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时候,厂里就安排人敲锣打鼓的把沙沙的通知书送到了南锣鼓巷,街道也知道了沙沙考试的结果,这也是自己片区的成绩嘛,不仅给这一家孤儿寡母带来了街道办温暖的慰问,还奖励了两个暖水瓶和十块钱奖金。
轧钢厂也有奖金,不过要等表彰大会时候再发。
冉秋叶带着闺女去千竿胡同练琴了,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得知消息,倒是她的老同事闫埠贵,感觉一阵的羡慕,自己自诩95号院最有文化水平的人,还是个老师,结果自己家四个没一个能上大学的。
除了老大,剩下三个跟沙沙年龄也差不多大,结果别说有一个能考上的了,这次高考恢复连个有信心报名的都没有。
亏自己还是个老师呢,家里没一个能成材的。
沙沙考了个全市理科第一也算是四合院的喜事儿了,果冻还不明白他妈妈完成了什么样的壮举,只是觉得好热闹。
要说沙沙考上大学院子里除了李大妈跟何雨柱一家谁最高兴,那估计就是老易两口子了。
他们高兴的不是沙沙考上大学这件事,而是沙沙考上了大学以后她家的条件明显会提升一截,而且作为高考状元街道办会给她不少关照,以后也不会有阿猫阿狗敢轻易欺负她们,算是给护着她的何雨柱减轻了负担。
秦淮茹一下班就以最快的速度回了院子,她也想知道自己的宝贝儿子考了多少啊,三个熟悉的人那牛哔的成绩让秦淮茹对棒梗的成绩充满了信心,觉得这个难度他儿子上大学是绝逼没问题的,问题就是啥名次了。
一直等到自己儿子下班儿回家,终于给回了一个幸或者不幸的消息。
幸运的是,得益于棒梗下乡时候秦淮茹给了他那套教材,并且叮嘱他没事就学习一下,这小子虽然没有完全听亲妈的话,好歹也是半听,还是偶尔看过几次书的。
所以这次高考他考了268分,而这次高考本科的分数线只有260分。
棒梗的不幸运就是,260分是给知青的分数线,给上班人员的分数线是280分,他差了12分。
至于小当,还不如她哥呢。
她之所以可以留在校办工厂当老师,并不是因为她成绩有多好,而是因为她表现积极,成分不错,口号喊的大声。
过去的十来年,因为社会环境的原因,民间有种‘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你上初中上高中并不是为了学习什么物理化,而是在接受红的教育,这就是77恢复高考主力军是老三届那帮人的原因了。
虽然应届生的分数线是327分,但前两年毕业的成绩也没考过老三届啊。
英语作为某些报考外语专业学生的加试,是把成绩作为参考的,白乐菱她们四个其实可以不参加,但是她们报名时候就申请参加了,为的就是有了这份英语成绩,哪怕剩下那四门万一滑了,大概率也会特招,不会影响她们上大学。
幸亏她们四个都没有掉链子,这次考试京城区域文科前三是白乐菱总分385分,英语满分,邱玲总分381分,英语92分;尤凤霞总分378分,英语83分;沙沙理科总分第一382分,英语97分。
至于原本历史上的文科状元,那位新闻系的刘学虹,被何雨柱这只蝴蝶一巴掌扇到了第四,总分369,她没有参加英语加试,不过她的作文八成还得登报,因为这姐四个语文分数最好的居然是尤凤霞,考了96分,比刘学虹低了3分。
白乐菱的各门分数,语、数、政、史地,分别是92,98,99,96。
邱玲的成绩分别是90,97,98,96。
她俩的语文成绩低的有点不正常,估计是作文拉了跨,不过两人不愧是出自干部家庭,政治分数都比较高。
尤凤霞的成绩分别是96,95,92,95,可能因为她家庭原因跟捡破烂儿的经历,又一直在学校那种比较激情的环境里,估计更能体会到啥叫战斗,所以作文分数稍微高点。
沙沙作为全市的理科状元,语、数、政、理化成绩分别是94,98,94,96,是很平均的一个分数,尤其是她的理化成绩,在教育停滞这么多年的环境下,这个分数几乎是断崖式的领先。
因为数学跟理化不会就是不会,没人教的话,光靠自学很难学会,除非你是个韦神那样的天才。
秦淮茹一家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棒梗超过最低分数线的成绩虽然不能上本科,但是可以上轻工业学院的大专班,毕业后依然是分回义利食品厂工作,好歹能完成从普通工人到干部岗的转变。
忧的是她家棒梗明明超了最低分数线8分,结果还不能上大学,早知道前年冬天又花钱又找人的费那个劲干嘛?268的分数正好可以考回城,还能直接上大学。
至于小当,上不了就上不了吧,好歹工作不受影响,校办工厂的老师虽然是工人岗,但说出去也算是个老师。
再说现在还有人叫老师臭老九呢,小当名义上是老师实际上是工人的身份恰到好处,两头的名头都占了,也不亏。
[没写完,后面还有大概400字没写,我先上传,洗漱完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