读书苗子,总不能因为家贫就这么放弃。
为了江家的未来,为了心中的期盼,原主临到老了,一咬牙当了个专横独断的老头子,甭管你们怎么说,老头子我啊,就是要供,不答应就是你们不孝!
原主自知强压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便跟家里商讨过,就试那么一次,如果江致远可以做到的话,那么他们江家也就咬牙接着供。
如果江致远没有中,那么就老老实实找个活计放弃科举,工钱回来上交一部分,算是补贴家里当初供他时花费的银钱。
这份银钱也用来给后来的孩子们读书所用,今后只要哪家孩子都有读书天分的,他们都咬牙送去私塾。
原主的想法很好,而且都是为了孩子们,家里的大人们也就没啥好说的,老大家孩子读书是让家里过得紧巴巴的,但后来还不是有他们的孩子嘛。
大家都一样,那有什么好说的,日子过得再苦,但为了孩子们,他们也都愿意。
这些话都是跟大人们说的,江韶宁一个小姑娘自然没资格知道这些,她穿越过来,只看到了眼前的,家里吃糠咽菜,而堂兄却是吃最好的。
心里极度不平衡,自然挑唆着老二媳妇闹事,老二媳妇自打孩子没了,一直在家抬不起头,被她挑唆了几句,竟然萌生一种反正她没儿子,凭什么他们一家也要累死累活供大嫂家的心理。
老二媳妇也就跟着闹了起来,闹得家宅不宁的同时,还吵着分家,今个就是他们江家第一次闹着分家的时候,眼看着明年江致远就可以下场了,这个节骨眼闹出这种事,原主一个急火攻心,就昏过去了。
按照这个时间线,江哲还没来,原主醒来还是强压下去这次分家,也就激起了江韶宁的更多不满,更是在后面闹出很多大事来,闹得家宅不宁。
甚至跑到私塾质问江致远,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是否懂得礼义廉耻,怎么还如此趴在家人身上吸血?
这话说得很重,当着私塾众多师长和同窗的面,彻底将江致远钉死在吸家人血的耻辱面上,一朝名声被毁,想要科举,怕是成了空谈。
后来就跟剧情一样,江家分家了,经过此事,老二一家被扫地出门,跟老江家老死不相往来。
此事正好如了江韶宁的愿,她为了分家,不就想靠着脑子里的点子,带着一家人吃香喝辣,不想被老江家他们白白占了便宜嘛。
分家后,老二一家过得越来越红火,而老江家的日子因为那些年供江致远花费了大量银钱,还朝外面借了不少,日子过得紧巴巴。
江致远那孩子以前只会读书,从私塾里出来,根本干不了农活,他一声不吭,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咬牙跟着干,竟然硬生生累死了自己。
原主一蹶不振,身心从内到外全部垮掉,压根没了活下去的信念,也就跟着没了,老太太也是。
接下来就是原剧情那样,老二家红火,老江家彻底败了。
这些原主生前都有所预料,因为愧疚老大和老三一家,他身子才垮得那么厉害。
本来原主以为,这是家门不幸的缘故,谁知道他死后,竟然发现江韶宁并不是他的亲孙女,而是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孤魂野鬼,就是这个孤魂野鬼的作妖,毁了他的大好孙子,毁了他的老江家。
原主怨气横生,他可以接受自家人的背刺,但接受不了江家的衰败来自一个占了他孙女身体的孤魂野鬼!
不甘促使着原主一直留在人世间,看到了大结局后面的走向。
江韶宁太蠢了,她自以为的穿越女光环,让她一路顺遂,殊不知这是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利剑,随时有落下来的可能。
镇国公有很多孩子,男主徐临越身为镇国公世子,却出现在山林里,还身受重伤,这点本就可疑,而江韶宁丝毫没察觉到其中的蹊跷,还把人领了回来家。
她愚蠢,但徐临越不蠢,他想起记忆的时间,比实际上的要早上不少,不过他一直没有吭声,装作傻子围着江韶宁身边,直到将她身上不寻常的疑点全部摸清楚,然后恰到好处的回忆起来,为她保驾护航。
再报以深情,哄得江韶宁找不到东南西北,为了他义无反顾地去了京城,用脑子里的知识,换来徐临越的步步高升。
故事中的两俩相悦,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徐临越眼中,江韶宁不过是一介蠢妇,一个钱袋子罢了,等到江韶宁脑子里的知识被徐临越挖空后,她的结局早就被注定,悄无声色的病逝,在深宅中再常见不过。
这样的人可不会把平民百姓的命当成命的,对于徐临越而言,为了保守秘密,一些人的死,是他们的荣幸。
无论是老二家,还是早就分家了的老江家,都是需要灭口的存在。
原主便这么眼睁睁地看到他江家后人,无一人幸存。
此情此景,让他如何不恨,他恨江韶宁,不知所谓、蠢不自知,害了他江家十几口人命,也恨徐临越,心狠手辣,明明知道,老江家根本不知道任何事情,却依旧不留活口。
为此他向江哲许愿,让江韶宁跟徐临越二人,血债血偿!
还有他希望江家能够改换门楣,不要做那个无权无势,命不由己的平民百姓,生在这个朝代,无功名在身,命如草芥,他不愿再看到儿子孙子们,只因为贵人的一句话,而白白丢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