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四年末,南京的冬天异常寒冷,寒风凛冽,刺骨的寒意让人难以忍受。
很多河流早已被厚厚的冰层覆盖,而且这冰已经多日未曾融化,仿佛时间都在这严寒中凝固了。
这样的寒冷程度在南方地区实属罕见,足以见得当时的气温是多么的低。
而这一切,其实都与小冰河期有关,在这个时期,整个华夏大地的气温都大幅下降,降雪量也明显增多,南京自然也无法幸免。
然而,这场寒冷的天气对整个华夏大地的影响却并非仅仅局限于南京。
除了夏国的范围之外,华夏大地上其他地区的农业和民生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农作物减产,粮食供应紧张,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困苦。
不过,夏国却在这场严寒中相对安然无恙。
这主要得益于夏国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和柴火,即使是新纳入版图的江南之地,也同样如此。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夏国的军事计划非常得力。
他们不仅顺利地接收了这一季的江南地区粮食,还从当地的世家地主手中搜刮到了大量的粮食。
正因为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整个江南地区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了平静。
百姓们不仅分到了土地,还一并获得了土地上的粮食,如今的江南地区,百姓们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而发愁。
就在这种寒冷的时候,南京城外的港口处却热闹非凡,一支支运输车队不停的把物资送上一支庞大的舰队上。
这支庞大的舰队静静地停泊在港口,五艘大型鸟船如庞然大物般矗立在众多战船之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水军士兵们忙碌地穿梭于船只之间,仔细检查着各种武器装备,确保它们处于最佳状态。
同时,一些士兵还在紧张地维护着船只,检查船体结构、绳索和帆具等,以保证航行的安全。
吴忠国和林云站在岸边,两人低声交谈着。
吴忠国表情严肃地对林云说:“林局长,这次行动我志在必得,我会率领舰队直接将福建水师的港口包围起来,决不让他们有一艘船逃脱”。
林云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回应道:“好,我也已经给秦二将军传了信,他会率领三千禁卫军和五千民兵,直接对福建水师的陆上据点发起攻击”。
“这样一来,福建水师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如果他们不投降那就消灭他们,得到他们的船匠也是可以的”。
正当两人商议之际,一名亲兵快步跑来,向吴忠国报告:“将军,物资已经全部装载完毕,船只的维护工作也已经完成,请指示!”。
吴忠国满意地点点头,下令道:“吹号,半个小时后启程!”。
随着号角声响起,原本嘈杂的港口顿时安静下来,士兵们迅速回到各自的岗位,准备起航。
吴忠国转头对林云说:“林局长,我们出发吧”。
凛冽的寒风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南京城外的港口。
冰冷的江面上,厚厚的浮冰在舰船挤压下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碎裂声,旋即被沉重的船体碾入浑浊的江水中。
吴忠国那声“吹号,启程!”的命令,仿佛点燃了沉默巨兽的魂魄。
呜——!
苍凉雄浑的海螺号角撕裂了冰冷的空气,一声接一声,在空旷的江面与萧瑟的堤岸间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意志。
顷刻间,整个港口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升主帆!半帆待命!”
“解缆!收锚链!”
“长桨手就位!预备——划!”
此起彼伏的号令声在旗舰“镇海”号上炸响,迅速蔓延至整个舰队。
巨大的硬帆在绞盘的呻吟声中缓缓升起,被北风鼓胀出饱满的弧形。
粗壮的缆绳如巨蟒般从岸桩滑落,沉重的铁锚带着哗啦啦的水声和冰碴被拖拽出水。
近两百艘大小船只——从如移动堡垒般的五艘大型鸟船,到修长迅捷的战船、赶缯船、哨船、运输船如同蛰伏的猛兽苏醒,缓缓挣脱了冰寒的束缚,在江面上调整着身姿。
林云站在“镇海”号高高的艉楼甲板上,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几乎令人窒息。
他紧抓着冰冷的栏杆,目光扫过这支由他亲手参与规划、吴忠国倾力打造的水上雄师。
船身黝黑,吃水线深陷,那是满载着粮秣、火药、兵员和必胜决心的证明。
船艏的虎头、狮首狰狞毕露,炮窗紧闭,却透出森然的杀机。
水兵们如蚁群般在甲板、桅杆间奔走,动作迅捷有力,呼出的白气瞬间被风撕碎。
舰队在江面中排成严整的纵队,船与船之间保持着精确的距离,如同一条钢铁与风帆组成的巨龙,缓缓调转方向,将巨大的阴影投向冰封的南岸。
“开拔!”,吴忠国站在林云身侧,声音不大,却带着金铁交鸣般的穿透力。
巨龙的鳞甲开始移动,旗舰“镇海”号率先破开冰水混杂的江面,犁开一道翻滚着白沫与碎冰的航迹。
随后,一艘接一艘的战船紧随其后,发动机般的划桨声整齐划一,巨大的船桨拍打着江水,发出沉闷有力的“噗通”声,与风帆猎猎、冰层碎裂的声响交织成一首磅礴的出征曲。
岸上,留守的士兵和闻讯赶来的百姓肃立无声,目送着这支承载着大夏国运的舰队,在寒冬的暮色中,义无反顾地顺流而下,直指浩瀚而未知的东海。
舰队沿长江浩荡东行,两岸的萧瑟冬景在船舷两侧飞速倒退。南京的严寒被江风裹挟,依旧刺骨,但比起冰封的港口,开阔的江面至少流动了起来。
水兵们轮班值守,警惕地注视着两岸可能出现的敌情,尽管在这大夏腹地,可能性微乎其微。
林云裹紧了厚实的裘衣,感受着脚下巨舰沉稳的律动,心中那份因严寒和未知带来的压抑,渐渐被一种出征的豪情取代。
昼夜兼程。过镇江,穿江阴,抵吴淞。当舰队庞大的身影驶出吴淞口,进入真正的大海——东海时,景象陡然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