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父皇和太后想什么时间出去,随时可以告知玉儿。”
黛玉轻启朱唇,声音如珠玉落盘,清润中带着暖意。
眉眼弯弯,笑意盈盈,仿佛春日初绽的梨花,不染尘俗,却又透着几分灵动的俏皮
她微微歪头,语调轻快地补充道:“玉儿随时恭候,哪怕三更半夜,也会提灯来迎——提的是那盏父皇赐的琉璃灯,可以照得一路星月无光。”
她望着眼前这对曾执掌山河、号令万方的老人,如今却卸下龙袍凤冠,只愿在空间一隅共度晨昏。
太上皇鬓角微霜,目光却依旧锐利如剑,而太后鬓发如云,笑意温软,二人并肩而立,宛如一幅褪去金戈铁马的山水长卷。
黛玉心头一热,仿佛看见了岁月深处最温柔的归宿。
她轻声低语,似吟似叹:“只羡鸳鸯不羡仙,不逐浮云,不恋天宫。这世间最动人的,原不是权倾天下,而是执手白头,共看斜阳。”
此言一出,如清泉滴落心湖,激起点点涟漪。
两位老人相视一笑,眼角眉梢皆是暖意。
太上皇轻咳两声,故作威严道:“胡言乱语,什么鸳鸯不鸳鸯的,成何体统!”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早已出卖了他内心的欢愉。
太后更是笑得前仰后合,指着黛玉道:“这丫头,一张嘴说出来的话,比蜜还甜,难怪皇上日日念着。”
眼见事情已妥,尘埃落定,黛玉敛衽福身,衣袂轻扬,如风拂柳。
她低眉垂目,行礼如仪,姿态端庄却不失柔婉。
眸光流转之间,既有对长辈的敬重,又藏着一丝难以言说的不舍——仿佛她知道,这样的温情时刻,如朝露般短暂,却足以在记忆深处凝成永恒。
黛玉见事情已圆满解决,眉梢轻敛,素手微抬,正欲悄然退下,身影如风中柳絮,轻盈欲动。
然而还未迈步,老太后的目光已经温润地落在她身上。
“等等,林丫头。”老太后捕捉到那抹欲隐欲现的纤影,声音清朗而慈和,带着几分不容推拒的亲昵,“你空手而去,岂不是辜负了这满篮满筐的心意?这些果子,可都是太上皇亲手从御园摘下的,一颗颗挑,一枝枝剪,堆在这儿,若放着烂了,岂不是糟蹋了太上皇的辛苦?”
“哼!死老婆子,胆子不小!”太上皇,脸色涨得通红,胡子都气得微微翘起,佯装怒道:“谁说孤摘的?孤何时干过这等‘躬耕陇亩’的粗活?你这老太婆,惯会栽赃嫁祸,孤今日若不解释,明日怕就要说孤替你绣花去了!简直是无法无天!”
“对!哀家就是要无法无天!”老太后仰首一笑,眼中却闪过少女般的狡黠光芒,仿佛岁月倒流,重回豆蔻年华。
她轻轻拍了拍黛玉的手背,得意中带着宠溺道:“哀家有林丫头在,明察秋毫,聪慧如她,岂会看不出谁在胡说八道?你说是不是,丫头?”
一语既出,皇上再也忍不住,掩唇低头,肩头微颤,似笑非笑,似忍非忍。
黛玉亦不禁抿唇,眼波如春水荡漾,笑意从眼角眉梢悄然溢出。
她低垂着眸,心中却如暖流涌动,翻腾不息。
原来,最深最真的情意,并不在金碧辉煌的龙庭之上,不在诏书玉玺之间,而就藏在这方寸烟火人间——有笑语盈盈,有嗔怪打趣,有白发相携,有执手不离。
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依旧如少年般斗嘴拌舌,彼此牵念,彼此依偎,仿佛时光从未老去,爱意从未凋零。
“死老婆子,你拉林丫头做靠山,孤还能如何?”太上皇故作悲叹,长袖一拂,仰头望天,一脸“生无可恋”之态,“孤这一生,英明神武,威震四海,到头来,竟被你一个老婆子讽刺挖苦,真是命苦啊!”
黛玉笑意更深,眸光温柔如月照深潭。
她莲步轻移,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只青玉小盒,打开来,两颗绿莹莹、晶莹剔透的药丸静静卧于其中,清香隐隐,沁人心脾。
“父皇莫要抱怨了,”她柔声道,声音如珠落玉盘,清润悦耳,“这是玉儿新制的疏肝理气丸,以合欢花、柴胡、郁金为主,辅以甘草调和,专解郁结之气。您方才气得面红耳赤,不如服下这药,既顺了气,也顺了心——省得太后又说您‘肝火太旺,需得静养’。”
太上皇睨她一眼,嘴上仍不饶人:“哼,孤才不吃丫头的药!谁知道是不是你和那老太婆串通好了,趁机整治孤?”
“听听,听听!”老太后却已笑得前仰后合:“如今连玉儿给的药都不吃了,还‘孤’个不停!林丫头,别理他,给他塞嘴里,不吃也得吃!”
这一刻,帝王将相皆退场,唯有家人围坐,笑语喧喧,情意绵长。
而那两颗绿莹莹的药丸,不只是药,更是一颗颗滚烫的心,裹着牵挂,裹着温柔,悄然化作最朴素也最珍贵的岁月静好。
老太后轻轻接过药丸,顿时一股清幽馥郁的馨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太上皇目光一瞥,眼神一亮,顿时眼疾手快地抢过一颗,笑骂道:“死老婆子,这可是玉儿亲手赠予孤的灵药,你岂能妄想独吞?”
话音未落,便将药丸抛入口中,一仰头,利落地咽下。
霎时间,一股温润清凉之气自喉间蔓延至四肢百骸,仿佛春风拂过经脉,令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
只觉一股清冽之气自舌尖蔓延至四肢百骸,仿佛春溪穿石,暖阳破雾,浑身经络如被春风拂过般舒展。
太上皇闭目轻叹,额间竟浮出一层薄薄玉色光晕,全身的疼痛见消,似有生机在悄然复苏。
“哼,刚才还说不吃,现在比谁抢得都快!”老太后见状,轻哼一声道:“老顽童,这可是玉儿孝敬我的。”
她将另一颗药丸缓缓置于掌心,药丸竟自行旋转,发出轻轻的声音:“千年灵髓,凝于一息,非至亲同心者,不得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