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十一点时,饭菜终于做好了,整整坐了四桌。
桌子摆在院子里和屋里,总共做了九个菜,有菜有肉,菜肴的色泽诱人。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的津津有味,非常满意。
筷子在盘中不停地夹动,大家边吃边夸赞着饭菜的可口。
吃完饭,大家在院子晒太阳,聊天。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惬意。
杨开带着二姑家的张超表哥和大姑家的两个表哥坐上越野车感受一下。
大姑家的两个表哥有些拘束,他们小心翼翼地坐在车里,身体僵硬,也不敢乱动。
张超表哥坐在副驾驶位,兴奋地上下摇晃,感叹一句:“这座位还是软的,真舒服。”
然后他又摸摸这,摸摸那,嘴里感叹着:“这车就是霸气,可惜太贵了,我买不起。”
杨开看他那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笑着说:“要不要感受一下,到外面转一圈?”
张超摸着车内,说:“可以啊,走,马上走。”
杨开见状,点了点头,让几人系好安全带,然后发动车子。
汽车发动机轰鸣起来,朝着村外的道路驶去。
然后在去往县城的道路加速,汽车飞速而过,车外的风景一闪而过。
路边的树木和田野像是被风吹过的画卷。
张超感叹:“这车坐车就是舒服,速度太快了。”
大姑家的两个表哥也慢慢放松下来,也发出感叹。
对于他们的感叹,杨开心中感叹,这也就是这个年代,现在都是土路,坑坑洼洼到处都是。
越野车在路上也是起伏颠簸,哪里舒服啊,这速度也开不起来,但对80年代的人来说,这也是一种享受。
几人一直在外面待了一个多小时,杨开感觉时间差不多了,该吃午饭了,这才开车又回了村里。
一路上,车窗外的风景依旧是熟悉的田野和农舍。
果然,回来没多久,午饭就好了。
厨房再次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桌前,享受着这顿温馨的午餐。
桌上的菜肴虽然没有上午那般丰盛,但依然充满了家的味道。
吃过饭,亲戚们也一个个离开了。
院子里的喧闹渐渐散去,只留下一些整理东西的声响。
大姑和二姑一直帮助母亲把卫生打扫干净才准备回家。
她们熟练地收拾着碗筷,清扫着地面,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然。
杨开连忙说:“大姑、二姑,我开车送你们回去。”
大姑和二姑连忙摆手,大姑说:“不用,也没多远,我们走回去就好了。”
杨开说:“家里有车,我送你们吧。再说,天黑的早,等你们走回去,天都黑了。”
杨明在一旁说:“大姐、二姐,就听杨开的,让他送你们回去。”
杨英也说:“大姐,二姐,就让杨开送你们回去吧。”
张超也说:“大姨,妈,你们就听杨开的吧。你们还没坐过汽车呢,今天就沾沾杨开的光,感受一下。”
杨开见状,将大姑和大姑父搀上车,他轻轻扶着大姑的手臂,小心翼翼地让他们坐在后排。然后让两个表哥和表姐也上车。
最后自己坐在驾驶位,对着二姑一家说:“二姑,二姑父,你们在家里等我一会,很快就回来了。”
杨开家距离大姑家走路也就半个多小时,不过那是走小路,也就是山路。
山路蜿蜒曲折,布满了石头和杂草。
杨开开车走大路也就六七里左右,大路虽然相对平坦,但也有一些坑洼。
由于大姑家在山沟里,家里又在一个山冒上,车上不去,杨开只好把车停到离他们家一百米处,那是一块稍微宽敞一点的空地。
等他们下车,大姑父笑着对杨开说:“杨开啊,今天谢谢你了。”
杨开打了招呼就回去了。
杨开调转车头,然后回家又去送二姑一家。
二姑家在山另一边,要翻个沟,路不好。
沟里的路泥泞不堪,还有一些深浅不一的水坑。
杨开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汽车,速度比之前慢了许多。
越野车在颠簸中缓缓前行,车里的人也跟着摇晃起来。
一路上,张超还在兴奋地说着刚刚坐车的感受:“大姨,这汽车虽然颠,但比走路可快多了。”
表姐也笑着说:“是啊,要是以后都能这么方便就好了。”
杨开专注地开着车,时不时回应他们几句。
终于,经过一番折腾,杨开把车开到了二姑家附近。
他把二姑和二姑父送到家门口,二姑感激地说:“杨开,今天真是麻烦你了。”
杨开笑着说:“二姑,这有什么麻烦的,都是一家人。”
等二姑一家都进了屋,杨开才再次发动汽车,踏上回家的路。
初三,杨开送父母去了老舅家和老姑(母亲的姑姑)家。
阳光淡淡地洒在大地上,汽车在乡村的道路上行驶,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向后退去。
初四,杨开和父母、妹妹去了舅舅家。
舅舅家在上杨村,和杨开家在一个乡镇,离他们家也就四里路,乡里的集会就在上杨村和下杨村中间。
杨开母亲姐弟两个,外婆在舅舅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姐弟两个都是外爷带大的。
外爷家以前是地主,那几年还被批斗过,这仿佛是家族历史中一段沉重的阴影。
外爷这人比较吝啬,有啥好东西都自己藏着。
记得母亲说,外爷私下藏了好多银元,她结婚时,外爷没有陪礼。
她结婚这么多年,家里日子过的穷,外爷也从来没想过帮她。
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心酸,母亲每每提及此事,眼神里都带着一丝无奈和委屈。
加上后来舅舅也结婚了,舅妈这人眼里只有自己娘家,和外爷关系也不太好,所以除了一些特殊节日,母亲很少有事去舅舅家。
而母亲的舅舅家在另一个乡镇,由于外婆去世的早,加上家里穷,母亲一年很少去自己舅舅家。
而且母亲舅舅家里好多人是当官的,不是在县里,就是在市里,一年回家次数少,很少在老家。
母亲还有两个姑姑,可能是外婆去世的早,母亲和两个姑姑关系特别好,而且两个姑姑家日子都挺不错的。
杨开记得上一世,直到老姑离世,母亲还和小姑家的一个女儿互相走动。
杨开开着越野左拐右拐终于把车停在舅舅家门前。
说实话,舅舅家所在的上杨村人口多,但是村里的巷子真的太窄了,要是两辆车相向而行,根本过不去。
巷子两边是房屋或土墙,墙皮有些脱落,露出里面的泥土和石块。
杨开小心翼翼地把车停在一个稍微宽敞一点的地方,旁边有一口老井,井边的石头被打水的绳索磨得很光滑。
杨开下了车,打开车门让父母和妹妹下来。
妹妹好奇地看着周围的环境,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新奇。
母亲看着舅舅家的大门,微微叹了口气,然后走上前去敲门。
不一会儿,舅舅来开了门,看到杨开一家,脸上露出了笑容:“哟,来啦,快进来。”
杨开一家走进院子,院子里有几只鸡在啄食,角落里还堆着一些农具。
舅舅招呼他们到屋里坐,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旧桌子,几把椅子,墙上挂着一些老照片。
舅妈从里屋走出来,看到杨开一家,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啦,坐吧。”
然后转身去拿茶壶准备泡茶。
杨开的父母和舅舅开始聊天,他们谈论着乡里的事情,还有一些亲戚间的琐事。
杨开和妹妹坐在一旁有些无聊,妹妹小声对杨开说:“哥,这里好没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