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相比白莲教和杨家军这种统一一州甚至两州之地的叛乱势力而言,玉州的叛军力量是要弱很多的。
再加上对于刚刚重建完成的京营战斗力并没有什么信心,所以本着剿匪顺带练兵的想法,京城的皇帝以及官员们,在经过半天时间的商议过后,最终选择了比较弱的玉州作为新京营的首战之地!
于是,刚刚重建完成的京营六十万大军分成了两拨,一拨二十万留在京州保卫京州的安全,而余下的四十万则是大军开拔,与征召的五十万民夫一起,号称百万大军进逼玉州!
随着朝廷出兵的消息传出,无数心向朝廷的人欢欣鼓舞,仿佛已经看到朝廷大军剿灭玉州叛乱,让玉州重新回归朝廷统治的美好画面!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在九州所有知晓朝廷出兵玉州的人看来,朝廷出兵百万,即便不能迅速剿灭玉州的叛军,至少也应该能收复些许失地,将玉州的叛军打的节节败退才对……
然而……
结果却是出乎了每一个人的预料!
四十万朝廷正规军,再加上五十万民夫辅兵,如此浩浩荡荡的军队,竟在进入玉州的第一时间,便被一伙玉州的叛军阻拦住了进军的脚步……
虽说那伙叛军算是玉州势力比较大的,麾下兵力有十万之众,可十万对百万,优势显然是在朝廷一方!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由十万流民、乞丐、农夫组成的叛军势力,竟拥有与朝廷百万大军一战的力量,硬生生的拖住了朝廷百万大军的步伐……
这还没完,随着朝廷出兵玉州,在外力作用下,玉州原本互相打生打死的几个叛军立即放下了互相之间的嫌隙与仇恨,选择共同对抗朝廷大军!
第一股叛军拖住朝廷大军之后,很快,其他各路叛军也加入了战场,于是……
一场玉州联合军与朝廷百万大军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正常情况下,朝廷正规军在面对农民军的时候往往是优势更大的一方,即便玉州所有叛军联合起来,朝廷百万大军应该也能战胜他们才对。
然而,朝廷的百万大军显然不太正常!
虽然号称百万大军,可这其中多少有些水分,真正的战兵只有四十万,剩下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辅兵或者说农夫。
当然,就算只有四十万战兵,对上数量不如自己的农民军,朝廷的大军理论上也是应该优势很大的。
但双方大战的结果,却惊掉了所有人的眼球!
双方刚刚爆发大战的时候,出于对朝廷正规军的畏惧,玉州的农民军大多打的畏首畏尾,让朝廷的大军占据了一些局面上的优势!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玉州的农民军很快便是发现,朝廷的这支大军看似装备精良,看似人多势众,可也只是看似而已,实际上,这支大军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与他们想象之中的相去甚远!
察觉到了这一点的玉州农民军瞬间战意上涨,一改此前畏首畏尾的战术,选择了正面迎战朝廷大军!
很快,朝廷的百万大军便是迎来了第一次败仗,农民军士气愈发高昂,而朝廷军队则是士气低迷!
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战败……
随着战败的次数越来越多,大军的士气也是越来越低迷,直到第五次战败的时候,这支大军,终于崩溃了!
百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无数士兵化作逃兵,逃窜进了深山老林之中,朝廷的百万大军,瞬间化为乌有……
而随着朝廷大败的消息传出,无数人懵逼了!
就连陈稻,在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一脸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表情。
陈稻一直都知道夏国朝廷很烂,可却不知道它能烂到这种地步,百万武器、甲胄精良,不缺粮草的正规军,却连由食不果腹的农夫组成的农民军都打不过……
别说一百万士兵了,就算是一百万头猪,玉州那些农民军想要解决,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吧?
可这一战的结果就是那么的出人意料,派出百万大军,想要迅速收复玉州的朝廷,不仅没能收复玉州,甚至连一个县城都没能收复!
这无疑让人愕然,大量消息灵通之辈火速派出眼线了解具体消息。
而随着深入了解,朝廷军队大败的种种原因,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众所周知,自从当初大败于杨峥后,朝廷便开始着手重建京城三大营!
而主持重建工作的人,则是当今的宰相范玖。
出身范家的范玖无疑是个极为贪婪的人,主持京营重建这等肥差的他自然不会错过捞油水的机会。
在京营重建期间,凡是从国库出来的钱财、粮草,过了范玖之手后,至少要被贪墨掉三成!
之所以只贪墨掉三成,不是因为范玖有多么的清廉,而是因为下面的人家世也不差,同样需要吃饱!
一份粮饷从国库出来,范玖贪墨三成,底下的人再分掉四成,真正落到实处,用于京营重建的粮饷,连三成都没有!
这也是当初重建京营用了如此长时间的根本原因!
落到实处的粮饷不足,重建工作自然是一慢再慢,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征集到了足够的兵员,并且让这些兵员投入训练。
按理来说,即便军饷被贪墨,只有三成粮饷,重建起来的京营虽不能称为精锐之军,但战斗力终归也是会有一些的。
毕竟相当九州各地那些食不果腹、面黄肌瘦的农民军而言,只能拿到三成粮饷的京营士兵,待遇也算是不差的了。
然而……
京城各大家族的贪婪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按照建国之初定下的规矩,负责拱卫京城的京营是精锐中的精锐,待遇自然也是极高的!
建国之初,京营士兵的伙食标准乃是一日三餐,顿顿精粮管饱,每隔十天还能吃上一顿肉!
如今虽然过了三百年,但这个标准却从未改变过,也无人敢于改变这个标准!
可标准只是标准,并不意味着执行标准的人会按照这个标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