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岷州市纪委办公楼里已是灯火通明。昨夜披露的“真相清单”引发舆论地震,今天一早,书记亲自坐镇档案室,逐页翻检过往三年的“已办结卷宗”。
档案柜被拉开,厚厚一摞红皮档案摆在桌上,封皮都写着“完成”。可一旦拆开,却不断露出疑点:有的签名笔迹整齐如同复印,有的盖章顺序前后颠倒,有的明明不同项目却用的是同一张竣工照。书记眉头紧锁:“假回执只是冰山一角。”
八点半,陈晓峰带着督查组进入档案室。他让技术员调出“影像对比系统”,把卷宗上的签名逐一扫描,再与星城后台库匹配。结果触目惊心:同一干部在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地点签字,显然是复制粘贴。陈晓峰抬手一拍桌子:“今晚之前,把所有假签字、假影像贴上墙,群众要第一时间看到。”书记当场点头:“立案,先把胆子大的处理掉。”
与此同时,麻阳镇的群众监督墙前早已人头攒动。昨天“拒签之日”的震撼尚未消散,今天的“清查风暴”更让村民热血沸腾。墙上新增的“复核专栏”格外显眼,上面贴着二十条假账条目。一个年轻教师带着学生们围在墙下,指着“教育课桌虚报”那条红卡对孩子们说:“你们的桌子还没到,就是因为有人在卷宗上写了假话。”孩子们一脸惊愕,随后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在签字栏上写下名字。
上午九点,广场现场进入“逐条对质”环节。群众代表直接点名:“去年龙河搬迁名单里,我叔叔的名字被划掉,为什么?”负责登记的副镇长支吾不语,纪委专班让人调出原始档案,发现果然有涂改痕迹。副镇长脸色惨白,当场被宣布停职。群众齐声鼓掌,墙面立刻亮起一张新的红单,旁边附着“涂改原件影像”,形成铁证。
十点整,扶贫资金案被提上墙。几位老人手持存折上前,激动地质问:“卷宗说到账,我们却一分钱没见到!”审计组连夜追踪资金流向,发现资金在三家外包公司账户间反复转账,最后又回到财政专户,群众从头到尾没有拿到一分钱。王平当场宣布:“这是空转,这是欺骗。涉案人员一律移交司法。”人群轰然,一位老人哽咽着在签字栏写下:“谢谢墙。”
午后两点,交通立交桥案成为焦点。卷宗声称“提前完工”,而群众代表出示的影像显示夜间工地灯火通明。施工企业负责人辩称“收尾不影响使用”,陈晓峰冷声道:“收尾就是没完工。绿单撤下,重新验收。”工作人员当场撕掉绿单,换上红单。群众沸腾,现场媒体标题定下:《假账无处藏身,绿单当场撕掉》。
三点半,教育系统的“课桌案”再次发酵。墙上对照表格显示:干部上报“配送完毕”,群众代表照片“破旧桌椅”。市教育局长试图解释“途中延误”,李一凡把话筒递给群众代表:“你认账吗?”代表摇头:“不认。”局长脸色发白,纪委书记宣布立即停职。群众在评语栏写下八个字:“解释无效,兑现才行。”
傍晚六点,墙面再度更新,“真相清单”升级为“对照表”。左边是“干部报送”,右边是“群众查实”。对比之下,虚假与真实一览无余。群众排队扫码,评论区炸开:“这比任何通报都狠。”人民日报客户端推送专题《真相清单:墙上的对照比千言万语更有力》,阅读量瞬间破百万。
夜幕降临,岷州市委召开紧急常委会。书记开口第一句话:“这是岷州最丢脸的一天,也是最清醒的一天。”会议决定成立“复核组”,由纪委、审计、群众代表三方组成,限十日内复查所有项目。李一凡冷冷补充:“十日之后,要么绿,要么走人。”全场沉默。
与此同时,星城督查室也在总结。陈晓峰在白板上写下“假必查”,李一凡接过笔补上“查必问”。他们清楚,这场“清查风暴”已不只是地方行动,而是全国复制前的关键试炼。
午夜时分,广场上仍有市民打着手电逐条阅读红单。一个少年低声问父亲:“为什么他们怕上墙?”父亲叹息:“因为墙上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