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香江的新闻媒体,还没有诞生后世所谓的狗仔队。
前世狗仔队在香江诞生,是由于那两个叫什么周刊的杂志的创刊。
但李家在90年代刚刚开始的若干天,已经让香江产生了狗仔的雏形,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是千方百计的挖李家的新闻。
李家老大跑到了大洋彼岸,当然香江有些大的媒体在那边也有报社地分社,也有北美版的报纸。这家那边的工作人员也有活干了,也不缺新闻了。
很多报纸现在也在报道李家老大在那边的情况。
而一些小的媒体,则集中到了李家小二的头上。
李家小二在90年代的第1天,也就是元旦这一天,就离开李家大宅,自己住到了酒店,并且声称,再也不回去了。
前世李小二就是因为他母亲这件事情,和他父亲产生了很深的隔阂,后来基本上就是自己创业。
这个时候的李家小二,还不到27岁,大学毕业后,在北美的一家投资银行工作了也就三年左右的时间。
所以刚刚步入社会的李小二根本不是那些蜂拥而至的记者的对手。很容易就会被那些老油条们套出话来。
另外,李小二嘴上也缺点儿把门的,情绪有的时候容易失控。
李家的这两个孩子,实际上学业上是很优秀的,李家老大和老二都是斯坦福大学毕业,基本上学的都是跟计算机相关的学科。严格来说,这俩人现在还得叫季宇宁这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兼职教授一声老师。
不过,李蕉城和他太太是亲表兄妹,属于近亲结婚,近亲结婚的后代,一般都会有些问题。这两个孩子,在智力上没问题,那问题就会出在其他方面,所谓“不在梅边,即在柳边”。
李家老大后来的表现并不优秀,他是被李生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的,而且是带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几十年,但李老大基本上就是一个守成之人,一点儿都不敢逾矩,所以后来也没什么成就。
而李小二则是胆子太大,很容易情绪用事,他的问题,是在于自己的情商方面。
李小二后来的自己创业,有几次投资,都是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比如90年代末在东京的地产投资,妥妥的当了一回接盘的傻缺。比如后来投资电讯,新世纪初的时候,在股市上的大挫,巨亏上百亿,只来得及变现了1000多万美元。如果没有他老子关键时刻的援手,李小二早就个人破产掉了。
而且李小二的情绪心理也有问题,他前世在90年代初还自己出书,专门揭他老子的底。
这时候的李小二,不仅深恨他老子,也恨上了他大哥。所以记者三言两语,就能不断从他嘴里掏出李家的一个一个的瓜。
李蕉诚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半个世纪种的瓜,都让他这个小儿子说出来了。
这才叫种瓜得瓜。还是他近亲结婚种下的瓜。
90年代的第1个春节,在香江的所有新闻从业者,都是痛并快乐着的。
春节期间,正是舆情的高峰期,所有的新闻都是传播最快,也是最广的。
在香江,从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所有人在拜年的时候,说完拜年的话,下一句就会说到李家的那些一个一个的瓜。
整个一二月份,香江几乎所有人,都妥妥的当了一回吃瓜群众。
而李蕉成在这几百万人的不断咀嚼中,名声已经臭到了家。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在香江这个新闻媒体异常发达的地方,在全世界已经或者即将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时候,李蕉城的名声,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就已经臭遍了全球的华人世界。
整个春节期间,几乎就没有人来深水湾的李家大宅拜年,即便是多年老友,打个电话,也都是简简单单说两句,就挂起电话了。
而李蕉城这段时间也改变了自己的每日生活作息,他起床也提前了一小时。只有这个时候,他去旁边的高尔夫球场挥杆,才没有其他人。
在香江这个非常传统的华人社会里,可以说,这位李生已经达到了深度社会化死亡的程度。
可惜,小季同志这段时间都不在香江。
1月20日,季宇宁出席了在洛杉矶好莱坞希尔顿酒店举行的第47届北美电影金球奖颁奖典礼。
电影《生于7月4日》和《为黛西小姐开车》成为本届金球奖的两大赢家。
电影《生于7月4日》获得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四项大奖。
而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则获得了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
电影《为黛西小姐开车》改编自季宇宁1985年以前在北美创作的第1部话剧。而这部话剧是1987年在北美百老汇进行的首演。
前世这部话剧曾经获得北美的普利策戏剧奖。但这一世,这部话剧的作者小季同志并不是北美公民,所以他这部话剧没有资格入围并获得这个相当于“戏剧界的奥斯卡奖”的普利策戏剧奖。
获得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的,是已经80岁的杰西卡坦迪。
这位杰西卡是着名的百老汇舞台剧演员,号称是现在的百老汇第一夫人。
《为黛西小姐开车》这个剧本,无论是话剧,还是电影,都是由她来主演的,因此她跟季宇宁这个原创作者很熟悉,她也很感激季宇宁的这个作者。
《为黛西小姐开车》这个舞台剧剧本的成功,也让季宇宁动起了百老汇的念头。
他现在在欧美的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但是在戏剧界,却是名不见经传。
北美的演艺界还是有歧视链的,这跟国内差不多。这个歧视链就是,百老汇的戏剧演员,在好莱坞的电影演员之上,而电影演员则又在电视演员之上。
其实北美的百老汇的收入,一点儿都不低。这一点,跟国内完全不同。国内的话剧界,像人艺,每年的收入很低的,但北美不一样,百老汇可以在北美演出,很有市场,票价昂贵,而且还可以在欧洲以及世界各地演出。
一出有名的舞台剧,它的前几轮首演,最终的收入,并不会比好莱坞的那种大片少多少。
季宇宁在80年代初完成的这部《为黛西小姐开车》的话剧剧本,故事内容很简单,反映的社会情况也是很普遍,乍看起来并不出彩,但是这部话剧首演以后,却是非常感人,这部话剧本身就是以质朴平实为特点的,所以他第1部话剧剧本还是很轰动的。
虽然他的这个话剧剧本,最终没有获得托尼奖的最佳话剧奖,但是这个话剧的主要演员却获得了托尼奖。
另外,他这个剧本也没有获得普利策奖,但那仅仅是他这个作者的国籍问题。
季宇宁准备顺势再创作一个舞台剧的剧本。
他看中了前世90年代末百老汇最出名的舞台音乐剧,那部《妈妈咪呀》。
这个音乐剧的名字和主要歌曲,来自于瑞典70年代那个着名的阿拉乐队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