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回到成都之后,并没有片刻的歇息,立刻就带着兵马往江夏的方向杀去。
江夏乃是长江中游交通枢纽,地接荆州、豫州和扬州三地。
往来贸易以及兵马调动几乎都绕不开这里。
据江夏者,退可入荆州以自保,进可图谋江东以成霸业。
荆襄九郡尚在刘表之手时,东吴就曾数次派兵攻打,终于在赤壁之战后控制大部分区域。
如今,因为晋国要攻灭吴国的原因,不得不把江夏这个地方交给大汉,以此来换取大汉的救援。
当杜预带着兵马进入江夏的时候,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阵感慨。
如此军事重镇,换做是自己,说什么也不可能交给他人,没想到吴国居然这么轻而易举的拱手让给大汉,足见吴国气数已尽!
占据江夏之后,杜预并没有停下来,而是立刻给长安上书,请求刘谌暗中调拨兵马进入江夏。
杜预很清楚,今日让吴国称王,明日就会变成侯,后日就极有可能是个什么将军。
大汉和吴国之间很有可能会再有一战,无论是从江夏出发进攻建邺,还是建邺发兵夺取江夏,他都必须要提前做好准备。
另一边,到达建邺的张惇,看着跪在身前的吴国太后和她怀里的吴国幼主,以及身后的朱先等人和更远处密密麻麻的江东文武。
他的心里泛起一股难以明说的感觉。
张惇所在张氏并非是江东四大族的张氏,所以他当初很羡慕那些世家大族,做梦都想让张家也在江东这般风光。
这种念头在兄长张布出任吴左将军的时候达到顶峰。
可紧接着这一切就都戛然而止,兄长被杀,族人被屠戮。
他带着侄女跑到大汉苟延残喘。
无数个梦里,他都想着如何杀回江东复仇,他要掘开孙皓的墓,当面问问他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的家族!
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左手隐隐传来的痛感也在提醒他这不是梦。
但此时的张惇却有些意兴阑珊,什么吴帝,什么江东士族,不过丑类尔!
缓缓展开手中圣旨:
“奉大汉皇帝命,封孙氏为大汉吴王,承天恩,受皇命,替大汉守牧江东。”
“封张惇为吴国国相。”
“封朱先为吴王太傅。”
“封诸葛靓为吴国内史。”
“封陆云为吴国中尉!”
朱先等人跪在地上,听着张惇在台阶上宣读来自大汉的旨意。
可是越读越觉得不对劲儿。
既然吴国愿意自去帝号,对大汉称臣。
那一系列的官职变动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可问题就在于这个变动,似乎和朱先料想的不一样。
诸侯国 与朝廷不同,虽然架构上相似,但很多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军政大权,不会分的太散。
主要就集中在国相、中尉和内史这几个人手里。
原本以为按照自己在吴国的地位,这国相怎么着也得落到自己的头上。
可现在掌管军事的中尉,由一个当初从魏国投降过来的诸葛靓担任,傻子都看得出来,诸葛靓不过是个有名无实之人。
内史这个管理民生的官职又交给了陆家的陆云。
谁不知道陆家的陆晏如今是大汉的水师都督,还有那个假死脱身的陆机,真以为瞒得过自己?
自己的官职倒是不小,吴王太傅,负责教导吴王的言行。
可这摆明了就是一个荣誉虚衔,听上去挺高大上,但半分实权都没有!
现在吴国国相是从长安来的张惇,此人家族被孙氏屠灭,绝不可能和孙氏和解。
中尉是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外人诸葛诞,手中当然也不会有多大的权力。
内史是早就已经倒向大汉的陆家子陆云,同样也不会听自己的话。
这么看来,如今大吴的军、政、民等权利居然全都落到了外人的手里!
刘谌,你果真是好手段啊!
仅仅只用一道旨意,便把自己手里的权利剥的一点都不剩。
朱先眼睛盯着张惇的脚下,恨的牙痒痒。
“奉大汉皇帝旨意,自今日起,废吴国年号,统一用大汉年号,今年为大汉兴汉十一年。”
“降孙氏祭祀规格为诸侯王,不得僭越。”
张惇在上面一句句的宣读来自长安的旨意,不过除了打压江东朱氏和抬高陆氏之外。,刘谌并没有对其余几家有过多的动作。
除了官职上的降规格之外,并没有夺走他们手里的权利。
这些家族在江东扎根多年,需拉拢一派,打压一派,缓缓图之。
“张氏曰布,其性忠厚,为人曰忠。”
“追封为汉长水亭侯。”
末了,刘谌给张布追封了一个亭侯的爵位。
虽然在孙皓死后,吴国朝廷就已经给他平反昭雪了。
但那是吴国的事,和大汉没有半点关系,刘谌在这件事上表明他的态度,进一步的打压孙氏在江东的权威。
封赏宣读完之后,除了朱先外,其余人对这个结果都感到十分满意。
最起码之前高高在上的江东朱氏重新回到了和所有人平起平坐的位置。
这也意味着之前被朱氏吃进去的一部分利益要吐出来重新划分,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
旨意宣读完毕之后,张惇让人把吴王请上王座,以国相的身份率领江东文武重新参拜。
至此,江东名义上已经成为大汉的土地。
不过和张惇料想的一样,没有人真的在乎孙氏的遭遇,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所以在仪式散去之后,没有人再去管王座上的孤儿寡母,就连之前高高在上的朱先也无人理会。
因为现在的他权柄尽失,已经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所有人都围到张惇面前,虽然不至于极尽阿谀奉承,但也都在向张惇示好。
张惇脸上笑意盎然的应对,心里却对这些人十分看不起。
这些曾经在吴国朝堂上高高在上的衮衮诸公,竟然会对自己展现出如此嘴脸。
陛下说的果然没错,世家,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同时张惇也没有因为这些人的奉承而感到飘飘然。
他心里很清楚,眼前这些人真正示好的并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背后的大汉!
把这些人都打发了之后,张惇叫来陆云。
从袖子里拿出一道旨意:
“这是陛下给你的密旨,有件事要你去做。”
年幼的陆云不明所以,下意识的问道:
“敢问国相,陛下是何吩咐?”
陆抗临死前就已经交待过陆云。
他死之后,无论大吴朝廷怎么安排陆氏,都不要有任何反抗。
只需要静静等待时机便可。
再加上两位兄长都在大汉。
所以对于吴国发生的一切,他都没有任何意外,并且顺理成章的接受。
张惇却笑着说道:
“陆内史回去一看便知!”
陆云闻言沉默了一下,对着张惇行礼之后便退走。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之后,张惇回到张氏故居。
张氏一族被灭门之后,故居便被孙皓赏赐给了别人。
不过在得知这次前来吴国宣旨的人是张惇后,便识趣的搬走了。
看着眼前空落落的房间,张惇忍不住悲从中来。
灵堂已经搭建完毕,这是迟来数年的祭奠。
张布和濮阳兴的埋骨处在流放的半路上。
张惇因为要替刘谌坐镇建邺的原因,不可能亲往祭奠。
只能用这种方式寄托哀思。
将张美人写的祭文在灵前燃烧。
张惇支开下人,对着张布的牌位说道:
“兄长,当初若不是你提前传信,弟恐怕也已化作一具枯骨。”
“你我兄弟之间,感谢的话就不说了。”
“侄女已经嫁入大汉皇家。”
“并为汉帝诞下皇嗣,你不必再为她担心。”
“弟在成都生了两个儿子,等江东安稳之后,便让老二过继给你,替你这一支延续香火。”
“弟此次回来,便是要尽自己所能,尽快让江东归于大汉!”
“替张氏正名。”
“兄长且安心等候,这一天不会太远!”
祭文烧毕,张惇对着张布的牌位叩首后离开。
此时的他还远不到松懈的时候,朱先受了这么大的窝囊气,很难保证他会不会有想法。
他得尽快的让江东的朝堂安稳下来!
而另一边,羊祜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司马楙,眉头皱成一个“川”字。
“孔伟,你不该出现在这里的!”
羊祜认识司马楙,但也只限于认识而已。
从司马懿开始,兄弟八人有个司马八达的称号。
其后辈经历了两代人的开枝散叶,人数早就多的记不过来了。
能在羊祜这里留下一点印象,也完全是因为其祖父司马孚。
但此时的司马楙在大晋的官方记载里,早就已经死在了并州。
现在活生生的出现在羊祜面前,还是以大汉使臣的身份,这不是在打司马炎的脸吗?
所谓君辱臣死,羊祜自然也不会对司马楙有什么好脸色。
听到羊祜的话,司马楙一阵腹诽,若不是有自家陛下的旨意,谁愿意来见你。
“羊将军,此次我奉我家陛下旨意,前来相见。”
“是想为了替幽州百姓求个情!”
羊祜闻言眉头皱起:
“幽州乃大晋土地,百姓乃大晋子民,与尔何干?用得着汝主求情?”
司马楙不着痕迹的撇了撇嘴,到长安之后,司马楙就知道司马炎已经舍了幽州百姓,否则陛下也不会派自己前来。
这会儿还用得着你给司马炎脸上贴金。
“我家陛下有言,即便抛开你我身份。”
“那幽州百姓也是汉家子民,如今却落入胡人铁蹄之下。”
“我家陛下于心何忍,故派我前往幽州。”
“接济百姓前往雍州暂避。”
“此乃我家陛下亲笔书信,还请将军过目!”
在听到司马楙的这番话的时候,羊祜的心情十分复杂。
对于司马炎放弃幽州的举动,羊祜既不满也不解。
不过些许胡人,为何就要放弃那么大一块地盘?
须知道这土地丢出去容易,想要收回来可是千难万难。
奈何自己一直在这里防备长安刘谌进攻洛阳,当他知道幽州的消息的时候,事情已成定局。
他也没法再上书劝司马炎改变主意。
现在听到刘谌这个敌国君主,竟然愿意千里迢迢的去救幽州百姓。
甚至不惜拉下身段主动给自己写信,这怎能不让羊祜感慨万千。
从司马楙的手里接过书信,羊祜细细翻看起来。
“羊将军见字如晤。”
“朕与元凯尝谈晋国人杰,元凯独推将军一人耳。”
“称世间不独有杜预,而鲜有将军。”
“朕闻此言,对将军神往之。”
“奈何山水相隔,不能与将军一见,朕实憾之!”
“然国家之事,终在人情之上。”
“今北方胡人南侵幽州,百姓正陷水火。”
“幽州乃汉人故土,幽州百姓乃汉家子民。”
“汉晋虽为敌国,可百姓何辜?朕何忍其受胡人践踏。”
“故派孔伟等人前往幽州,希望能搭救万一。”
“朕知将军之忠,不奢望将军能派人护送。”
“惟愿将军能约束兵马,给幽州百姓一条活路。”
“若能如此,实乃幽州百姓之福也!”
看完刘谌的信后,羊祜心中感慨万千。
怪不得说刘氏擅长蛊惑人心,刘谌以帝王之尊,却没有半点高高在上。
言辞之间,近乎恳求。
这一顶顶的大帽子扣下来,简直就是把人架在火上烤,又让你无话可说。
将书信缓缓收起,羊祜的心思也开始转了起来。
陛下舍弃幽州,舍弃幽州百姓,是为了集中力量攻打江东。
从政治上考量,并没有错。
但是正如刘谌信中所言,百姓何其无辜。
为什么要沦落胡人的铁蹄之下。
现在有个人愿意给他一条活路,羊祜是乐见其成的。
而且对方也说了,全程不会经过大晋的土地,唯一担心的就是并州兵马会去袭扰。
所以刘谌才会说让自己约束兵马,给百姓一条活路。
羊祜很快就拿定主意:
“汝主有爱民之心,确实令人钦佩。”
“本将军守土有责,难以轻动。不过若有贼人敢踏足大晋土地,本将军也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言尽于此,孔伟你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