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在回答完小丫头一连串的问题后,话锋一转,目光转向父母,开始询问家里的情况:“达、妈,这一年家里都有啥变化呀?”
杨明坐在一旁的旧木椅上,他轻轻抽了口烟,烟雾在空气中缓缓升腾。
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家里的收成还不错,今年风调雨顺的,地里的庄稼长得都挺好。
就是村里那条路啊,下雨天还是不太好走。
那泥巴能陷进去半个脚脖子,村里的牛车走在上面都费劲,更别说小汽车了。
上次村里有人家有急事,想让外面的车进来,结果那车在村口就不敢往里开了。”
杨明皱着眉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
杨英坐在一旁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缝补一件小衣服。
她听到丈夫的话后,接着说:“还有啊,村后排你二大伯家新添了个小孙子,可热闹了。
你二大伯整天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他家后继有人了。
那小娃娃长得白白胖胖的,眼睛特别大,就像两颗黑宝石似的。
二大妈身体不太好,原本还病恹恹的,这小孙子一出生,精神头都好了不少,整天忙着照顾小孙子呢。”
杨开听着,脑海里浮现出村里的景象,他仿佛看到了那条泥泞的小路。
杨开问:“那村里的干部就没有安排村民修路吗?”
杨明吸了口烟,叹息一声,说:“怎么没修呢,冬天雨水少,地里也没啥活,队里就安排大家修路了,还算工分。
但修来修去还是土路,连个石子都没有,这一下雨还是和以前一样,要不然你这次回来车都开不进村里。”
杨开想想也是,现在还是村集体经济,一切都得按计划来,他换了个话题,问:“达,现在外面有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包产到户了,咱们这里没有风声吗?”
杨明说:“没有,要是有的话队里的干部肯定会透露风声。”
杨开接着问:“那做生意呢?沿海那些大城市已经有小商贩走街串巷了,倒买倒卖在那边也合法了,深区那边更是鼓励经商了。”
杨明的脸色变得有些严肃,说:“你可不敢乱来,听说咱们公社前段时间有人倒买倒卖还被抓了。”
杨英也在一旁说:“儿子啊,你就听你达的话,可千万不要乱来,上次的事教训还不够吗?”
杨开连忙安慰道:“妈,你就放心吧。你儿子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再说,我现在是江岛户籍,算是外籍人士,都说外交无小事,他们那些人不敢乱来的。
而且我在深区投资那么大,相信没人会来找我麻烦。”
杨英还是有些担忧:“儿子啊,这政策一天一个样,妈就是担心你。
你在外面再怎么风光,这家里人总是提心吊胆的。”
杨开笑着说:“妈,这是好事。现在国家在发展,政策也是朝着让大家富裕的方向走的。
就像我在江岛和深区看到的,那些地方的人越来越有干劲,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杨明把烟掐灭,说:“儿子,你说的这些我们也不懂。
我们就知道在村里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按照队里的安排干活。”
杨开的大姐这时说话了:“弟,你说的那些新鲜事听起来是挺好,可我们在村里,感觉离那些还很遥远呢。”
杨开说:“姐,这变化很快的。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咱们村也会有大变化。
就拿修路来说,要是政策允许,大家可以集资修条水泥路,这样村里的东西能运出去,外面的东西也能方便地运进来,大家的收入也能增加。”
杨明摆摆手说:“集资?哪有那么容易,大家都穷,哪有闲钱来修路。”
杨开说:“达,这就是思路的问题。
如果大家把眼光放长远点,比如发展一些副业,种些经济作物,有了钱再修路就不是难事了。”
杨英说:“儿子,你说的这些都太冒险了,我们可不敢尝试。”
杨开无奈地摇摇头,他知道要改变家人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他说:“达、妈、姐,我知道你们担心。不过我相信,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二姐开口了:“弟,你在外面见多识广,你说的肯定有道理。
但是我们在村里,很多事做起来没那么简单。”
杨开说:“二姐,我明白。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我们也可以跟上步伐。
不过你们放心,我不会强迫你们做任何事,我只是希望家里也能慢慢富裕起来。”
杨开看着两个姐姐,目光中满是期待地问道:“大姐、二姐,我走的时候安排了老师教你们复习功课,你们学的怎么样?”
大姐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双手揪着衣角,小声地说:“弟啊,那老师教得挺好的,可我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书的时候总是打瞌睡。”
二姐也跟着说:“是啊,弟弟。而且那些书本上的东西好难啊,我们基础又差,有时候老师讲的都听不懂。
不过我们也知道你是为我们好,想让我们多学点东西。”
杨开皱了皱眉头,他知道家里的情况,但还是希望姐姐们能努力提升自己。
他说:“大姐、二姐,我知道家里忙,可咱们得为以后打算啊。
现在外面的世界变化很大,如果不学习,就只能一辈子被困在这村子里干农活了。”
大姐抬起头,眼睛有些红红的,说:“弟弟,我们也想学好,可是真的太难了。
那老师讲的数学公式,就像天书一样。”
杨开想了想,说:“大姐、二姐,这样吧。
我这次回来会多待一段时间,我亲自来教你们。咱们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来。”
大姐有些惊讶地说:“弟弟,你在外面那么忙,哪有时间教我们啊?”
杨开笑了笑说:“姐,再忙也得顾着家里啊。我可不想看到你们一直这样没什么进步。只要你们肯努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的。”
二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希望,说:“弟弟,要是你教我们的话,我们肯定会好好学的。”
杨开满意地点点头,说:“那好,从明天开始,我们每天早上就早起一个小时,我先给你们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晚上再抽出两个小时来教新的内容。”
安排好姐姐的事情,杨开看着奶奶问:“婆,你这一年身体怎么样?”
老太太满脸笑容地看着杨开说:“乖孙子,婆身体好着呢。你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
杨开想起前世,家里孩子多,奶奶经常去亲戚家住,一年到头只有一些特殊的节日才会回家。
那时候,奶奶总是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袱,迈着蹒跚的步伐离开家,每次走的时候,眼神里都有着无奈和落寞。
杨开说:“婆,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你孙子有钱,你不用像以前那么辛苦了。
您要是在村里住烦了,就来城里住,要是在城里住烦了,咱们就去江岛住,咱们也去体验一下花花世界,享受一下资本家的生活。”
老太太听着孙子的话,心中很是高兴。
她为什么会去女儿家、妹妹家、弟弟家走亲戚,还不是家里穷,人多没地方住。
这么多年,来回窜,她愿意吗?
她也不想,谁不知道在自己家里舒服,可她没办法,只能来回游荡。
她的手微微颤抖着,那些年在亲戚家寄人篱下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有时候在亲戚家,她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给别人添麻烦,吃饭都不敢多夹一筷子菜。
老太太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连说:“好,好,好,听我乖孙儿的。”
一旁的杨明接过话,说:“自从你去了江岛,你婆再也没去走亲戚了。只是偶尔来城里住住,看看你老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