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书信之后,李俊业才知道崇祯如此大张旗鼓的送来书信是为了什么。
原来经过了一年多的大兵对峙之后,费用浩大,大明朝廷实在是再也筹措不出十几万人粮草了,锦州孤悬在辽西走廊之外,狭窄而幽长的辽西走廊又无河流水运。
其实京畿之粮也全靠京杭大运河漕运供给,全靠征发民夫走陆路从关内通州向八百里外的锦州转运,转运的几十万民夫和牲口也是要吃粮消耗粮草的,后勤压力可想而知,对峙了一年多后大明后勤再也支持不住了。
和萨尔浒一模一样,战事迁延太久,后勤顶不住,朝廷不切合战场实际要求主帅出兵决战,结果一败涂地。
可悲的是松锦之战大明面对的情况与萨尔浒相比更是天壤之别,关内流贼蜂起,李自成转土重来,攻陷中原重镇洛阳俘杀宗室近支福州,围困开封,中原大乱,张献忠趁机攻破襄阳诛杀襄王。
关外建奴已经彻底征服漠南蒙古,北方长城时刻面临着建奴的入塞,此时建奴在关外集结兵力,宣称要入塞,一时传言四起,而九边精锐悉聚辽东,如果建奴此时真的从草原入塞,大明根本没有守备之力。
种种原因汇在一起,朝廷在经过艰难的考虑之后,还是决定不久后出兵决战。
今人看古人决策,总觉得古人愚不可及,其实是错误的,原因是今人开了上帝视野。
当时九边精锐悉聚辽东,建奴真的从草原入塞,根本无兵可挡,遑论还有大乱的中原,那真的会是一场大灾难。
崇祯来信,正是催促李俊业速回登州,做好从侧翼北伐的提前准备,到时好策应辽东决战。
李俊业看完信后,旋即用手中火折子将信烧毁,因为这时一份绝密,大明除了中枢几人和李俊业以外,没有人知晓辽东即将发生决战,所以才如此大张旗鼓的派人送信过来。
只不过送信的东厂太监并不知道信中究竟是何物,否则的话肯定肠子都要悔青。
烧完信之后,李俊业不动声色地对周峻道,通知兄弟们赶紧收拾行李,明日启行回登州。
周峻虽是一群雾水,但光看到李俊业烧信时的动作,就知道事情的严重,作为接替古阐的侍卫队长,定然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很快亲兵们七手八脚地行动了起来。
李俊业穿过庭院,轻轻地走进内院,刚走到门口,却发现钱宝芸站在这里等待多时。
夏日炎炎,她身着轻纱,绾起所有的头发,梳着精美的高髻,手持团扇,亭亭玉立地站在月色之中。
“你站在这儿干嘛?”,这里夏天这么多蚊虫,此时又没有特别好的驱虫药物,身着轻纱的钱宝芸独自站在庭院里,李俊业觉得有点匪夷所思。
钱宝芸盈盈一笑,用团扇朝李俊业招了招手,“李总兵随我来!”
李俊业狐疑地跟着她的脚步来到了一个灯火通明的房间内,钱宝芸推开了房门。
那一刹那间,李俊业的眼睛都要亮瞎了,随着房门被推开的那一瞬间,满房间衣装单薄的美女,像是经过训练一般朝着李俊业娇羞羞的站成一排。
食色,性也!如果说这种场景李俊业能够视若无睹,那完全是扯蛋,李俊业很自然的将目光投了过去。
灯光下,发现果然如钱宝芸说的一样,这一排全都是什么出众的美女,每一个扔到大街上上,立刻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大户人家娶妻纳妾,从来都是选美娶贤,在优良的母系基因不断中和下,他们的子女再差也能差到哪里去。
李俊业扫视了他们一眼,发现全部真的是极品,燕瘦环肥,全部都有,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那对双胞胎姐妹了,傲然的绝世身材,就算站在美女堆中,也能瞬间吸引任何男人的目光。
她们脸上被蚊虫叮咬的红肿这些天来消退了很多,这让李俊业终于能看到她们绝美的面容,瓜子脸,锥下巴,水汪汪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蛾眉纤细,眼下卧蚕如新月一弯,浅浅一抹,衬托着眼波流转自带柔光。
如果说钱宝芸是典型的江南大家闺秀,雍容华贵,端庄秀丽,这俩双胞胎就是千娇百媚了,妩媚动人,多看几眼就很容易勾人心魄,其余女子也都很美,燕瘦环肥,风格各异。
“这里一共十二人,也算是月月红了,李总兵可否满意。”
钱宝芸洞察李俊业的眼神,得意地说道。
可李俊业数了好几遍,发现数目都不对,自己数了好几遍,这里明明都是十三个,什么月月红,分明是江南十三钗,怎么她这么笃定地说是十二人。
李俊业很快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钱宝芸并没有将自己算进来,站在他前面一排的是十二个并没错。
钱宝芸自视清高,性格高傲,并不认为自己和她们是一路人,所以并没有把自己算进去。
打人不打脸,看破不说破,李俊业并没有回答她,不置可否。
他又扫视了了众女一眼,大声说道:“明日我就要离开扬州,回到登州。”
如此突然,众女顿时一惊。
“至于你们是去是留,悉听遵便,如果想回家的,今晚开始收拾行李,明日清晨,可让四海商会的人安排车驾送你们回家。”
钱宝芸嘴角轻轻一扬。
“留下的也请放心,我虽非是那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但我能保证,我绝对不会做什么违背你们意愿的事情。”
这暗示很明显了,李俊业还是希望她们留下的,如钱宝芸说的那般,收下她们等于收下了各家的投名状,他想以此为基础,掌握整个南直隶的商业帝国,总之这是绝对利大于弊的。
烛光昏暗,其实好多人的相貌,李俊业都没怎么看清楚,留下这句话后,李俊业就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众女听完后一喜,知道这是默认了,待李俊业离去之后,围在一起开始叽叽喳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