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站了出来:“吴侯当以大局为重呀,今战事不利,若不及时撤退,恐怕全军覆没呀。”
“文表,我大军只是攻淮南不下,并未战败,你何故只长他人志气?你休要多言。”
“吴侯。”张纮也看出孙权不甘心,只好站出来说:“淮南战场,敌军兵力和我军已是相差无几,敌军又仗着城池坚守,我军已无攻下淮南的可能,退兵亦是无可奈何,否则反为敌军所乘,吴侯……还是尽快撤兵吧。”
顾雍也不甘寂寞:“一时不利,不算什么,吴侯及时撤兵,可避免增加损失,日后我军可凭长江防线,防范敌军,再伺机北上。”
孙权看到手下人没一个是支持不撤兵的,只好长叹口气:“唉!好吧,传令公瑾,让他率军撤退吧,只是……日后我军只能采取守势。”他死了心,同意撤兵。
几天之后,周瑜收到孙权的命令,率军撤离。又过了一天时间,张允也下令大军撤退,回荆州去。
至此,孙权和刘表、刘备联合攻淮南之举,终以失败告终。
此战,陈军虽兵力损失不大,但因双方交战于春耕之时,对百姓影响还是挺大的,再加上江东军掳掠了全椒等两个县,也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江东军和荆州军撤了之后,颜良和蒋济率军穿过紫蓬山,来到舒城,把周家给抄了,抓捕了周家十几人,关押了起来。
另外,高顺看到淮南大定,就与赵云见了一面,随后率军撤退回汝南。陈兰和雷薄留守六安,日后听令于赵云。
双方停战,淮南也恢复了平静。
……
扬州吴郡吴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四月中旬
周瑜率军撤回秣陵后,就回到了吴城,见到了孙权。
“拜见吴侯。”
孙权满脸阴沉,大军攻淮南不下,江东军损失几千兵力,他还能承受,但日后再面对陈军,江东军将处于不利的态势。可是,这能怪周瑜吗?不能怪,只能怪那一帮猪队友,而那一帮猪队友是他找来的。
“公瑾辛苦了。”
“吴侯……我……得吴侯重托,率军攻打淮南,却徒劳无功,有负吴侯重托,今日归来,实是愧对吴侯啊。”
“此战无功,非你之过,荆州军无能而战败,陈兰、雷簿又投降敌军,此皆非你所能预料的,你无须放在心上。”孙权嘴上这么说,实际心里还是有些怪周瑜的。只是,周瑜是他手下为数不多的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又为孙氏效力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他不得不照顾着周瑜的面子。
“吴侯……我……”周瑜心情有些激动:“吴侯厚爱,让我羞愧难当。”
“公瑾先不必多言……今我大军攻淮南无功,又撤了回来,将来陈炎大军南下时,必会攻我扬州,届时我军该如何防范,今日还得商议出个计策来才行呀。”
周瑜坐回自己的位置,此次出征无功,他也决定暂时不说什么,看看别人怎么说。
张昭第一个出来:“吴侯,今陈炎大势已成,其军挟胜南下在即。攻淮南一战徒劳无功,已表明集扬、益、荆三州之力,仍难是陈炎的敌手。吴侯不如派使者北上,面见陈炎,请求和谈。”
“和谈?”
孙权自然明白,不投降的话,陈炎会和他和谈吗?所谓的和谈,其实是投降的另外一种说法。此前,秦松曾提出过和谈,被孙权给拒绝了,如今张昭再提,他却不敢再次拒绝。
“正是……我军要抵抗陈炎,唯有靠长江天险,陈炎此人,未动而先谋,听说其水军掌控黄河,击败曹操,又北渡茫茫大海,扫平辽东。我等虽未见过其水军,也曾听闻其水军之利。”
黄盖也在场,听到张昭的话,气愤了起来:“先生所言差矣,黄河岂能跟长江相比?陈炎虽有水军,又岂能和我军水军相比?”
“黄将军,陈炎有水军,就表明他有打造战船的能力,他完全可以在汉水上游打造战船,再顺江而下,攻打下游的荆州,届时他便与吴侯共掌长江,仍处于上游,我军优势丧尽,如何是敌手?以我愚见,不如归降陈炎,届时吴侯以归降之功,亦会得到陈炎的厚待,不过是从汉臣,转变为齐臣而已,。”
如果真只是从汉臣转变为齐臣,孙权早就降了,他如今还掌着扬州,一旦降了,这扬州基业也就没了。
黄盖大为气愤:“先生此言不妥,先将军在时,我等就跟随着先将军,南征北战,后来又取得扬州六郡,期间历经千艰万苦,今岂能遇强敌就拱手让出基业呢?”
秦松站了出来:“黄将军屡次与陈炎的军队交战,若是能胜,子布先生又何必言降呢?今我大军屡战屡败,除了降,已是别无他法。”
“你……”黄盖急着分辩:“胜败乃兵家常事,岂能以一时胜败,来断定我军日后也打不赢陈炎的军队呢?况且,我军虽数败,但并未伤了元气,还有一战的实力,又有荆州、益州大军为援,何必惧敌。”实际上,黄盖只是和陈炎的军队交过一次手,以前两次战败,与他没关系。
“荆州、益州的军队皆不可靠,此次攻淮南便是明证,若我军执意要和陈炎交战,只怕会错过归降的良机,届时后果不堪设想呀!”
另一名老将程普起身:“哼,我等身为吴侯手下之将,自当为吴侯而死战,只求马革裹尸,尽忠竭力,而你们却劝吴侯卑躬屈膝,归降敌人,难道不觉得可耻吗?”
“程普,你怎么说出如此粗鲁之言。”
坐在上面正中央的孙权坐视主战、主降两派争吵,脸色异常难看。他一声大喝:“住口!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诸臣诸将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孙权。
“今日之事,就暂时议到此,你们都散了吧。”孙权心情烦躁,就把众人都打发走了,众人只好无奈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