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走到奶奶身边,握住奶奶那满是皱纹的手,说:“婆,以前的苦日子都过去了。现在咱们要好好享受生活。
我在江岛的房子可大了,有好多个房间,还有一个大花园。
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您一定会喜欢的。”
奶奶轻轻拍着杨开的手说:“乖孙儿啊,婆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来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杨开说:“婆,这都是应该的。您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现在该是享福的时候了。
我还想带着您去吃好多好多好吃的,去看大海,去坐大轮船呢。”
奶奶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说:“好啊,婆还没坐过轮船呢。”
杨明在一旁笑着说:“妈,你就跟着小开好好享受吧。这小子现在可有出息了。”
杨开说:“达,这都是托你们的福。没有你们的养育,我也不会有今天。
现在我就是想让婆和你们都过上好日子。”
奶奶说:“我乖孙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杨开又说:“婆,我还想给您买好多漂亮的衣服呢。您以前总是穿那几件旧衣服,现在您可以每天都穿新衣服了。”
奶奶笑着说:“婆老了,穿什么新衣服呀,那不是浪费嘛。”
杨开连忙说:“婆,您可不能这么说。您穿上新衣服肯定特别精神。而且您要是不穿,我会伤心的。”
奶奶点了点头说:“好好好,听我乖孙儿的。”
1982年1月22日,腊月二十八,白河县年前最后一个集会。
一大早,杨开一家人就起来了,杨开没让母亲做早餐,全家人带着几个保镖一起去国营饭店吃早点。
国营饭店里弥漫着油条和豆浆的香气,那白色的瓷砖墙壁和有些油腻的桌面,都透着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气息。
完事以后,杨开留下两个保镖,其他几个让回家等着,他们一行人开始前往县城集市。
虽然才早上八点多,但街面上已经有摆摊的了。
这些摊位七零八落的,货物也是杂乱地摆放着。
这些人也不是正经商贩,都是一些倒买倒卖,或者在黑市卖东西的。
他们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又有着对生计的渴望。
杨开一家人穿梭在商贩中,开始挑选商品。
这个年代,运输不便,商业匮乏,物品种类不多。
那摆在摊位上的大多是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粗糙的陶瓷碗,颜色单调的布料,还有一些自家做的小物件。
挑来挑去也就那几样,在杨开看来,没什么好逛的,但其他人都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模样,杨开只能笑着在一旁陪伴。
小妹年龄还小,杨开牵着她的小手,一边走一边问:“小甜甜,有没有什么喜欢的,哥哥给你买。”
小丫头昂着脑袋,咧着嘴,笑呵呵地看着杨开,说:“真的嘛,我看上的哥哥都给我买吗?”
杨开笑着说:“当然了,我还能骗你。”
小丫头连忙摇头说:“哥哥当然不会骗我了,哥哥,我要大白兔奶糖。”
杨开说:“好,给你买。”
一旁的杨英听到两人对话,连忙说:“你这丫头,你哥哥回来给你买了那么多糖,还没吃完呢,怎么还要?”
小丫头没有理会母亲,继续说:“哥哥,我还要玩具,还要新衣服和鞋子,我还要吃那个。”
说着,小丫头顺手朝着一个方向指去。
杨开朝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远处正有一个卖糖葫芦的老头在那边吆喝。
老头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布衫,面前的小推车破旧却很干净,插着糖葫芦的草靶子上,糖葫芦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
杨开抱着小丫头走过去问:“老伯,你这糖葫芦怎么卖?”
老头看了两人一眼,笑着说:“五分钱一串。”
杨开算了算人数,说:“那给我拿十串。”
老头听说一下子要十串,喜笑颜开,连忙说:“好好好,你等下,马上给你拿。”
由于现在还没有塑料袋,一下子要这么多,老头不知道拿什么装,不好意思地说:“客人,我这没东西装。”
杨开笑着说:“不用那么麻烦,你直接数好,我拿在手里就好了。”
杨开将小丫头放在地上,掏出五毛钱递给老头,然后接过糖葫芦,先递给小丫头一串,小丫头咧着小嘴就朝着糖葫芦咬去。
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在她嘴里散开,她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杨开带着小丫头去找父母一行人,老头看着杨开的背影心中感叹:“这孩子,真是大方。”
杨英看着杨开手中拿着这么多糖葫芦,有些嗔怪地说:“你这孩子,给小丫头买一串就好了,乱花钱。”
杨开一边给大家递糖葫芦,一边说:“没几个钱,再说,大家一年到头也没吃过这个,尝尝鲜。”
当杨开把糖葫芦递给奶奶时,老太太笑着说:“乖孙呀,婆没牙了,这东西硬,吃不了。”
杨开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婆,那我给您买您能吃的。等过完年,带您去江岛,那边可以做假牙。”
老太太笑着说:“好好好,听我乖孙的。”
一家人又继续在街上转,母亲也买了一些菜。
那新鲜的大白菜,带着泥土的萝卜,还有一些翠绿的葱。
母亲仔细地挑选着,和小贩讨价还价。
杨开在一旁看着,心中满是温暖,这就是家的感觉,虽然平凡,却充满了烟火气。
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嘈杂的声音,混合着各种气味。
杨开看着母亲每样菜只买了两三斤,他出声打断,直接每样买了十多斤。
杨英见儿子要买这么多,吓了一大跳,连忙出声阻止:“你这孩子,买这么多,咱们吃不了。”
她的眼睛里满是惊讶和担忧,在她的记忆里,往年过年,家里基本没买过菜,都是队里分的一些菜,然后就是一些酸菜,凑活过年。
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每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买菜对于他们家来说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今年日子好了,她才想着来集市买的菜,谁知道这孩子竟然买这么多。
杨开出声安慰:“妈,往年咱们家没钱,买不起。今年有钱了,咱们好好过个年。
咱们家人多,过年客人也多,我都怕买这么多不够呢。
要是吃不完就放着,慢慢吃,反正现在是冬天,气温低,耐放。
再说,年后半个月才有集市。”
杨英还准备说些什么,一旁的杨明说:“老婆子,就听儿子的。这么多年,咱们也没怎么台亲戚(招待亲戚),今年也大方一回。”
杨明的脸上带着一丝期待,这么多年,看着别人家过年热热闹闹,自己家却总是冷冷清清,他也想让家里在新年的时候热闹起来。
杨英见状,只好叹息一声,没有说话。
接着,杨开又买了粉条,土豆,鸡蛋,豆腐。
白花花的粉条,被整齐地捆成一捆一捆的;带着泥土的土豆,堆成了小小的一堆;
鸡蛋被装在简陋的竹篮里豆腐则是方方正正地放在木板上,散发着淡淡的豆香。
杨开走到一个卖野味的中年男子面前,指着野兔问:“这个怎么把卖?”
那中年男子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脸上带着风霜的痕迹,面前的几只野兔毛色各异,眼睛虽然无神,但却能看出是新鲜的猎物。
中年男子抬头看了杨开一眼,说:“大的三元,小的两元。”
杨开点了点头说:“这几只我都要了。”
中年男子听到这个回答,大吃一惊,要知道,他面前可是三大两小,十多元的买卖。
眼前这个毛头小子虽然衣着得体,但一次拿这么多钱,他还是有些怀疑,不确定地问:“你都要?”
杨开点了点头,一边掏钱,一边说:“都要了。”
说着,将十三元递到中年男子面前,说:“数数。”
中年男子接过钱,数了数,说:“对着呢。”然后,他将几个兔子装到一个袋子里面,递给杨开。
杨开接过,然后又递给后面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