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蘅芜苑,梧桐叶落了一地。薛宝钗独自坐在窗边,指尖抚过案上那本《女则》,书页泛黄,边角磨损得厉害。这是她及笄那年母亲特意寻来的抄本,如今薛家早已不复当年风光,唯有这本《女则》依旧伴她左右。
“姑娘,琏二奶奶差人送了些新茶来。”莺儿捧着个青瓷罐子进来,见宝钗望着窗外出神,不由放轻了声音。
宝钗回过神,唇角扬起恰到好处的弧度:“搁着吧。前儿听说凤丫头身子不适,可好些了?”
“说是吃了姑娘送去的燕窝,已经大好了。”莺儿笑道,“琏二奶奶跟前的小红还说,整个府里就数姑娘最会体贴人。”
宝钗轻轻颔首,目光又飘向窗外。几个小丫鬟正抬着箱笼往园外去,那是探春昨日吩咐收拾的旧物。贾府如今开支吃紧,连姑娘们的月例都迟发了半月,探春这般精明人,自然要想方设法地俭省。
“听说林姑娘昨夜又咳了半宿?”宝钗忽然问道。
莺儿叹了口气:“可不是么,紫鹃姐姐今早偷偷来找我,想问姑娘还有没有上回那种冰糖川贝...”
话未说完,宝钗已经起身:“我去瞧瞧她。”
行至潇湘馆外,竹影森森,秋风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落在一池残荷上。宝钗驻足片刻,理了理鬓角,这才缓步而入。
黛玉正歪在榻上,见宝钗来了,强撑着要起身,又是一阵急咳。宝钗忙上前按住她,触手之处瘦骨嶙峋,叫人心惊。
“又不是外人,讲究这些虚礼做什么。”宝钗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个小瓷瓶,“这是前儿哥哥捎来的枇杷膏,最是润肺的。”
黛玉苍白的脸上浮起一丝笑意:“总是劳你费心。”
二人正说着,忽见宝玉一阵风似的闯进来,手里捧着个琉璃瓶,插着几枝金桂。
“林妹妹你看,这桂花开的正好...”话音未落,见宝钗也在,宝玉顿时收敛了笑容,规规矩矩地行礼:“宝姐姐也在。”
宝钗微微一笑,目光掠过那瓶金桂,心中明镜似的——这必是宝玉又偷偷溜出府去摘的。如今贾府上下都在俭省,唯有他还能这般随心所欲。
“宝兄弟来得正好,”宝钗起身,“我才想起来,母亲让我去瞧瞧姨妈那儿可有什么要帮忙的。林妹妹就交给你了。”
走出潇湘馆,秋风扑面而来,宝钗却不觉得冷。她早知道宝玉待黛玉不同,自从那年黛玉父亲病逝,宝玉待她更是小心翼翼,生怕碰碎了似的。而对自己,宝玉永远是礼数周全,却也疏离得恰到好处。
转过假山,恰遇见湘云和探春在一处说话。见宝钗来了,湘云立即扑上来挽住她的手臂:“宝姐姐快来评评理!三姐姐非要我把那件孔雀毛的斗篷当了,说如今府里艰难,不该这般招摇。”
探春无奈道:“你当我是故意为难你?前儿太太还说要裁减用度,咱们园里的开支比去年多了三成,再不想办法,月底发月钱都要成问题了。”
宝钗拍拍湘云的手,温声道:“三妹妹说的是正理。不过那斗篷是老太太赏的,当真当了也不妥。我那儿还有几匹往年积下的缎子,横竖我也穿不着,不如拿去换了钱,暂且应付一阵。”
探春眼前一亮:“这怎么好意思...”
“一家子骨肉,说这些就见外了。”宝钗笑道,“况且那些料子放着也是白放着,能派上用场才好。”
湘云感动得眼圈发红:“宝姐姐总是这般好心肠!”
宝钗但笑不语。她自然知道探春的难处——贾府如今入不敷出,王熙凤病着,李纨又是个不管事的,探春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硬扛着这份家业,着实不易。
次日,宝钗果然让莺儿送了几匹上好的杭缎去探春处。消息传开,府上下人无不称赞宝姑娘大方体贴。唯有邢岫烟来看她时,悄悄问了一句:“那几匹缎子,我记得是姨太太特意为你备的嫁妆,这般送了人,可妥当?”
宝钗正在绣一架屏风,针线不停,只淡淡道:“横竖一时半会儿也用不上。”
岫烟顿时噤声。她自知失言——宝钗的婚事迟迟未定,原是薛家心中一根刺。如今贾府这般光景,更是前途未卜。
转眼到了重阳,贾母在园中设宴,却比往年简朴了许多。宝玉奉命给众姐妹斟酒,行至宝钗面前时,她正与王夫人说话。
“宝丫头近日清减了些,”王夫人爱怜地握着她的手,“可是操心太过?你总这般事事周全,反倒叫我们心疼。”
宝钗谦道:“姨妈说笑了,不过是尽本分罢了。”
宝玉斟酒的手微微一颤,几滴酒液洒在宝钗衣袖上。他慌忙取出帕子要擦,宝钗却已自己用绢子拭了,笑道:“不碍事,横竖这衣裳也要换了。”
宴至半酣,忽见赖大家的匆忙进来,在王夫人耳边低语几句。王夫人脸色顿变,随即又强自镇定,对贾母笑道:“前院来了几个官差,说是查一桩旧案,琏儿已经去应付了。”
席间顿时鸦雀无声。近日京中风声鹤唳,好几家公侯府邸都遭了查抄,众人心中本就惴惴,此刻更是食不下咽。
宝钗抬眼望去,但见黛玉面色惨白,指尖紧紧攥着酒杯;探春眉头深锁,显然在思量对策;唯有宝玉,竟还有闲心悄悄将一碟黛玉爱吃的藕粉桂糖糕推到她面前。
宴席不欢而散。夜里宝钗正要歇下,忽听窗外有人轻声呼唤:“宝姐姐可睡了?”
竟是湘云披着件斗篷,提灯站在院中。宝钗忙让她进来,湘云扑进她怀中,哽咽道:“宝姐姐,我害怕...今日那些官差,听说是因为忠顺王府的事...”
宝钗心中一凛。忠顺王府与贾府素有往来,若真要追究,贾府难免受到牵连。她轻轻拍着湘云的背,柔声安慰:“不必担心,咱们家自有祖宗庇佑。”话虽如此,她自己的手心却也是冰凉的。
湘云忽然抬头,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宝姐姐,若真有那么一天...你可会离开我们?”
宝钗怔住了。烛火跳跃,在湘云年轻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这一刻,宝钗忽然想起很多事——想起金钏儿投井后王夫人颤抖的双手,想起邢岫烟典当冬衣时冻得发青的嘴唇,想起史湘云说起家中艰难时强作欢颜的模样。
她最终只是微微一笑,替湘云理了理鬓发:“别说傻话。快去睡吧,明儿还要给老太太请安呢。”
送走湘云,宝钗独自对灯枯坐。案上放着她白日未绣完的屏风——那是一幅牡丹争艳图,花开得正好,只是颜色太过浓烈,反倒显得有些不真实。
几日后,抄检大观园的消息终于传来。王夫人铁青着脸坐在荣禧堂上,下头跪了一地的丫鬟婆子。宝玉被叫去问话,回来时失魂落魄,直奔潇湘馆而去。
宝钗正在房中整理账册,忽见莺儿慌慌张张跑进来:“姑娘,不好了!听说在怡红院搜出好些违禁之物,连林姑娘都受了牵连!”
宝钗手中的笔顿了一顿,墨点滴在账册上,晕开一团污迹。她沉默片刻,缓缓起身:“更衣,我去见姨妈。”
行至王夫人院外,却见周瑞家的守在门口,面色为难:“宝姑娘来得不巧,太太刚歇下...”
宝钗何等聪慧,立即明白这是不愿见她。她不动声色地点头:“既然如此,我晚些再来。”
转身的刹那,她听见院内传来王夫人冰冷的声音:“...到底是外人,这般时候,避嫌些好。”
秋风卷起落叶,打着旋儿扑在她裙裾上。宝钗慢慢走回蘅芜苑,一路上遇见几个小丫鬟,皆躲闪着她的目光。昔日那些亲热的“宝姑娘”称呼,此刻都咽回了肚里。
莺儿红着眼眶迎上来:“姑娘,方才琏二奶奶传话来说,为着避嫌,请姑娘暂且搬出园去...”
宝钗抬眼望去,但见院中梧桐叶落尽,光秃秃的枝桠划破灰蒙蒙的天空。她忽然想起昨日遇见黛玉时,那个瘦削的少女竟对她笑了笑,说:“宝姐姐,我如今才明白,这世上最冷的不是风霜,而是人心。”
当时她不甚明白,此刻却忽然懂了。
“收拾东西吧。”宝钗的声音平静得连自己都惊讶,“不必太多,只带些必要的便是。”
莺儿哽咽道:“姑娘难道就这般走了?总要去辞别老太太、太太...”
“不必了。”宝钗打断她,目光落在案上那架未完成的屏风上。牡丹依旧开得灿烂,只是终究绣不完了一—就像她在大观园中的日子,看似繁华似锦,实则镜花水月。
她最终只包了几件衣裳,几本书籍。出园时正值黄昏,残阳如血,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竟无一人来送行,唯有几个小丫鬟躲在假山后窃窃私语。
“...听说搜出好些大逆不道的东西...” “...宝姑娘这时候搬出去,倒是聪明...”
宝钗脚步不停,脊背挺得笔直。行至角门,忽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等在那里——竟是邢岫烟。
“我知道姐姐今日必从此处过。”岫烟眼中含泪,递过一个包袱,“几件冬衣,姐姐别嫌弃。”
宝钗正要推辞,岫烟却硬塞进她手中,低声道:“姐姐保重。这园子...终究不是我们的归宿。”
马车驶离荣宁街时,宝钗掀开车帘回望。贾府的牌匾在暮色中模糊不清,就像她在这里度过的数年光阴,最终只剩下一片模糊的影子。
她想起初入贾府时,也是这般黄昏。那时母亲拉着她的手说:“我的儿,此去必要光耀门楣,为你哥哥谋个前程。”如今薛家依旧式微,哥哥依旧不成器,而她自己...
车窗外,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飘落,轻轻地沾湿了她的衣袖。宝钗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的雨景,思绪却早已飘远。
她想起了曾经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泪水、争吵和温暖的瞬间,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而此刻,她的心中却感受不到一丝波澜,仿佛一切都已与她无关。
宝钗不禁感到一阵心寒,这种心寒并非来自于外界的寒冷,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绝望和无奈。她突然意识到,原来当心寒到了极致,连泪水都会结冰,无法流淌。
她原本以为,自己会在这无尽的痛苦中痛哭流涕,但现实却让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冷漠和麻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心寒吧,让人失去了对一切的感知和反应。
很多年后,当贾府倾覆的消息传来时,宝钗正在佛前焚香。她的手很稳,香柱笔直地插入炉中,没有一丝颤动。
窗外明月高悬,冷冷清清,恰似那夜她离开大观园时,照在空荡荡的庭院里的那轮孤月。
她终究成了那个最规矩的大家闺秀,赢得了所有人的称赞,却也输掉了所有的温情。就像那幅未绣完的牡丹图,完美无瑕,却永远缺了最后一针——而那一针,原本可以绣上一颗真心。
香炉中青烟袅袅,模糊了宝钗的面容。佛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而她这场做了半生的梦,终于到了醒来的时候。
只是梦醒时分,终究太凉。
一日,宝钗正在屋内诵经,忽听外面一阵嘈杂。莺儿慌慌张张跑进来,“姑娘,薛蟠回来了,还带了个奇怪的人!”宝钗放下经书,起身出去查看。只见薛蟠身后跟着一个道士,那道士穿着破旧道袍,却双目炯炯有神。
道士见到宝钗,稽首道:“女施主,贫道观你命格不凡,虽历经磨难,却有一线生机。”宝钗心中一动,问道:“道长何出此言?”道士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此玉佩可保你平安,还能带你去往一个地方,寻回你失去的温情。”宝钗接过玉佩,还想问些什么,道士却已飘然而去。当晚,宝钗握着玉佩入睡,恍惚间一阵光芒闪过,她竟置身于一个陌生之地。周围桃花盛开,宛如仙境。这时,她看到了黛玉、宝玉、湘云等人,他们笑容满面,没有了往日的忧愁。宝钗心中一阵温暖,就在她想要走近时,玉佩光芒一闪,她又回到了现实。从此,宝钗心中有了希望,她相信终有一日能再次寻回那失去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