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州国际会议中心,初秋的清晨,天光透过高大的玻璃幕墙,映照在巨大的“岭州金融新秩序”主题展板上。展板前,身着深灰色中山装的李一凡站在接待厅中央,正迎接一批来自四九城的贵宾——中央公务员学院改革研学团。
此行带队的是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央公务员学院副院长刘辰年,年近六旬,却精神矍铄。他曾是多项重大改革方案的起草人,在政界与学界都颇具威望。这一次,正是他主动提议调研岭州,引发外界对“岭州模式”的高度关注。
李一凡迎上前去,微笑着伸出手:“刘院长,欢迎各位来岭州指导。”
刘辰年握住李一凡的手,话语中既有寒暄也有试探:“李书记啊,岭州这盘棋,外界都在看您怎么下。”
“所以更需要你们这些老改革家,来把把脉。”李一凡轻声应道,目光坚定。
随行的还有十几位中央公务员学院中青干部代表、经济改革与金融稳定领域的研究员、调研员。他们中有的是未来的地市主官,有的正担任部委处长,甚至还有从一线金融监管系统抽调的年轻专家学者。
整个上午,研学团在省府会议中心听取了“岭州金融安全专班”的阶段汇报。
谢明宇代表银保监分局详细介绍了恒达资金链断裂前的资金调度流程、信贷杠杆路径、子公司高频“空转”现象和房地产抵押品劣化的链式反应。
财政厅负责人张文礼则汇报了岭州近年来在隐性债务、土地财政依赖、平台公司运作模式方面的关键风险点,以及李一凡书记推动的三项财政清理改革。
听到这一段,刘辰年眉头紧锁:“地方债务,房地产项目、金融理财产品三位一体绑定,这不是岭州的问题,而是整个南部沿海地区的共性风险。”
“但岭州的问题最先爆了。”一名年轻的改革处副处长低声说道。
“所以岭州必须最先出招。”李一凡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掀起一张新布标:“岭州金融改革路径草案——‘三破三立’。”
“破资金空转之病、破债务错配之网、破信贷资源配置扭曲之局。”
“立刚性兑付新规、立阳光债务结构、立保障刚需制度。”
会场一时间鸦雀无声。多位学者纷纷低头做笔记。刘辰年望着李一凡,意味深长地说:“你这份提纲,我要带回四九城,交给发改委和金融办去研究。”
下午,研学团前往城中村片区——“天汇苑项目”实地走访。该片区原为岭州五十年代棚户区重建项目,被恒达地产承包后迟迟未完工,留下大批烂尾楼、被拆迁居民维权无门。
李一凡未带警卫,只带了一名副市长和几名专班成员,走进废弃楼栋边搭建的临时居民点,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指着半垮的围墙怒骂:“说是恒达公司出了问题,我们老百姓招谁惹谁了!”
“书记,家里三代人就盼着搬回去住上新房,如今六年了,一砖未动,租的房子都租不起了。”
李一凡走近她,扶住她的手臂,语气郑重:“我向你保证,今年冬天前,启动复建,专人对接。”
这番话不仅让在场的群众鼓掌,更让身后的调研员们面露惊讶之色。
傍晚,岭州电视台播出了“中央公务员学院调研岭州”特别报道,李一凡在镜头前首次公开提出:
“我们不会包庇任何一笔非法资金链,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普通购房者。稳定金融,不是维护资本的特权,而是保护民众的信心与秩序。”
当天晚上,岭州金融安全工作专班官网上线,三天内访问量突破三百万。微博话题#岭州书记走进烂尾楼现场#冲上热搜第一。
而在四九城,大夏吏部金融局紧急发函,要求东南六省上报本省城中村、旧改类地产项目风险排查清单,标注是否存在资金链断裂可能。
岭州的风,开始刮向全国。
李一凡望着夜色中灯火斑斓的岭州市,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下六个字——“信心,比黄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