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到的这天,顾洲远正带着人试验晾晒好的蜂窝煤炉。
炉火正旺,红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几乎没什么烟气,屋里暖烘烘的。
“小远,这石炭果真没有毒了吗?”刘大江心有戚戚道。
毕竟刘家村可是被这鬼东西熏死过人。
虽然现在石炭改变了造型,成了蜂窝煤,但毒物就是毒物,岂会换个模样就变得无毒了?
顾洲远笑道:“放心吧大舅,大同村里用蜂窝煤都已经好几天了,大家伙还不是都好好的吗?”
做成蜂窝煤,再使用专用煤炉,还配上排烟气的烟囱,只要操作规范,基本不会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刘大江他们今天是刚来大同村,不知道这蜂窝煤已经在大同村流行开了。
刘老太太训斥道:“小远做事,要你来怀疑个什么劲儿?!”
是的,刘家众人终于是一起搬来了大同村。
有这样顾洲远这样一个粗壮有力的大腿,不抱紧了那还是正常人吗?
“爵爷!爵爷!京城来天使了!快到村口了!”一个巡逻队员气喘吁吁地跑来报信。
院里众人都是一愣。
京城来的天使?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顾洲远一时还有些发懵,天使?那玩意儿不是西方的鸟人吗?怎么京城也有?
其实这是他不学无术了。
中国古代就有“天使”一词,《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此事发生于周惠王五年即公元前672年。
而西方神话中的长有翅膀的人形天使,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形象。
通常指“羽人”,是神话传说中的飞仙形象。
《吕氏春秋》中高诱注云“羽人,鸟喙,背上有羽翼”。
顾洲远很快便从神话追忆中回到了现实,他反应过来,此天使非彼天使。
这天使是“天使誉称行人”里面的天使,“行人”即行人司官员,是皇帝派去传达旨意的使臣。
顾洲远微微蹙眉,心中瞬间闪过几个念头。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对刘氏道:“阿娘,准备香案,我去换身干净衣裳,黄大宝,你带人人将宣旨的公公给领过来。”
很快,村里锣声响起,村民们好奇又忐忑地聚集起来。
“皇帝又派人来传圣旨了,是不是小远又升官发财了?”
“应该是吧,要说小远那是真的厉害,能让皇帝陛下都惦记着,恐怕郡城里的那些大官都没几个吧!”
“这回要是再升官,那不得直接当王爷了?顾王爷,啧啧啧,听着就牛逼哄哄!”
“你想屁吃呢!这王爷得姓赵才行,我估计这回就是赏些金银珠宝啥的。”
顾洲远换上一身玄色衣裳,带着人出门迎去。
只见一队衣甲鲜明的宫廷侍卫护着一位宣旨太监,已等候在那里。
场面肃穆,带着不容置疑的天家威严。
顾洲远一看那宣旨太监,顿时乐了:“呦,这不是小李公公吗?阔别多日,别来无恙?”
这小公公十二多岁,面白无须,正是上回来顾洲远家里宣旨的小李公公。
小李公公听了顾洲远的声音,半阖着的眼睛立马睁大了。
脸上的倨傲神情也瞬间消失不见。
他对着顾洲远拱手道:“顾县子,有日子没见了,您还是风采依旧啊!”
他对这大同村县子是又怕又爱。
这人说话做事跟常人大不一样,上回自己被他给整治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可顾县子出手也是极阔绰的,那一趟自己当真是吃了个肠满肚满。
因着他有过来大同村传旨的经验,魏公公便点名了让他再来跑这一趟。
“圣旨到!大同县子顾洲远接旨!”宣旨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了乡村的宁静。
苏汐月蹙眉朝着苏沐风道:“哥哥,这宫里的执事现在都这般随和的么?”
苏沐风哑然失笑:“能让传旨太监这般热情,大概除了能获得实际利益之外,维持关系和避免冲突也是原因之一吧。”
苏沐风说得隐晦,苏汐月却是听明白了,小公公这一脸谄笑,竟是想获得安全感?!
她不解道:“他一个混宫里的,怎会对远哥这般忌惮?还有,他为什么好像跟远哥很是熟稔一般?”
难道远哥在京城名气已经这般响亮了吗?
还是云澜姐姐对小公公施压了?
她正胡思乱想呢,小李公公已经跟随着顾洲远往院子里行去。
到了院子里,顾洲远先是去香案那里,点上香烛。
小李公公一脸欣慰,这有了官身确实是不一样哈,比上一回懂事多了。
众人呼啦啦跪下等着宣旨。
顾洲远指着自己的脚道:“小李公公见谅,我早上干活崴着脚了,跪不下来。”
小李公公脸上笑容顿时僵住了,嘴角狠狠抽了几抽。
我现在收回我刚刚的赞还来得及吗?
你这理由跟上回是一模一样啊,这也太敷衍了些,你但凡说你腰扭了也行啊。
合着一来圣旨你就崴脚,这圣旨克你是吧?
他心中疯狂吐槽,脸上却重新扯出笑:“顾爵爷有恙在身,站着接旨倒也无妨,想来陛下也会体恤您的。”
顾洲远对着小李公公感激一笑,抱拳行礼道:“臣顾洲远接旨。”
小李公公展开明黄圣旨,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尔大同县子顾洲远,聪敏笃行,于农事工巧颇有建树,惠泽乡里,朕心甚慰。”
“特赐黄金百两,白银五百两,内造锦缎二十匹,蜀锦十匹,上好潞绸五十匹。”
“另赏京城府邸一座,待尔入京后择日拨付。”
“御用瓷器一套,玉如意一柄。”
“再赐‘忠勤农桑’匾额一方,以奖尔功,彰显荣耀。”
“念尔年少受爵,尚未觐见天颜,特谕尔尽快择日入京朝觐,以彰皇恩,慰朕期许之意。”
“钦此!”
“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顾洲远躬身接过圣旨,心中却念头飞转。
进京朝觐?在这个节骨眼上?
这都过完年了,让我这乡野县子专门跑京城去跟他见面。
还在京城给他赏了一套宅子,这是想让他在京城常住的意思?
他不由地想到清朝,在吸取了明朝藩王作乱的教训之后,对宗室采取了“封爵固京”的政策。
乾帝不会是对自己起了这心思了吧?
那自己到底要不要去赴这一场鸿门宴呢?
这么快就到了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