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每个国家与民族之间,思想的频率天然就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深植于历史脉络与文化基因之中,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弥合。
比如华夏的阅兵式——华夏人观看时,眼中是整齐划一、热血沸腾,是集体意志的极致体现,是一种由国家力量与民族精神共同铸就的庄严美学。
而在许多米国人眼中,他们更多的却是疑惑与不解。
“为什么华夏人要走得这么整齐?”
这在他们看来几乎是一种“反个性”的行为。
对华夏人而言,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集体纪律与仪式表达;但在长期浸润于个人主义传统中的欧美人看来,这种高度统一的行动背后,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自我消弭与秩序崇拜。
你要向他们解释这件事,得绕很大一个圈子。
得从文化根源讲起:
比如讲“自由”,他们瞬间就懂了——他们的祖先,正是受不了英王统治、宗教束缚,或本身就是流放者、冒险家、异见分子,才横渡大洋来到北美新大陆。
因此,“自由”从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刻进骨血的身份认知。他们的逻辑是:谁也别管我,我爱怎样就怎样。他们自诩为世界的“自由灯塔”,坚信弱肉强食、自由竞争才是社会前进的最优状态。
而华夏,几千年来信奉的是另一套准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尺度,是准绳,是万物有序运行的基石。
你看自然:四季更迭、昼夜交替,是天地运行的规矩;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的时序;
候鸟按路线迁徙,鱼群沿轨迹洄游——没有这些自然法则的约束,生态便会崩溃,世界将陷入混沌。
因此华夏人将“规矩”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合院要方方正正,喻示着安稳与秩序;
古代皇宫与皇陵亦讲究中轴对称、布局严整,体现的是权力结构与宇宙观的和谐统一;
下至个人,我们也强调制定学习计划、保持作息规律——守规矩不是压抑天性,而是借助约束提高效率、明晰方向,从而在人生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所以当外国人看到华夏阅兵式那般整齐划一,他们的反应往往是:
“哇,他们不是真人吧?”
“太酷了!所有人的动作一模一样、在一条线上……这到底怎么做到的?”
“一切都太完美了,怎么可能走得这么齐?”
“惊人的力量与精准……”
他们会惊叹,会佩服,但绝不会想自己去尝试。
你若让他们参加阅兵、走成那般,他们多半会抗议:“这是对我人权的干涉,是谋杀我的天性!”——甚至扬言控告。
所以你看老特搞的阅兵,队伍松散、五花八门,在他们看来这才是“自由”该有的样子。
那么问题来了:
你黄建鑫,凭什么认为自己在国内行之有效的那套创作逻辑,就能让米国观众埋单?
…
所幸,经李琦一番点拨,黄建鑫回到拍摄中调整了心态和方法。
事实证明,只要严格尊重剧本、理解类型叙事,放下“自我表达”的执念,很多国内导演是能顺利完成跨国拍摄任务的。
这让人不禁想起某川导演的轨迹:
早年《寻枪》、《黑洞》、《可可西里》,作品扎实、风格凌厉,叙事严密而充满力量。
可从《王的盛宴》开始,逐渐走向抽象和自我沉溺,形式越来越大于内容;
等到《749局》,已经彻底陷入叙事混乱、逻辑断裂,让观众看得云里雾里。
导演一旦失去与观众共情的能力,沉迷于私人符号与宏大野心中,就很容易走上“抽象之路”。
…
李琦在费城停留的几天里,有两位熟人前来拜访:
令人玩味的是,在等候李琦的过程中,两人竟在会客区低声交谈、气氛微妙。
艾梅柏·希尔德和约翰尼·德普。
在此之前,两人都不认识。
没错,一个是后来被称为“床上拉屎三斤”、让马斯克都神魂颠倒的“人间尤物”——艾梅柏·希尔德。
这位1986年出生、当时年仅18岁的五国混血女演员,肤白貌美、身材高挑,眉目间已初现日后那份美艳与野性交织的气质。
但在2004年,她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要等到2008年的《菠萝快车》,她才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而另一个,德普。
生于1963年,此时已41岁。
去年刚凭借《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火爆全球,并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正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
无论从年龄、地位还是知名度上,二人都相差悬殊。
按原世界线,他们的交集要到七年之后才真正开始。
没想到,在李琦的会客厅,这场跨越时空的相遇提前上演。
李琦从二楼观察着下方:
德普亲昵地摸了摸希尔德的头,可对方穿了十厘米的高跟鞋,身高183,比177的德普还高出些许,画面顿时显得有些滑稽。
“等见了李先生之后,我们再慢慢聊。”德普说道。
“好的呀。”希尔德一脸甜笑应道。
可等德普一转身,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只剩下冰冷的漠然。
这一切,楼上的李琦尽收眼底。
“不得不服,有些人…天生就是演员。”
“什么意思?”颜丹辰不解。
“你能想象吗,一个女人在自己丈夫的床上拉了整整三斤屎,然后诬陷那是丈夫三斤重的小狗干的?”
“啊?谁啊?!”颜丹辰瞬间破功,一边笑一边八卦,“这样的人我认识吗?”
李琦笑而不语。
因为此时德普已敲门。
…
“非常感谢您这么快愿意见我。”
德普原本以为《加勒比海盗》难有续集,但李琦通过渠道联系上了迪士尼高层,表示愿意投资推动第二部的拍摄。
不过,他有一个条件:
希望德普先为他拍一部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该剧本改编自罗尔德·达尔1964年的同名小说。
原世界线中,华纳会在2005年将其搬上银幕,但这一世,李奇在收购米高梅时偶然发现了该项目档案,顿时眼前一亮。
这种投资不高、票房潜力极大的项目,正是他最喜欢的类型。
他毫不犹豫决定立项,并亲自参与了剧本调整。
“你非常适合这种带点怪诞色彩的奇幻冒险题材,”李琦对德普说,“杰克·斯帕罗船长疯癫幽默、玩世不恭,却被你演活了。《剪刀手爱德华》中,你又能把机器的纯真与人类的孤独融合得令人心碎……你有一种将奇幻角色赋予深厚人情味的魔力。”
“谢谢……”德普竟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相信我,《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也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古怪又温暖的世界。你将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巧克力瀑布、糖果森林、会跳舞的小人构成的梦幻工厂……”
“剧本……我能看看吗?”
“当然。”
德普读了不到十分钟,就忍不住惊叹:“wow…It’s amazing!”
李琦接过颜丹辰递来的茶,轻轻抿了一口。
“看,好剧本自带魔力。”
德普一口气读完,抬头认真地问:“我有个请求……不知是否冒昧?”
“你说。”
“我希望楼下那位姑娘……也能参演这部电影。”
李琦饶有兴致地看着德普,又瞥了一眼楼下所谓的“拉三斤”。
这两人,果然有意思。
他在想,要不要干脆将这两人“绑定”起来。
一个是被誉为“好莱坞第一怪咖”的顶级男星,情史丰富、脾气乖张,情史能写一本书。
另一个则是直接在法庭上掀起“屎尿屁大战”、把世界首富当备胎的狠角色。
直接让他们两个锁死?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