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省委党校,夏末初秋。
李一凡站在讲台上,眼神如炬。
台下,是来自全省14个市州、108个县市区的副县级以上年轻干部代表,以及部分地厅级中层主官。他们年龄不一,背景各异,却都知道,今天这场讲话,不只是一次培训动员,而是一次政治信号。
“同志们,今天我们不谈大道理,只谈两件事:怎么选人?怎么用人?”
话音落下,现场肃静。
李一凡没有稿子,只有一页潦草的提纲。他习惯如此,脱稿讲话,更能让干部听懂、听进去。
“潇湘不是缺干部,是缺敢担当、能扛事、肯破局的干部。”
“你们每一个人,未来可能都要去面对困局、危机,甚至是制度空白区。你靠资历排队、靠履历拼表面,解决不了问题。”
“你们以为省委组织部看中的是哪一级干部?不是厅级,不是副厅,是县市一级,是那些一线打拼的人。”
“你想往上走,先问问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别一张嘴就是‘上边没给政策’、‘老领导不支持’。那是借口,不是理由。”
台下一位副县长悄悄低头,眼神动容。
他出身普通,毕业后在山区镇里干了八年副职,一直没机会转正。他知道,李一凡说的,正是他这种人。
……
会后,省委组织部常务会议悄然召开。
主持人不是别人,正是组织部长许宏志。
“这次年轻干部培养工程,我们要搞系统化设计。目标明确:三年内,选拔200名40岁以下副处级以上干部,进入全省战略储备库。”
“第一轮试点,涵盖星城、岳阳、邵阳、怀化四市,每市推荐15人,标准不设上限,但要突出实干型、工程型、平台型三类人才。”
副部长李永中提出建议:
“可以设立‘破格提拔’机制,允许基层实践能力特别突出者越级晋升。只要有事迹、有政绩、无争议,就可以提。”
有人提出担忧:“这会不会引起资深干部不满?”
许宏志坚定回应:
“我们不是搞政治秀,是要真破圈。如果永远等‘熬资历’,改革就永远走不出省政府这栋楼。”
……
此时,李一凡正在省政府办公楼另一侧的“潇湘改革办公室”召开闭门会。
陈晓峰拿出一份草案文件:
“省长,这是‘干部治理平台系统’的第一版框架。融合了凡星平台思路,结合星城市原有‘一体化干部画像系统’,可实现组织信息、项目经历、绩效指标三位一体同步研判。”
李一凡接过文件,翻了两页,皱了下眉:
“太复杂,系统不能为了炫技,要管用。第一,取消模糊标签,所有干部的履历要能三秒看到核心绩效。第二,增加‘群众互动反馈’,不搞打分,而是真实反馈机制。”
“第三,把凡星从技术层面退出,只保留‘咨询协助’。我们不是给人留下‘私人企业干预组织系统’的口实。”
“从今天起,系统由省委组织部主导,凡星只能作为乙方服务。”
陈晓峰点头:“明白,我这就联系李晓薇,让她从技术团队中撤回主要设计人手。”
……
与此同时,在岳阳市,一名普通的90后基层街道办主任,收到调令。
他将在三日内,挂职市政府副秘书长,参与市级公共治理平台改革推进工作。
这名干部叫林牧,正是三年前李一凡在星城市巡察时点名表扬过的“反黑办专项推进组组长”。
林牧看着调令发呆了半分钟,随后郑重敬礼。他知道,这是一次真正的“破格提拔”,是体制内罕见的政治信号。
而这类信号,正逐渐在潇湘各地铺开。
……
8月29日,潇湘日报头版通栏报道:
【省委发文:“千人计划”正式启动——40岁以下干部破格提拔试点全面实施】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公开表示:唯资历、唯学历、唯编制将不再是晋升天花板】
【首批200人将接受“实战锤炼”式培养,参与省级专项改革攻坚】
该报道一出,干部系统震动。
原本死水一潭的年轻干部群体,如今被注入了一股强力催化剂。
而李一凡的“干部新政”也在京城引发关注。
国家政务院办公厅内,数位副主任在会议中交换意见。
“潇湘搞得这套干部制度,虽然激进,但可观察。”
“他们的问题导向明确,不绕弯子,这对我们明年的组织条线评估有借鉴价值。”
“但凡星退出,是李一凡在自我‘制度脱敏’,看得很稳。”
有人沉思良久,道:“这个人,有中枢气象。”
……
晚上十点,李一凡在办公室独自一人翻看“干部制度改革一体化平台”的最新迭代图。
看着一个个干部的“绩效画像”和“项目沉淀”,他忽然想到召阳那些年。
那时候,他也只是个默默扛下产业招商和乡村治理的副县长,若不是一次偶然机会——一场水灾中的突发应对被省委注意到——可能今天还在县里默默无闻。
“所以这制度,是为下一个‘李一凡’准备的。”
他喃喃自语。
窗外,潇湘夜色深沉,但他的内心前所未有地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