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米国编剧工会的人。”
来人声音沉稳,西装革履之间透着一股体制内的从容。
2004年 初夏的洛杉矶,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切进会议室,尘埃在光柱中缓缓浮动。
好莱坞工业机器的齿轮正无声运转,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自诩为这机器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
“那你们是东部的还是西部的?”
李琦没有起身,只是微微向后靠向椅背。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经意的试探。
对方显然没预料到这个问题,一个来自东方的导演,竟对大洋彼岸的工会结构如此熟悉。
来人怔了一下,随后迅速调整表情,嘴角扬起职业性的微笑:“我们自然是西部的,mr. Li 对我们米国工会很了解嘛。我们是西部工会的,我的名字叫大卫?杨。”
大卫?杨。
这个名字从2004年起就挂在了米国编剧工会(writers Guild of America, wGA)西部分会组织总监的职位上。
历史上…或者说,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在明年升任执行董事。
而2007年那场震动全球影视产业的大罢工,正是由他一手领导。
米国编剧工会,简称 wGA,分为东部与西部两大分支。西部工会扎根好莱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它更重的话语权、更广的影响力,也使它成为全美编剧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力量。
坐镇于此的人,往往掌握着行业规则的解释权与执行权。
大卫?杨梳着一头精心打理过的头发,每一根发丝都妥帖得仿佛刚刚走出沙龙。
他的双眼闪烁着精明而略带进攻性的光芒,那是常年周旋于制片人、律师与创作者之间所磨砺出的神态。
“mr. Li 去年在奥斯卡获奖,我们就想来拜会你,可惜,你很快就回去了。随后与派拉蒙以及米高梅也都有合作。”
李琦微微点头,语气仍旧平稳:“没错,之前我与他们有不少的合作。”
大卫-杨闻言笑了。
“按照我们工会与制片人联盟的合同,他们的电影不能用非编剧工会的人员。”
“可电影我也出资了,而且我不是米国人。”李琦注视对方,声音里听不出情绪。
都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那股子拽拽的神情,
“是的,我听说 mr. Li 比米国人还懂米国人,果然如此。”
大卫?杨身体前倾,指尖轻轻点在桌面上,“但有一点我必须告诉你:米国影视行业超过95%的文字岗位, 尤其是那些大编剧,更是由我们编剧工会的成员所掌控,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邀请你加入编剧工会。”
他说这话的时候,还不经意地翘起了二郎腿。这是一个权力感十足的动作,仿佛他代表的不是一份邀请,而是一纸通知。
“加入工会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
“好处那可多了…”大卫?杨语调扬起,如数家珍,“加入之后,我们可以代表你和制片人联盟谈判,争取更高的稿酬、分红比例、署名权……甚至后续的衍生收益。”
这可把李琦给气笑了,“实际上,我投资人的身份占比要超过编剧。你说,我为什么不加入制片人联盟,而加入你们呢?”
他稍作停顿,目光如刀,“再说了,我是华夏人,不是你们米国人,你刚刚也说了——你们米国公会嘛!”
“你…”大卫?杨不禁脸色大变,怒意爬上脸庞。他显然没料到对方竟如此直接地拒绝,甚至带有一丝嘲弄。
“mr. Li,你最好接受我们的要求,工会不仅保障编剧的权益,还能让你增强业内的话语权,成为我们的伙伴,要远比成为对手过得滋润。”
他试图让语气缓和,却掩不住其中的强硬,“况且这两年以来,我们调查到你在米国停留的次数和时间都在攀升,你需要一个更‘合适’的身份。如果可以,我可以做主让你成为工会的一名理事。”
李琦摆手,“还是算了,我实在没有时间,也不喜欢被人约束。”
他是真的没有时间,也不想被这些架构性的力量捆绑。
更何况,他内地的身份与背景也决定了他不可能真正融入对方的体系。
大卫?杨注视着他,脸色逐渐铁青。
最终他收起资料,站起身,狠狠地瞪了李琦一眼,拿起公文包转身离开。
李琦望着对方离去的背影,表情有些古怪。
是他的背后有人指使?还是编剧工会自己的主意?毕竟自己获得奥斯卡已有一段时间,为何偏偏此时前来?他们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难道是……罢工?
不对啊,按理说事情还有一段时间才是。
……
大卫?杨从李琦的工作室出来,径直走向停车场。一上车,他就拨通了工会西部主席克里斯托弗?凯泽的电话。
“怎么样,谈得如何?”电话那头传来低沉而平稳的男声。
“我态度已经很好了,但对方就是不想加入我们。”
“你说让他进来担任理事了吗?”
“说了…”大卫?杨语气中压抑着不满。在他看来,自己在工会摸爬滚打多年才坐上理事之位,而这华夏人刚来就有资格获此待遇——对方居然还不领情?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才传来克里斯托弗?凯泽听不出情绪的声音:“全米国99%的精英编剧都与我们站在一起。正是他们,铸造了好莱坞的城墙,主导着影视界的规则。以往即便有其他国家的编剧获得最佳编剧奖,也凤毛麟角,并且很快都会加入我们。想不到一个华夏人,竟然这么跳脱?”
“要不然,我们再找他一次?”
“行。你再去找他一次,告诉他如果不加入,后续的麻烦会很多。”
“我明白了…”
“你不明白。”凯泽打断他,“我说的不仅仅是编剧工会——而是上面有人点名,希望他加入工会,无论是制片人联盟,还是我们。”
有些人以为只有东方才讲“统战”,其实西方同样如此,对于主流文化的吸纳与规训,他们自有一套成熟体系。
一个华夏人闯进来,深谙这套游戏的规则,却不愿遵守它的约束——这是他们绝不能容忍的。
……
于是,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内,李琦连续两次收到来自“制片人联盟”和“编剧工会”的“邀请”。
而他依然以“没有时间”为由,一律回绝。
大卫?杨再次上报。
“算了,反正我们已经尽心了。他想吃点苦头,就让他后悔。”克里斯托弗?凯泽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们现在先处理眼前的。找个人留意他的动向,然后向我汇报就行。”
“好,我明白了。”
在他们看来,每一个编剧都应该被纳入他们的管理范畴。
请注意:是“管理”,而不仅仅是“谋福利”。
工会的诞生,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结晶;其背后有利可图,否则谁会上赶着请你入会?
米国编剧工会。
华夏人对它最直观的印象,应该来自于2007、08年,以及后来2023年那几次大规模罢工。
尤其是2007年底开始的那一场,让全球真正见识到——当编剧放下笔,好莱坞的灯光是如何一盏接一盏熄灭的。
罢工期间,米国编剧工会(wGA)成员被禁止从事任何编剧工作,这对高度依赖剧本实时修改与开发的好莱坞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许多正在拍摄或筹备中的项目,因无法调整剧本而陷入瘫痪。
其中受影响最显着的包括:
《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拍摄中断,剧本修改全面停滞。
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为声援编剧,甚至拒绝修改剧本。尽管主体拍摄已完成,但关键对话和场景无法调整,最终成片被批评台词粗糙、情节仓促。
《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堪称罢工的“着名受害者”。
罢工开始时,编剧只交出了一份大纲式的剧本。
结果电影开机就撞上罢工潮。
结束后因制作周期紧迫,导演迈克尔?贝只能硬着头皮用这个未打磨的剧本拍摄,导致剧情混乱、角色塑造单薄,广遭批评。
《天使与魔鬼》:作为《达芬奇密码》的续集,本片的剧本修改因罢工完全停止。上映日期不得不从2008年推迟至2009年。
《007:大破量子危机》:同样受罢工影响艰难推进。即便完成,叙事也被评为支离破碎,成为丹尼尔?克雷格版邦德电影中最弱的一部。
此外,还有大量项目被迫暂停或推迟,如《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速度与激情4》等十几部电影。
不过罢工也间接促生了某些转变:由于没有剧本,许多综艺节目为求生存,转向更依赖即兴发挥的无剧本项目,这也导致真人秀大行其道。
因此,如果你觉得2008-2009年间某些好莱坞大片的剧情特别“烂”或“难以理解”,它们很可能就是那场百年大罢工的受害者。
这也是好莱坞模式的一大缺陷,每个人都是齿轮,严丝合缝,少了一块,就彻底停摆。
…
不过此时才刚刚 2004 年,这一切尚未发生。
编剧工会当前最紧迫的议题,是与dVd及蓝光发行方的利益分成谈判。
一切都是为了分蛋糕。
在米国,编剧工会每三年会与制片人联盟及各大影业重签一次合同。
今年已经到期了。
但双方还在谈…
市场在变化,流媒体正在崛起,传统分成模式受到挑战——工会必须及时调整合同,才能保障成员利益。
而每次续约前,双方都竭尽全力争夺筹码。都想分得更多。如果谈不拢,只剩最后一条路:
罢工。
编剧在好莱坞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当然,仍比同时期的华夏内地要高。因为好莱坞深知:故事是一切的起点。
在米国,从电影、电视剧到综艺、脱口秀、访谈,只要涉及文字创作,就都归编剧工会覆盖。一旦罢工,全美的文娱生产可能真的会暂停。
但现在,出现了一个不安定因素:
李琦。
一个华夏人,游离于体系之外,却在好莱坞接连推出好几部爆款项目。这让编剧工会极其不满。
这怎么行?
一旦罢工开始,所有会员编剧必须停工。
但非会员不受约束。
而非会员+非米国人?
那就更难以管控了。
因此,李琦成为编剧工会的“眼中钉”,一点也不令人意外。
……
不得不说,李琦还真猜对了一部分。
次日清晨,外面汽车引擎的声音将他吵醒,原来是小雷石匆匆乘车赶来。
“你怎么来了?”李琦揉着惺忪的睡眼。
“mr. Li,我们在一起共事也这么长时间了,但我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加入工会,无论是制片人联盟还是编剧工会,这对你接下来在米国的发展有好处。”
“这事儿你都知道了?”李琦忍不住笑道。
“我是认真的,mr. Li!”小雷石语气异常严肃。
李琦注视着他,目光渐渐收敛,意识到自己在好莱坞已经遭人红眼。
“你这几天最好不要单独外出,即便出去,也一定要带保镖,否则很危险。”
小雷石压低声音解释,“编剧工会的人最恨的就是‘工贼’。”
所谓“工贼”,是指在罢工期间仍背弃工会、偷偷接活唱反调的人。
以往这种人以前不是被枪杀,就是“失踪”。
在工会看来,他们比资本家更可恨——因为是从内部瓦解团结。
而李琦的拒绝,无疑被视作一种潜在的“工贼”行为。
尽管他尚未开工,却已犯了“不肯站队”的原罪。
小雷石额头上的细汗已经足以展现他的担忧,要知道当初他搞牌照都没有当回事,但现在这种“小事儿”反而有些慌了手脚。
“呼——”
李琦长长吁出一口气,“我明白了,你放心,我会认真考虑的。”
如果对方好好邀请,或许他还会考虑。
但若来硬的?
对不起,我最喜欢的就是你们来硬的。
莫名的,李琦身上的血竟然有些沸腾…
…
…
ps:感谢“爱吃八大馇的苍鹿童子”、“用户名”等书友的打赏,书的完读还在继续上升。
感觉还不错的书友不妨给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