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城外,汉军大营连绵数十里,旌旗蔽日。孙健与龙先生的马车刚至营门,便有刘邦麾下大将樊哙亲自迎接。樊哙一身戎装,络腮胡根根如针,嗓门洪亮如钟:“孙大人,龙先生,汉王盼二位久矣!”
入营的路上,孙健默默观察着汉营的布防:中军大营居于中央,四周营帐按五行八卦排列,巡逻的士兵步伐整齐,甲胄鲜明——刘邦能败项羽,绝非侥幸。
刘邦的中军帐内,檀香袅袅。刘邦身着玄色龙纹锦袍,虽面带笑意,眼底却藏着几分帝王的审视。他起身相迎,握住孙健的手:“孙大人能来,寡人甚慰啊!阳安城在乱世中保一方安宁,孙大人功不可没。”
孙健拱手道:“陛下谬赞,臣只是尽守土之责。”他刻意称“陛下”,既是试探,也是表态。
刘邦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邀二人入座,屏退左右后,开门见山:“项羽已灭,天下初定,但诸侯割据,隐患仍在。寡人欲定都关中,重整乾坤,还需孙大人这样的贤才相助。”
龙先生接过话茬:“陛下雄才大略,定能开创盛世。只是阳安城地处中原,百姓刚得安宁,若孙大人入关中任职,恐阳安生乱。”
刘邦笑了笑,端起酒樽:“寡人明白。阳安城可依旧由孙大人治理,只是需归朝廷管辖,按时缴纳赋税。另外,寡人想在阳安设郡尉,统辖当地驻军——孙大人觉得如何?”
孙健心中一凛。设郡尉,实则是要剥夺阳安的兵权。他不动声色地回道:“陛下,阳安驻军皆为本地子弟,熟悉地形,若换郡尉,恐难指挥。不如让阳安军编入朝廷编制,臣保证听候调遣,但求保留指挥权,以安民心。”
刘邦沉吟片刻,看向一旁的张良。张良微微颔首,刘邦便笑道:“也罢,就依孙大人。只是赋税之事,需按朝廷规制来。”
“臣遵旨。”孙健松了口气,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妥协。
宴席上,刘邦频频举杯,看似融洽,实则句句不离“集权”二字。孙健与龙先生见招拆招,始终坚守“保阳安”的底线。酒过三巡,帐外忽然传来喧哗,只见韩信身披齐王甲胄,大步而入,身后跟着数名甲士。
“陛下,为何宴请宾客,不通知臣?”韩信的声音带着几分不悦,目光扫过孙健时,带着审视。
刘邦起身笑道:“韩王来了,快入座。这位是阳安城主孙健,可是治理地方的能手。”他刻意称韩信为“韩王”——项羽刚灭,刘邦便改封韩信为楚王,夺了他的齐地兵权。
韩信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却对着孙健拱手:“孙大人之名,某早有耳闻。阳安城能在乱世中独善其身,佩服。”
孙健回礼:“韩王谬赞,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他看得出,韩信对刘邦的不满已溢于言表。
宴席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韩信借着酒意,大谈灭楚之功,言语间多有自傲;刘邦则频频看向陈平,二人眼神交汇,似有密谋。孙健与龙先生默不作声,只低头饮酒,将一切看在眼里。
宴席散后,龙先生对孙健道:“刘邦与韩信已势同水火,我们留在此地凶险,需尽快脱身。”
孙健点头:“明日我便以阳安城需安抚百姓为由,请辞返程。”
然而,当晚便出了变故。陈平深夜来访,屏退左右后,低声道:“孙大人,陛下有请。”
孙健心中一紧,随陈平来到刘邦的内帐。帐内灯火通明,刘邦正对着一幅地图沉思,见孙健进来,沉声道:“孙大人,韩信私藏项羽旧部钟离眜,意图不轨,寡人欲除之,需你相助。”
孙健愕然:“陛下,韩信手握重兵,若贸然动手,恐生兵变。”
“所以才找你,”刘邦转身,目光锐利,“阳安城与韩信无冤无仇,你可去楚地见韩信,假意与其结盟,诱他来陈县朝见,寡人在陈县设伏,一举擒之。”
孙健沉默了。这是要让他做刀斧手,彻底卷入刘邦与韩信的争斗。
“若事成,”刘邦许以重诺,“寡人封你为阳安侯,食邑万户,阳安城永为你的封地。”
“臣不敢领命。”孙健躬身道,“阳安城百姓刚避过战火,臣不敢因朝堂争斗,让他们再陷险境。若陛下执意要除韩信,臣愿将阳安军交予朝廷,只求陛下放过阳安百姓。”
刘邦没想到孙健如此“不识抬举”,脸色沉了下来:“孙大人这是要抗旨?”
“臣不敢抗旨,”孙健抬头,目光坦然,“臣只是想守住阳安城。若陛下觉得臣有罪,可将臣处死,但求放过阳安。”
帐内陷入死寂,刘邦死死盯着孙健,良久,忽然笑了:“好一个孙健!果然是个守土的硬骨头。罢了,此事不勉强你。”
次日,孙健与龙先生便请辞返程。刘邦并未挽留,只赏赐了些金银绸缎,派人“护送”他们出城。
离开定陶的路上,龙先生看着身后的“护送”士兵,忧心道:“刘邦虽未明着为难我们,但这‘护送’恐怕是监视。我们回阳安后,需立刻加强戒备。”
孙健点头:“刘邦连韩信都容不下,更何况我们这半独立的阳安城。他现在不动我们,只是因为天下未稳,一旦他腾出手来,阳安城必遭猜忌。”
马车行至半途,忽然有快马从阳安方向赶来,是扶苏派来的亲卫:“大人,不好了!韩信被刘邦诱至陈县擒获,贬为淮阴侯,其旧部钟离眜自刎而死。楚地大乱,有数千残兵逃往阳安方向,请求庇护!”
孙健心中一沉:“残兵现在何处。
“已至阳安城外三十里,扶苏公子不敢擅作主张,特来请示大人。”
龙先生道:“不能收留!收留残兵,等于公然与刘邦为敌。”
孙健却摇头:“这些残兵多是楚地百姓,若不收留,他们要么被汉军追杀,要么沦为盗匪,终会祸及阳安。让扶苏打开城门,收留他们,但需解除其武装,编入屯田队伍,由阳安军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