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淑训这时站起,“回大王,佛家以《百丈清规》为基础,强调不蓄财、不婚娶,僧尼需持戒、如五戒、八戒,禁杀生、偷盗、邪淫等”。
“日常需早晚课诵、过午不食,注重禅修与劳作结合,寺院内部有严格的等级礼仪,如对住持的敬奉、僧众的起居规范”。
“道家分全真、正一两大派,全真派效仿佛家,主张出家清修,禁婚娶、茹素,恪守“三皈五戒”,强调清静无为,日常需诵经、炼丹、坐功,服饰住行简朴”。
“正一派可娶妻生子,侧重符箓斋醮,戒律相对宽松,但也禁杀生、妄语,注重与信众交往中的道德约束,如不得借法术谋私利”。
“两者均以“向善去恶”为核心,既规范修行者行为,也规劝世人向善”。
秦思源看了他一眼,“那就按照这些戒律来办,凡是破戒了的直接服劳役,最低三年起”。
苏明哲几人互相对视一眼,如果按照这个来办,那些和尚可就惨了,基本一半以上的人都要去服劳役。
实在是因为寺庙虽为方外之地,却渐染世俗龌龊,不少寺院广占田产,勾结豪强兼并土地,甚至放高利贷盘剥百姓,背离“慈悲”本旨。
部分僧人破戒成风,酗酒食肉、私纳妻妾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与地方官吏勾结,充当耳目,干预俗事。
一些寺庙沦为藏污纳垢之所,容留逃犯、盗匪,或借“祈福”“超度”之名骗取信众钱财,伪造符箓、佛骨欺世敛财。
此外,寺庙内部权力争斗激烈,为争夺住持之位、寺产资源,不惜相互倾轧,甚至诉诸官府,全无清修气象。
这些寺庙与其说是超脱尘俗的方外之地,不如说就是盘踞一方的豪强势力,更有甚者,某些寺庙干脆成了打家劫舍的窝点,藏污纳垢,与匪类无异。
不过此刻议事的皆是大夏朝的最高层,他们立于权力之巅,看问题向来从全局考量,对这些寺庙的行径早已了然,自然不会有半分怜悯,反倒乐见其被整治——这既是扫清积弊,也是充实国力的良机。
秦思源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摩挲着,沉吟片刻后抬眼问道:“江南各地需服劳役的人数,都理清了?”。
张伦当即出列回话,语气沉稳:“回大王,臣等已反复甄别三遍,眼下羁押的人犯约五十万,其中多是青壮年”。
他顿了顿,继续禀道,“这些人已开始参与新江南的建设,以此赎罪。按律,他们最少需劳作三年,其中约十万人罪行较重,需服劳役十年”。
秦思源捻了捻手指,目光扫过众人,忽然问道:“你们估计,这次清查出来的和尚里,会有多少人被罚服劳役?”。
他刻意没提道士,这其中自有缘由,道士与和尚不同,道士大多身怀技艺——他们懂些医理,能为百姓瞧病,还通晓些炼丹之术,也就是现在的化学科。
如今科学院里,便有一部分研究人员是从前的道士,他们在热武器研制中贡献不小,在天文、地理等领域也颇有建树。
唯有那些和尚,多是占据良田、勾结豪强之辈,多数寺庙早已成了藏污纳垢之所。
纵观史册,朝廷灭佛之举屡见不鲜,并非没有缘由。
苏明哲略一思索,拱手回道:“臣估计,至少有十万人”。
“既如此,这些人便不必迁往云贵了”,秦思源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寻常事,“直接交给王府的矿产管事处置吧”。
众人闻言,皆无异议,所谓矿产管事,便是专司打理王府矿山的主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夏国的矿山已经全部被封存,暂时能够开采的只有王府,算是一种垄断,不过这种情况肯定不会持续多久,以后还是会放开。
这些和尚一旦被送去矿山,基本便再无出来的可能,不过,他们倒也能为大夏的国防建设添些砖瓦。
而且眼下政务院下属的“建设人员”并不短缺,他们自然也不好意思与王府争夺这批人手。
不过,谁都没有猜到秦思源真正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些和尚擅长蛊惑人心,与其日后滋生事端,不如趁此时机一举解决,以绝后患。
而且江南地区邪教众多,这次空闲下来可以和宗教人士一起一次性清理干净,彻底解决所有祸端。
这件事便如此轻描淡写地定了下来。几十万宗教人士的命运,竟只在众人三言两语之间便被决定。朝堂之上,话题迅速转向下一项议程。
这次站起身来的仍是傅淑训,他略整衣袍,恭声道:“大王,江南一带文风鼎盛,读书人众多,前朝给予他们的优免待遇也颇为丰厚”。
“如今我大夏废除旧制,不再沿用前明优待之策,这批人该如何安置,还请示下”。
秦思源闻言微微蹙眉:“各村正缺教书先生,难道他们不愿赴任?”。
傅淑训一时语塞,这些读书人素来自视甚高,大多不愿屈尊前往乡间教书。在前明时,即便生活清贫,好歹尚有禄米可领,温饱无虞。
但大夏新政之下,优免尽除、禄米取消,他们又大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如今许多人连生计都成了问题。
而且这些读书人数量庞大,即使安置去各村教学也安置不下,算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说实话,在这识字率极低的时代,这些人确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若任其困顿流离,不仅于国是损失,也有损大夏惜才爱贤之声誉。
“童生、秀才、举人……罢了,举人暂且不论”,秦思源略作停顿,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单说童生与秀才,总计有多少人?”。
傅淑训立即躬身回应:“粗略估算,约有十万之众,政务院目前已招募三万人进行集中培训,尚余七万余人……实在难以安置”。
秦思源微微颔首,他心中清楚,大明到了这个时期,在册的生员总数约有五十万,而江南一地便占了近四分之一,可谓文脉深厚、冠盖云集。
这片土地历来才俊辈出,如今却成了新朝亟待化解的负担,不过在他这里倒不是很复杂,转化一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