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值回府,刚进院子,就听见叶瑾兴奋的叫声和李天宝憨厚的惊呼。
“天宝哥你快看!吸住了!又吸住了!”
叶明循声走去,只见叶瑾院子里的小石桌上,洒了一小堆铁屑,叶瑾正拿着那块最大的磁石,在铁屑上方轻轻晃动,铁屑便如同有了生命般,纷纷立起来,粘附在磁石底部。
“小姐真厉害!这黑石头真神了!”李天宝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叶瑾看到叶明,立刻举着磁石跑过来:“哥!你看!它能吸起好多小铁砂!还能隔着手帕吸!”她把手帕盖在磁石上,再去吸铁屑,果然依旧能吸起来。
叶明笑着夸赞:“真厉害!发现磁石的特性了。”
“哥,为什么磁石只吸铁,不吸铜和木头呢?”叶瑾仰着小脸问。
“这个嘛…因为铁里面有一种看不见的小东西,和磁石能互相吸引,铜和木头里面没有。”叶明尽量用她能理解的方式解释。
叶瑾似懂非懂,但又拿起两块磁石,试着让它们吸在一起,又试着让它们互相推开,玩得不亦乐乎,完全沉浸在了这新奇物理现象的魅力中。
李婉清公主端着一盘新做的点心过来,看到女儿满手黑灰、玩得兴起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无奈:“瑾儿,快洗洗手吃点心了。瞧你,都快成小花猫了。”
叶瑾这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磁石,跑去洗手。
叶明陪着母亲和妹妹吃了点心,闲聊了几句。李婉清似乎也听到了些外面的风声,眉宇间有一丝隐忧,但并未多问,只是叮嘱叶明公务再忙也要注意身体。
饭后,叶明去书房给大哥叶秋写信。
除了例行问候和询问防冻油效果外,他特意提到了磁石和罗盘,询问边军使用的罗盘精度如何,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在寒冷天气下是否可靠。
他隐隐觉得,提高导航精度,或许对未来很重要。
写完信,他处理了几份公文。关于那批被截获的“军械”,监察司那边还没有正式消息传来,他按捺住打探的念头,决定以静制动。
第二天到了兵部,关于驿传改革的草案已经初步讨论完成。一个心思缜密的郎中还真的设计了一套简单的数字密码本,基于一本常见的《千字文》,将文字转换为数字组合,不知道密码本的人即使截获情报也看不懂。
“大人,您看这样可行?‘流星快’级情报,用此密码加密,凭证使用特制铜符;‘飞马快’级用简单移位密码,凭证为双符核对;‘平常递’则依旧。”下属汇报着讨论结果。
叶明仔细看了方案,点点头:“可以,先按这个思路,拟定详细的章程和密码本,在小范围内试行。尤其是与北疆、西南几个重要军镇的传递,先做起来。”
效率的提升,往往就体现在这些细节的优化上。他希望通过这些小小的改进,能逐渐织就一张更高效可靠的信息网络。
忙碌一天,傍晚时分,叶明正准备回府,宫里突然来了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地递给他一张小小的纸条。
叶明心中一动,面色不变地接过,塞入袖中。
回到国公府自己的书房,他这才展开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笔迹却熟悉而有力:
“货为劣等旧械,来源蹊跷,似饵。慎之。海上仍无果。”
叶明看着纸条,指尖微微发凉。
“货为劣等旧械,来源蹊跷,似饵。”——果然,那批军械是诱饵,是想故意搅混水,吸引注意力,甚至可能想引他出手干预,从而抓住把柄。
“慎之。”——这是提醒他不要上当,静观其变。
“海上仍无果。”——最让人担忧的还是海上。“福海号”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到底去了哪里?
对手的这一手,既是试探,也是拖延。用一件看似严重实则经不起深查的事情吸引朝廷的注意力,为他们真正目的争取时间。
他们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那艘消失的船,又承载着怎样的秘密?
叶明将纸条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窗外,夜色渐浓。他感觉到,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而他自己,也在这网中。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需要更快的信息传递速度,需要…打破这被动的局面。
几天后,叶明派去寻访信鸽驯养能手的人回来了,还真请来一位老师傅,姓冯,原是军中专门负责驯养信鸽的老兵,如今年纪大了,在京郊自家院子里还养着几十羽鸽子。
叶明在府里僻静处划了个小院子给冯师傅,又拨了两个机灵的小厮做学徒。
他也没急着要求立刻就能用,只让冯师傅先照着最好的法子养着、训着,尤其是往北疆方向和江南方向,试着建立几条稳定的通信线路。
“少爷,这急不得。”冯师傅是个实在人,摸着脑袋说。
“好鸽子得慢慢挑,慢慢训。认路、归巢、抗猛禽、防天敌,都是功夫。尤其是往北边,路途远,气候差,耗时长,十只鸽子能有一只来回就不错了。”
“我明白,冯师傅您只管按您的法子来,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叶明知道这事欲速则不达,但必须开始做。
他又去看了兵部“文印室”的进展。活字排版用纸框木楔固定后,效率果然提高不少,已经能快速印刷一些标准的报表和公文格式了。
虽然字迹不如手写美观,但胜在整齐划一,速度快,不易出错。小吏们从最初的新奇,到现在已经逐渐习惯使用这些“预制”的表格了。
叶明鼓励了他们几句,又提出新要求:“试试能不能缩小活字,排更密的版,一张纸上多印些内容。还有,研究研究怎么调油墨,印出来更清晰,干得更快。”
技术的改进,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这日下朝回来,叶明发现府里气氛格外不同,下人们脸上都带着喜气,厨房方向飘来格外诱人的香气。
管家笑着禀报:“三少爷,是大少爷托人捎来的北疆特产到了,有风干的鹿肉、野黄羊腿,还有好几张上好的皮子!夫人一高兴,让厨房好好整治一桌,说是家宴,也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叶明听了也很高兴。大哥远在北疆,能捎东西回来,说明那边情况应该还算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