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的秋日,是一幅被精心描摹的工笔画。菊花开得正盛,桂花香气馥郁,透过雕梁画栋的间隙,丝丝缕缕地缠绕着每一位来客。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此番不再是打抽丰的穷亲戚,倒像是被请来“凑趣儿”的特殊宾客。她牵着外孙板儿,那孩子虽仍有些怯生,但眼见这仙境般的园子,孩童的天性便按捺不住地冒了头。
一行人迤逦来至秋爽斋。三姑娘探春的住处,自是与别处不同。屋里轩敞开阔,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案上设着大鼎。整个屋子透着一股爽朗阔大、不带脂粉气的英气。
然而,最引板儿注意的,却是东边设着的那张卧榻拔步床。床体雕工精细,犹如一间小室,上面悬着一顶纱帐。那纱帐是极鲜亮的葱绿色,如同初春最嫩的草芽,上面用双面绣技法,绣满了各色花卉草虫。绣工极其精湛,花瓣的脉络、草叶的露珠、虫翼的薄透,都栩栩如生。
板儿挣脱了刘姥姥的手,好奇地跑过去,仰着小脸,指着纱帐上的图案,大声叫道:“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孩童的声音清脆,在这略显肃穆的雅室中显得格外突兀。刘姥姥心里一咯噔,忙几步赶上前,照着板儿的后脑勺就是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叫你进来瞧瞧,是让你开眼界,你倒上脸了!这是小姐的绣房,也是你大呼小叫的地方?”她下手不重,但板儿受了惊吓,又觉委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丫鬟们忙上前劝解,有的递果子,有的哄着。探春微微一笑,神色间并无愠色,反而觉得这乡野孩子的天真颇有生趣。她早前见板儿要拿槌子击打摆设,又被佛手香气吸引想啃食,已觉好笑,此刻便从案上果盘里拣了一个黄澄澄的佛手递给板儿,语气温和地说:“玩罢,这个吃不得的,拿着闻香就好。”
一场小风波就此平息。众人的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刘姥姥管教孩子和板儿的啼哭上,唯有心思最缜密、眼光最犀利的几个人,比如林黛玉、薛宝钗,乃至主人贾探春自己,却将板儿那两声叫喊听进了心里。
“蝈蝈”与“蚂蚱”。
黛玉那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在葱绿纱帐上停留了片刻。那上面绣的,确实是蝈蝈和蚂蚱,混在繁花绿草之间。蝈蝈碧绿,振翅欲鸣;蚂蚱褐黄,似要弹跳。在寻常人看来,不过是精致的草虫图案,点缀闺阁,增添野趣。但在黛玉,乃至探春听来,板儿这无心之言,却像一枚小石子,投进了心湖,漾开层层涟漪。
探春的目光也掠过纱帐,心中微微一怔。这顶帐子是年前新得的,她素喜其色彩明快,绣样别致,尤其是那螽斯(蝈蝈),寓意深长。《诗经·周南·螽斯》有云:“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那是祝福子孙繁盛,家族昌旺的吉祥图案。明清宫廷之内,尚有“螽斯门”,祈盼皇家子嗣绵延。她贾探春,虽为庶出,却心比天高,自有一般抱负。这纱帐上的“蝈蝈”,何尝不是她内心深处对家族未来、乃至自身命运的一种隐秘期盼?期盼贾家能如螽斯般,子孙贤孝,振振不息;也隐隐暗合了她未来“一番风雨路三千”,远嫁异国,成为帝王妃嫔,为家族带来新的生机,开枝散叶的预兆。这“福”,是藏在草虫间的谶语。
而“蚂蚱”……探春的思绪被刘姥姥忙不迭打骂板儿的声音打断。蚂蚱,便是蝗虫的别称。蝗虫过境,赤地千里。那是灾祸的象征,与水患、旱灾并列,是农耕国度最恐惧的天灾之一。它们亦能繁衍,但那种繁衍,是贪婪的吞噬,是毁灭性的掠夺。
黛玉的嘴角,已然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笑意。她看着刘姥姥那副惊慌失措、生怕孙儿玷污了这高贵之地的小心模样,又联想到方才宴席上,刘姥姥种种故作愚拙、引众人发笑的言行,以及那风卷残云般的“吃相”,一个绝妙的比喻已在她心中成形。
待刘姥姥带着抽抽噎噎的板儿,被丫鬟们拥着往别处去参观后,秋爽斋内暂时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方才的热闹与眼前的静谧形成对比,那“蝈蝈”、“蚂蚱”的童言,仿佛还在梁间萦绕。
探春命丫鬟重新沏了茶,与留下的姊妹们闲话。话题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刘姥姥身上。湘云心直口快,先笑道:“这刘姥姥可真真是个妙人儿,你们瞧她方才那一番话,一套动作,比那戏台上的丑角还有趣儿!”
宝钗端庄地抿了口茶,微笑道:“到底是年纪大的老人家,见识过风雨,懂得凑趣,让老祖宗开心,便是她的功德了。”这话说得四平八稳,既肯定了刘姥姥的作用,又隐隐划清了界限,点明其“凑趣”的身份。
这时,黛玉那双慧黠的眼睛一转,轻笑一声,声音如珠玉落盘:“我看哪,咱们今儿这园子里的热闹,倒不全是大观园的景致招来的。你们还不明白吗?是来了一个‘母蝗虫’罢了。”
“母蝗虫?”众人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联想到板儿叫的“蚂蚱”,和刘姥姥在宴席上那般“食量大如牛”的架势,以及带着孙子“打抽丰”的行径,顿时哄堂大笑起来。连一向持重的宝钗也忍不住用帕子掩了嘴,探春更是笑得用手指着黛玉,说不出话。
“哎哟!颦儿这张嘴哟!”湘云笑得伏在案上,“‘母蝗虫’!再没那么贴切的了!可不是么?她一来,可不就像蝗虫过境,把我们桌上的果子、点心都‘劫’了一道去!还带着只小蝗虫儿!”
黛玉见众人笑赞,越发得意,继续发挥道:“咱们昨日商议了要给惜春妹妹画园子的图,我就在想,这人物是必不可少的。这‘母蝗虫’便是最要紧的‘点缀’。否则,单画园子,岂不呆板?只是这‘母蝗虫’非画上千万只不可,方才显得出她携幼抱雏,呼朋引伴,将这园子糟蹋个够的声势!”
她这话,更是将刘姥姥的形象夸张戏谑到了极致,把一次普通的亲戚来访,说成了灾难性的“蝗灾入侵”。众人想象那画面,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怡红院遭劫母蝗虫——这场景仿佛已活灵活现。
在一片笑声中,探春的笑容底下,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凛然。黛玉的比喻,精妙则精妙,可笑则可笑,但探春却听出了更深一层的意味。林姐姐讥讽的是刘姥姥,但“母蝗虫”这三个字,真的仅仅指的是刘姥姥一个人吗?
刘姥姥是谁?她是王家的连宗亲戚。她的女婿狗儿家,与金陵王家的关系,便是靠着这点微末的姻亲纽带维系。而如今荣国府内,谁人势力最盛?自然是王夫人,以及她内侄女王熙凤。这两位来自王家的女性,一个把持着荣国府的内务大权,一个协理宁国府,风光无限。薛姨妈,亦是王家的女儿,如今带着儿女长居贾府,心心念念要将宝钗嫁与宝玉。这一位位王家的姑奶奶、少奶奶,通过姻亲关系,如同藤蔓般,紧紧缠绕在贾府这棵大树上。
她们繁衍子嗣,宝玉、贾兰、巧姐儿……这些后代身上都流着王家的血脉。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繁衍”吗?这种“繁衍”,对于日渐空虚、内囊渐尽的贾府来说,究竟是福是祸?是如“螽斯”般的昌盛祝福,还是如“蝗虫”般的侵蚀掠夺?
薛家,同样是四大家族之一,薛姨妈在王家的协助下,在薛父去世后实际掌控了薛家。如今,王家又意图通过金玉良缘,将薛宝钗这枚棋子深深植入贾府的核心——宝玉身边。这步步为营的姻亲策略,细想起来,岂不令人心惊?刘姥姥这只明面上的“母蝗虫”,所代表的,或许正是她背后那个庞大的、通过婚姻网络不断渗透和汲取贾家资源的王家势力。刘姥姥打抽丰,拿走的不过是些许银两衣物,而王夫人、王熙凤,乃至潜在的薛宝钗,她们所消耗、所掌控的,却是贾府的根基命脉。
“母蝗虫之祸”,其源不在山野村妪,而在高墙深院之内,在那盘根错节的姻亲关系之中。
黛玉的玩笑,或许是无心之失,或许是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层令人不安的现实,借题发挥。但曹雪芹借她之口,借板儿之眼,借探春帐上一幅“花卉草虫”图,早已埋下了这沉重的伏笔。
探春的目光再次投向那顶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纱上,那只绣工精致的蝈蝈,泛着莹莹绿光,仿佛真的要振翅鸣叫,诉说着多子多孙的吉祥寓意;而旁边的蚂蚱,褐色的身躯在光影下,却透出一股贪婪的躁动。福兮?祸兮?这矛盾的意象,竟如此和谐又如此诡异地共存于她的闺阁之内,如同贾府表面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华之下,那潜藏的、无法言说的危机。
板儿认出的,是虫子的名目;黛玉道出的,是表面的滑稽;而命运揭示的,将是一个家族由盛转衰的悲剧。此刻的秋爽斋,笑语喧哗,却不知那“母蝗虫”的阴影,早已悄然笼罩在这片繁华之上了。
待众人笑罢,又议论了一回给惜春的画具、题材等事,便起身往蘅芜苑去。探春送至门口,看着姊妹们的身影消失在花径尽头,独自立在阶前,秋风吹动她的衣袂,竟感到一丝莫名的寒意。那顶悬挂在拔步床上的葱绿纱帐,在她心中,再也回不到从前那般单纯明快的模样了。它成了一幅神秘的图谶,预示着个人的福泽与家族的灾祸,交织在她未来命运的经纬之中。
而这一切的开启,竟源于一个乡下孩子,指着纱帐,那两声天真无邪的叫嚷:“这是蝈蝈,这是蚂蚱。”
探春转身回到屋内,坐在榻上,目光仍停留在那纱帐上。她心中反复思量着这“蝈蝈”与“蚂蚱”所代表的深意,越想越觉不安。这时,丫鬟进来通报,说王夫人身边的周瑞家的来了。探春整理好思绪,起身相迎。周瑞家的满脸堆笑,说王夫人惦记着探春,让她来问问秋爽斋近日可有什么缺的。探春礼貌应对,心里却明白,这王家的势力时刻都在关注着府里的一举一动。
送走周瑞家的,探春更觉那“母蝗虫”的阴影愈发浓重。她暗自下定决心,要为贾家的未来做些什么,不能任由王家这般侵蚀。她开始思索着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中,为贾家寻得一条生机之路,可前路却如这秋日的迷雾,模糊而又充满未知。
-就在探春苦思对策之时,忽然听闻宝玉慌慌张张地跑来。“三妹妹,不好了!”宝玉喘着粗气说道,“宝姐姐那儿不知怎的,突然来了好些王家的亲戚,说是来探望,可瞧那架势,像是要长住一般。”探春心中一紧,这王家势力如此明目张胆地渗透,看来是一刻也等不得了。她立刻起身,带着宝玉一同前往蘅芜苑。到了那儿,只见厅堂里坐满了王家的人,个个神态傲慢。探春强压怒火,走上前去,言辞委婉却又不失威严地说道:“各位亲戚远道而来,本是好事,但我贾家如今也有诸多不便之处。还望各位能早些安排归期,莫要让我难做。”那些王家亲戚听了,脸上露出不悦之色,但碍于探春的身份,也不敢多说什么。一场风波暂时平息,可探春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她明白,自己必须加快步伐,在这危机四伏的贾府中,为家族撑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