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已经是十一月。
天气转凉,又是一年年关。
在长安这一年。
秦布衣将改制彻底推行下去。
有他坐镇长安。
自然不怕宵小作乱。
何况长安之乱后,秦布衣血腥清洗了上万人。
这使得世家乖如鹌鹑。
又加上秦布衣将大周国策,开拓海外拿了出来。
给各世族分利。
这就让长安的发展更加稳定。
另外,因为漕运进一步速通。
水泥路官道修建。
整个关中,顿时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南方运来的物资货物,让商贸进一步繁盛起来。
泰元皇帝这货无事一身轻。
原本全白的头发,竟然有点些恢复黑发的极限。
倒是秦布衣。
年仅二十岁,头上都有一些白发了。
这是心力过劳的迹象。
必看秦布衣这货享受美食的。
每日要处理的事务真不少。
秦布衣在长安这里都组建了北地内阁。
其实这已经是第四个内阁了。
草原王庭。
燕京,长安。
然后是南京。
南京距离北方太远。
处理一些要务,根本来不及。
等到指示的话,黄花菜大豆凉了。
所以只能用自治区的办法来做。
自治区配上大周朝廷的官员,以及武将,相互协作,配合处理一些事情。
求同存异。
这就是秦布衣的施政方针。
国家握着新军火器军权,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若是放在其他时代。
这就是割据自立的危险操作。
但秦布衣不担心。
因为京都也传来了好消息。
水电站,已经摸索的差不多了。
第一批电灯,电报,电话机,电烙铁,电镀锡技术……
有了电之后,电气化时代,能够让工业革命更是突飞猛进。
有些更为特殊的合金,能够通过电炉冶炼。
当然,这个技术,哪怕是最低端的技术,估计要吃个二十年以上。
好就好在,秦布衣拿出的理论书籍,让这个时代的人,不用去搞理论研究。
按部就班的摸索就行。
至于未来的发展,秦布衣活着的时候,只怕是看不见。
但是只要投入教育人才培养。
未来不会凄惨到倒退回去。
他能做的,也就这么多。
将屠龙术教给天下。
将科学发展植入人心。
最后留下开拓进取的国策。
未来就算再难。
大周的底子放在这里。
他倒也没那么担心。
秦布衣准备南下会京都一趟。
北方这边,自己五哥秦军过来坐镇。
还有三姐秦巧和三姐夫常玉过来掌控政务管理。
秦军和常玉控制军权,联合草原。
三姐秦巧管理商贸。
至于政治方面。
由第五破虏等世族内阁投票决定。
如果内阁都拿不定主意。
那就八百里加急,送到京都。
泰元皇帝的皇室之人,留了半数在长安。
有半数南下。
他们是开拓队的一份子。
至于世家女们带的人,更是多达数十万。
跟大军南下一样。
其实九月份开始,世族之人就在南下了。
错过了世族南下的高峰期。
秦布衣他们是最后一些。
当然后续还会有人继续南下,进行海外开拓。
秦布衣和泰元皇帝他们一行。
规模上万人,还有五千枪骑兵随行。
然后就是秦布衣的一千后膛枪亲卫兵。
这一千人能够打古代十万大军那种。
一战时期的步枪,放在现在,是真的乱杀。
一行人,没有走荆襄。
主要是担心水路不安全。
那条路山多林密。
出现一些匪贼,来两箭的话。
秦布衣随身着甲,或许死不了。
可要是射杀了妻儿,哭都没地儿去哭。
“我这退位让国,的确是正确的。”
“河洛这条道。”
“我走了几十次。”
“东巡。”
“还有上次狼狈逃回长安。”
“当时我本就病重。”
“差点因为道路泥泞而颠簸死。”
“如今道路,既平整,又宽阔。”
“能四辆马车并行,真好。”
泰元皇帝从马车上下来。
惊叹说道。
原本需要十余日的马车路程。
如今两天都不到。
就到了洛阳。
从马车上下来。
踩在水泥路上。
不禁叹息。
而在远处,有不少推着小车,挑着扁担,提着大桶的百姓在售卖吃食,饮品。
官服有专门的吃食手艺,以及职业技术培训。
有一膀子力气的,就去做力工,参加施工队。
曾经征战,落下旧疾的,就做点小买卖。
兜售一些吃食。
洛阳火车站修建好之后。
南北交往加剧。
周围多了很多工厂工坊。
洛阳商贸区,工业区建造起来。
经过三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比长安繁华十数倍不止。
属于是整个北方,最为繁华的地方。
洛阳毕竟是处于天下之中。
南北物资交汇。
人员流动聚集。
因为北方最东边的火车,就是在洛阳。
很多商人想要北去,都是走洛阳这条道。
洛阳,及其周边的人口来往。
都快达到一百五十多万了。
这就是南北商贸经济,物资聚集地的重要城市。
当然。
等到巴蜀,关中的火车修通。
这里的繁盛或许会受到一些影响。
但是以现在的科技水平。
想修通巴蜀天堑的火车道。
那是难之又难。
秦布衣野心勃勃的基建计划。
是非常困难的。
能够修通水泥路已经是不错的了。
想要修建诸多桥梁,钢筋是必不可少。
北方的鞍钢。
四川的攀钢。
极大钢铁冶炼区域。
秦布衣都在让人发展。
工业革命的火车大器械计划,是最为关键的发展。
这能确保整个南北东西的联系通畅。
但还是那句话,缺时间,缺技术,缺人才。
只能慢慢熬。
修建铁路已经有四五年时间了。
如今能够修通南北,东西两条铁路,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可惜的是,运量差了一点。
铁路的质量也是也有够呛。
估摸着能够用个十来年就得大修。
第一批铁路的钢轨质量不是很够。
如今南北重型货物的运载,已经开始出现一些问题。
好在沿线的世族为了家族利益。
大家都将铁路看的极重。
养护方面做的不错。
秦布衣他们此行下京都。
就是坐火车。
若是坐马车的话。
太花费时间了。
当泰元皇帝他们看到巨大的火车的时候,内心是充满了震撼。
今天,他们不会直接离开京都。
秦布衣会在洛阳待上几天。
处理一些事情。
解决洛阳工业区,商贸区的一些规划。
但是大家也是见到了火车到站。
力工卸货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