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忙碌一天的赵立春正准备睡下。
咚咚咚~
“爸,你睡了吗?”
隔着房门,传来二女儿赵小惠的询问声。
赵立春毫不犹豫翻身起床,拖鞋都没顾得上穿,就急忙去开门。
他知道如果不是有特别重大紧急的情况,女儿赵小惠不可能深夜来敲门。
至于什么事?
赵立春从来不喜欢盲猜,就算是天要塌了,他也喜欢直接面对。
“爸,瑞龙跟人吵架了!”
房门刚打开,赵小惠就表情凝重的说道。
手里还紧攥着手机,俨然是刚打完电话,就立马来通报。
赵立春当即笑了。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出大事了呢,吵架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
赵立春话没说完,就被赵小惠推进房间。
赵小惠将门关上,心急如焚的说道:
“他不是跟一般人吵架啊,他是跟曾汶笙主任吵!”
“而且他们这会儿正在摩西戈,陪沈总出席环太经合会!”
“……”
赵立春懵了。
宝贝儿子赵瑞龙,居然在出访期间,跟主管发展改革的曾汶笙主任吵起来?
自己这是睡着了,在做噩梦吗?
儿子瑞龙虽然坐过牢,但其实本性并不坏,他坐牢的原因,一家人更是心知肚明。
而且从他出狱以来,除了当初和梁群峰的儿子发生争执外,再也没跟任何人起冲突。
不管是投资经商,还是出谋划策,他还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超长的眼光,为人处世也是相当成熟稳重。
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赵立春觉得自己的儿子赵瑞龙,除了女朋友比较多,也没别的毛病。
但就算这小子花心大萝卜,他也有他的原则和底线,从来不做强人所难的事,都是美女们自愿的。
曾汶笙主任,可是主管发展改革的,不管是职务级别,还是职权影响力跟自己不相上下。
考虑到曾汶笙能参与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审批,就算是作为地方大员,也得敬他三分。
否则人家拖着不给好政策,不批准一些重大项目,耽误地方经济发展,你都做不出政绩,还怎么进步?
如此重要的大人物,过去也一直挺支持汉东发展高质量经济、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赵瑞龙理应跟他很亲近才对,又怎么可能吵架?
所以赵立春第一反应就是在做梦。
就像没有哪个父母,会立马相信品学兼优的孩子,竟然会在学校里跟人吵架,而且对方还不是同学老师,而是教导主任。
如此荒诞离奇,赵立春怎么可能相信?
而赵小惠看着父亲毫无反应,急忙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爸,你听清楚我说的话了吗?瑞龙,在摩西戈跟曾汶笙主任……”
“你听谁说的?”
赵立春沉声问道。
赵小惠急声道:“当然是我公公,刘文仲父亲呀!难道你忘了,他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就外派担任摩西戈大使吗?瑞龙和曾主任吵架的时候,他就在现场!”
“那他俩为什么要吵?还是在外访期间,就算瑞龙年轻气盛不懂事,曾主任难道老糊涂了吗?”
赵立春横眉瞪眼。
一副我儿子肯定没错,有错也一定是曾汶笙的护犊子模样。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文仲的意思好像是沈总在当地时间的上午十一点,要在大会上发表演讲,访问团内部提前讨论发言稿内容,就顺带谈到了出口贸易政策,然后他俩就出现了分歧,吵了起来。”
见父亲依然还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赵小惠急忙拿起手机,“你要是不相信,我马上给文仲打电话,你可以亲自问问他,这事儿是不是真的,顺便也可以了解到底怎么回事”
赵立春拿过手机,“我当然相信是真的,但就算意见不合,瑞龙怎么会跟曾主任吵起来呢?他又不是三岁小孩,要不是曾汶笙错的离谱,我觉得他根本不可能吵架!”
说罢,赵立春回拨电话,扭身来到床边坐下。
很快,国际长途电话就接通了。
“文仲,是我,小惠说瑞龙跟曾主任吵架了,到底怎么回事?”
赵立春说罢,还不忘摁下免提按键。
“爸,他们确实在内部讨论会议上吵架了,我爸说他俩吵得还很激烈,曾主任气得红脸拍桌子,骂瑞龙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在他面前说三道四,还让瑞龙滚回国。”
赵立春眉头冷凝,怒气翻涌。
自己宠爱不已的宝贝儿子,虽然没有一官半职,但为国为民做了那么多贡献,仅仅只是资助教育,就两年捐了好几十亿。
更别说他的惠龙集团,以及投资和合作的众多企业单位,带动了多少人高薪就业、攻克了多少技术难题、贡献了多少财税收入、促进了多少行业发展进步……
就算他不是体制中人,没有一官半职,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早已让他堪称国宝级人才。
也正因为他极为重要,所以沈总把他当顶级科学家一样,安排警卫二十四小时保护。
就连米国的乔布森总统,都知道瑞龙的重要性,特别邀请他随沈总一起出访,并且还隆重招待。
而如今,曾汶笙居然敢当众拍桌子骂瑞龙,骂他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竟然还让瑞龙滚回国……
曾汶笙是气疯了吗?
他难道不知道,瑞龙是受乔布森总统邀请,又经过沈总特许,跟着一起出访的吗?
就算在讨论出口贸易政策上,赵瑞龙的意见和曾汶笙不合,但他有什么资格骂赵瑞龙滚回国?
作为一个身价万亿的权贵子弟,赵瑞龙完全可以过醉生梦死的潇洒日子,但他却并没有沉迷享乐,反而处处为国为民着想。
真要比一比谁更重要,他曾汶笙要是没了,有的是人能随时替补,反正体制内最不缺的就是人。
但赵瑞龙要是没了,还有谁能为国为民,疯狂搞钱回来投资促发展?谁能为众多高科技产业提供正确指引?
还有谁能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以及始终为民着想的崇高情怀,能为国家尽快实现繁荣富强出谋划策?
重要性远不如赵瑞龙的曾汶笙,竟然还好意思当众骂赵瑞龙!
真以为自己位高权重,就瞧不起没有一官半职的赵瑞龙?
这不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思想吗?
平民再怎么出类拔萃、贡献巨大,依然是平民。
看似平日里还能客客气气的相处。
一旦急眼了,就原形毕露,觉得当官就是高人一等。
所以才会骂赵瑞龙算什么东西,也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
归根结底,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打心眼里瞧不起没有一官半职的赵瑞龙!
想想儿子平日里,总想着为老百姓谋福利。
当别人都把劳动法当儿戏的时候,他不仅不用第三方劳务派遣的方式钻空子,他还给所有员工都买五险一金。
当不少权贵子弟都处心积虑为自身利益着想的时候,他却想着加快推动法治建设,尽可能的要让社会公平公正。
试问就这么一个理想崇高的爱国好青年,又怎么可能会说错话?
即便‘有错’,那也是在某些官僚利益集团眼里有错。
再想想曾汶笙的履历,以及他背后的那些人……
赵立春已经大概猜到,两人为什么会因为出口贸易政策吵架了。
深吸一口气,赵立春压制住内心的怒火。
“你知道他俩为什么会吵吗?”
“在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纳国际投资这三方面,他们都是有共识的,发生矛盾的焦点,在于曾主任提议出台优待政策,吸引外国人到咱们龙国投资经商、旅游观光、读书留学。”
赵立春蹙眉问道:“所以瑞龙跟他吵架,是因为他提出的优待政策惹恼了瑞龙?”
“没错!”
刘文仲连忙道:“曾主任的意思,是咱们既然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那么就应该想方设法吸引外国人,哪怕做出一些忍让,甚至付出一些代价。”
“比如为了吸引国际投资,咱们除了在政策审批、土地划拨、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待之外,还应该在医疗、教育、司法等方面,给予一些宽容和优待。”
赵立春冷哼道:“他们来投资经商,还不是为了赚钱的,咱们居然还要像伺候大爷一样优待他们?难道违法乱纪还要网开一面?那法律尊严何在?公平何在?”
刘文仲叹息道:“他还说咱们想要跟国际接轨,更好的融入西方现代文明,咱们就应该在教育上多效仿学习西方,多培养发展出一些国际知名大学。”
“为此,应该出台激励政策,让各大高校积极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尽可能多招收留学生,哪怕让他们比国内学生住的更好,还有各种奖金补助。”
“然后瑞龙就忍不住发飙了,说曾主任这哪儿是要国际化,分明就是要殖民化,给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不就是要让咱龙国人低人一等吗?龙国人好不容易才站起来,怎么能又跪下去?”
“他质问曾主任,什么是国际化?什么又是与国际接轨?难道被外国人认可就是国际化吗?难道融入了西方现代文明,就叫与国际接轨了?难道花钱发了国际论文、请来留学生,就能成国际知名学校?”
“曾主任当时应该没反应过来,瑞龙又接着质问什么是人人平等,什么又是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为什么要用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钱,去迎合讨好外国人?没有外国人来投资经商旅游留学,难道就不能繁荣富强吗?”
“瑞龙在会场里掷地有声的说,无数英勇无畏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好不容易让我们站起来,怎么能轻易跪了下去?平等互利的交往,难道就不行吗?为什么就不能抬头挺胸的好好做个人,非得想要跪着求别人施舍?”
“最后这一句话,瑞龙虽然没有明说曾主任是想要当狗,但我觉得意思也差不多,所以曾主任当场就怒了,猛的一拍桌子起身,面红耳赤的指着瑞龙骂你算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在这儿说三道四,再然后他们就吵起来了。”
听到这儿,赵立春忽然哈哈大笑。
“吵得好!骂得好!”
“瑞龙不愧是我赵立春的儿子!”
“对待那些满脑子西化思想,整天老琢磨着怎么给人当狗的腐朽老贼,就应该狠狠的骂!”
“什么玩意儿啊!咱们几千年都过来了,没有外国人怎么了?难道咱们民族就灭绝了,文明就中断了吗?统统都没有啊!”
“当初没有外国人帮助,甚至还对咱们封锁围困的时候,咱们都能搞出原子弹氢弹卫星火箭,怎么如今搞点经济,还成软骨头了?”
“我看他不是喝多了洋墨水,扭曲了思想,就是拿了别人好处,屁股歪了,反正人是不打算好好做了,就只想着当狗,一条吃里扒外的狗!”
赵小惠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她以为弟弟赵瑞龙,骂曾主任已经够大胆了。
没想到父亲得知消息后,竟然骂得更难听。
都直说曾主任不当人要当狗了!
这话要是让曾主任听见,怕是又要气得拍桌子骂人。
不过转念一想,觉得父亲和弟弟都骂得对。
这个曾主任明显有问题,大问题!
为了发展经济,为了造福百姓,是应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但显然不是无条件无底线的讨好外国人。
大家都是人,凭什么龙国人就要低人一等?
就因为龙国现在还不是很富裕,还有好几亿人,才勉强实现温饱吗?
而且既然知道龙国还很穷,又为什么还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来提升所谓的国际知名度?
难道多发表国际期刊论文,多引进外国留学生,多跻身一些国际排行榜,就真能成国际名校?
就算真花钱名满世界了,又有什么用?
别人只会当这些高校,都是些冤大头。
有没有提升国家形象不知道,有没有利国利民不清楚。
反正有一点可以很确定,那就是某些人肯定能大发横财。
就像为了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那肯定是需要有科研课题才行。
有科研课题,又岂能不需要财政拨款?
于是乎。
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申请某某科研项目。
然后拿着财政拨款,写出几篇论文,就算是完成了科研任务。
至于科研成果到底有多大的实际用处,是不是真能推动社会发展、促进行业进步、提升科研水平等等,那都不能细查深究。
反正到头来,他们是科研经费赚到了,国际论文也发表了,职称职级也评上了,真正实现了名利前途三丰收。
用弟弟瑞龙的话来说,那何止是小赢呀,简直就是赢麻了啊!
至于打着提升学校国际知名度为由,疯狂多招收留学生……
赵小惠觉得,这绝对会成为一门生意。
在西方更发达更先进的大背景下。
发达国家的学生基本不需要出国留学,要留学也必然是去其他发达国家。
而不发达国家的学生,但凡经济条件好点的,也必然会向往去发达国家留学。
所以国内的高校要想招收留学生,基本就只能重金利诱般招收穷弱国家的穷学生。
他们本来就穷,漂洋过海来留学,交通、住宿、生活,又岂能不给补助?
为了所谓的国际形象,肯定还要给他们多发补助,让他们吃得好住的好没烦恼。
各种琳琅满目的开销,不都是可以向上级伸手要钱的理由吗?
至于建公寓、发补助、给奖励等等,到底花了多少,就必然又经不起细查了。
如此一来。
当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适龄儿童,因为家里过于贫困或过于偏远,连义务教育都难以接受的时候。
当很多寒窗苦读十余载,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不仅要为学费生活费发愁,还要忍受恶劣的住宿条件之时。
曾主任却要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拿宝贵的教育经费,去换取所谓的国际名声,这如何不让弟弟怒火中烧、拍案而起?
况且为了招商引资,给外资企业各种优待,多年来已经让不少国人愤慨了。
如今又不是刚对外开放,急需资金和技术,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发展起来了。
同样是投资建厂,同样带动了就业、促进了经济发展,国内企业可能还因为没有外资企业同等的税收减免,依法贡献了不少税收,为什么却没有得到超国民待遇?
汉东这两年,为什么经济飞速发展?
还不就是汉东重视民营经济,并不是空喊口号。
不说给予特殊优待,至少做到了法律面前一视同仁、公平公正。
所以哪怕在汉东,要遵守劳动法,要注重环保,会导致企业经营成本更高,但也有大量的企业家愿意来汉东投资经营。
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被吃拿卡要,不用操心赚到了钱会惹人眼红,真要有事可以对簿公堂,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不至于像某些地方,投资的时候把你当大爷,各种美好许诺,等你挣到钱的时候,随便扣一顶帽子,就要让人吃不了兜着走。
如此大好的营商环境,弟弟又怎么可能忍心让曾主任打破?
况且不年少轻狂,那还叫年轻人吗?
骂就骂了。
就算要遭报应,赵家也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