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七点的罗马,晨雾还未完全消散,卡瓦列利华尔道夫酒店的总统套房内已响起细碎的动静。季思涵踩着柔软的地毯走到露台,指尖轻触微凉的栏杆,目光越过成片红瓦屋顶,落在远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那穹顶正被初升的朝阳染成淡金,像一颗镶嵌在城市天际线的宝石。
“思涵姐,快来看!酒店给准备了罗马地图和早餐券,还有手写的游玩贴士呢!”张依依抱着平板电脑蹦到露台门口,马尾辫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她身后,刘晓妍正对着穿衣镜调整米色遮阳帽,发梢别着一枚小巧的珍珠发卡;周悦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将斗兽场的历史资料整理成电子版备忘录;罗列则站在玄关处,逐一检查众人的护照和提前打印好的优先入场券。“收拾好的话,我们七点四十出发。”罗列将门票分发给大家,指尖划过门票上的斗兽场图案,“今天上午的行程比较紧凑,斗兽场、帕拉丁山和古罗马广场是连在一起的,我们按顺序逛,中午在达特莱维喷泉附近吃午餐。”
七点半,黑色奔驰商务车准时停在酒店门口。司机是位留着络腮胡的罗马老人,见众人上车,笑着用生硬的中文说:“早上好,斗兽场,很漂亮。”车子驶过清晨的街道,路边的咖啡馆刚支起露天座位,穿着格子围裙的店员正往橱窗里摆放新鲜的可颂,偶尔有骑着复古自行车的当地人从车旁掠过,车筐里插着几支带着露水的向日葵。
八点十分左右,车子停在斗兽场附近的专用停车场。刚下车,张依依就忍不住惊呼出声——那座巨大的椭圆形建筑就矗立在眼前,灰褐色的石墙布满岁月侵蚀的痕迹,层层叠叠的拱券像巨人的肋骨,在晨光中勾勒出雄浑的轮廓。“比照片里壮观太多了!”她举着相机跑到路边,想要拍下斗兽场的全景,却发现无论怎么调整角度,都无法将这座庞然大物完整装进镜头。罗列笑着走上前,帮她调整相机参数:“斗兽场长189米,宽156米,高48.5米,能容纳五万多名观众,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
一行人跟着罗列走向入口,沿途能看到不少游客在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蜿蜒到街角。“幸好提前两周订了优先票,不然至少要等两个小时。”刘晓妍看着排队的人群,庆幸地说。出示预约码和护照后,众人顺利进入斗兽场内部,刚踏上入口的石板路,一股厚重的历史感便扑面而来。
阳光透过上层的拱窗洒进来,在地面投下交错的光影。周悦打开平板,指着屏幕上的复原图给大家讲解:“你们看,这里原本有四层结构,第一层是拱券,第二层是爱奥尼柱式,第三层是科林斯柱式,第四层是实心墙,当年贵族坐在最前排的‘贵宾席’,平民和奴隶只能坐在上层。”张依依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想象着两千年前的场景:阳光炽热,角斗士穿着厚重的铠甲走进场地,观众席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狮子的咆哮声与刀剑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她走到一处保存完好的拱券下,伸手触摸冰冷的石壁,指尖能清晰感受到石缝里的沧桑。“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季思涵举起相机,镜头对准拱券上的浮雕——那是一幅角斗场景的刻画,骑士骑着战马,手中的长矛直指前方,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人物的神态依旧栩栩如生。罗列走到她身边,轻声说:“斗兽场在公元80年建成,用了八万名奴隶,耗时八年,后来因为地震和战争遭到破坏,很多石材被拆去建造其他建筑,比如圣彼得大教堂。”
走到斗兽场中央的场地,地面上的木板早已不复存在,露出下方复杂的地下结构——通道、牢笼、升降机械的遗迹清晰可见。“这里就是‘地下密室’,当年角斗士和野兽就是从这里被升到地面。”周悦指着一处圆形的升降口,“据说这里有八十个拱门,能快速将角斗士和野兽送到场地的各个位置。”刘晓妍蹲下身,仔细观察地面的石缝:“你们看,这些石头之间没有用水泥,完全靠榫卯结构拼接,古罗马人的建筑技术也太厉害了。”她拿出手机,拍下石缝的细节,准备回去后查资料深入了解。
从斗兽场出来,步行五分钟便来到帕拉丁山的入口。这座海拔约50米的山丘,是罗马七座山丘中最着名的一座,也是罗马城的发源地。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向上攀登,路边的杂草从石缝中钻出,偶尔能看到散落的马赛克地砖碎片,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斑。“传说中,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就是在这里被母狼喂养长大,后来罗慕路斯在这里建立了罗马城。”罗列一边走一边给大家讲解,“帕拉丁山曾是古罗马贵族的住宅区,这里有很多宫殿、神庙和花园的遗迹。”
走到半山腰,一处保存相对完好的露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站在这里,能俯瞰整个古罗马广场的遗址,远处的斗兽场也清晰可见。张依依兴奋地跑到露台边缘,张开双臂:“感觉自己像古罗马的公主,站在城堡上俯瞰自己的王国!”刘晓妍则对路边的野花产生了兴趣,她蹲下身,轻轻抚摸一朵紫色的小花:“这种花叫什么名字?在罗马的很多遗址都能看到。”季思涵拿出手机,用识花软件扫描:“叫‘罗马甘菊’,是罗马的市花之一,象征着坚韧和希望。”继续向上攀登,便来到了帕拉丁山的核心区域——弗拉维王朝宫殿遗址。这里的断壁残垣间,依稀能看出当年宫殿的宏伟轮廓:巨大的立柱底座、精美的马赛克地面、保存完好的壁画残片,无不彰显着古罗马贵族的奢华生活。周悦走到一处壁画前,仔细观察上面的图案:“这是一幅描绘狩猎场景的壁画,颜色虽然已经褪色,但能看出当年的工艺非常精湛。”她拿出笔记本,快速记录下壁画的细节和位置,准备回去后整理成游记。
在帕拉丁山的山顶,有一座小小的博物馆,里面展示着从遗址中发掘出的文物——青铜器、陶器、雕像碎片等。张依依在一尊维纳斯雕像前停下脚步,这尊雕像虽然没有头部,但身姿优美,衣褶的刻画栩栩如生。“太漂亮了,古罗马的艺术家也太会雕刻了。”她忍不住感叹道。
从帕拉丁山下来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半。众人坐在山脚下的休息椅上,喝着矿泉水,感受着山风带来的清凉。张依依看着手中的相机,里面已经存满了照片:“帕拉丁山虽然没有斗兽场壮观,但这里更有历史的厚重感,好像能触摸到罗马城的灵魂。”休息了一刻钟左右,众人步行三分钟便进入古罗马广场。这座曾经是古罗马政治、商业和社交中心的广场,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但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
走进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元老院遗址。这座曾经的权力中心,如今只剩下几排残破的立柱,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宏伟。“元老院是古罗马最高权力机构,议员们在这里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法律。”罗列指着遗址中央的高台,“那里就是议长的座位,当年凯撒、屋大维都曾在这里发表演讲。”张依依走到一根立柱前,轻轻抚摸上面的刻字:“这些字是什么意思?是古罗马的文字吗?”周悦凑过来,仔细辨认:“是拉丁文,上面记录的是元老院的决议,比如修建道路、征收赋税等。”她拿出手机,打开翻译软件,一点点解读上面的文字。
沿着碎石路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凯旋门遗址。这座凯旋门虽然只剩下一半,但上面的浮雕依旧清晰可见——描绘的是古罗马军队凯旋的场景,士兵们骑着战马,手中挥舞着旗帜,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这座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图拉真皇帝征服达契亚而建的,当年建成时,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罗列讲解道。刘晓妍走到凯旋门的拱券下,抬头仰望:“你们看,这个拱券的弧度很完美,古罗马人在建筑上的造诣真的太让人佩服了。”她拿出手机,拍下拱券的结构,准备回去后和朋友分享。
在广场的中央,有一座保存相对完好的神庙——维斯塔贞女庙。这座圆形的神庙,由六根科林斯柱支撑,顶部的穹顶虽然已经残缺,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精美。“维斯塔贞女是负责守护圣火的女祭司,她们要保持圣火永不熄灭,象征着罗马城的永恒。”季思涵看着神庙的介绍牌,轻声说道。张依依走到神庙前,想象着当年维斯塔贞女们在这里举行仪式的场景:圣火在神庙中央燃烧,女祭司们穿着白色的长袍,手持祭祀用品,神情庄严。她拿出相机,拍下神庙的全景,想要将这份宁静与神圣永远定格。
从古罗马广场的碎石路踏上街道时,已近正午。六月的罗马阳光热烈,晒得石板路微微发烫,张依依拎着遮阳帽走在最前面,鼻尖萦绕着远处飘来的咖啡香与面包香,脚步都轻快了几分。“还有多久到特莱维喷泉呀?”她回头问罗列,手机里正放着《罗马假日》的片段,画面里奥黛丽·赫本坐在喷泉边的石阶上,笑容明媚。罗列看了眼导航,抬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快了,沿着这条巷子直走,再拐个弯就是,大概十分钟。”
一行人顺着巷子往前走,两侧的建筑多是米黄色外墙,窗台上摆着红色的天竺葵,偶尔有晾衣绳从楼上垂下,挂着彩色的衬衫与床单,在风里轻轻晃动。周悦走在中间,手里拿着笔记本,不时停下来记录路边的路牌与小店招牌:“这条街叫Via dei Fori Imperiali,是罗马最有名的街道之一,连接着古罗马广场和特莱维喷泉。”刘晓妍则被一家手工皮具店吸引,橱窗里摆放着棕色的皮质笔记本和小巧的钥匙扣,她忍不住驻足看了几秒,又快步跟上队伍:“等吃完饭一定要来逛逛,这些小东西看起来好精致。”季思涵走在最后,举着相机捕捉街头的画面——骑电动车的送报员、坐在门口织毛衣的老太太、趴在路边打盹的橘猫,每一个场景都充满生活气息。
“到了!”张依依突然停下脚步,兴奋地指向前方。众人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特莱维喷泉瞬间撞入眼帘——白色大理石雕刻的海神波塞冬站在喷泉中央,身旁环绕着海马与仙女,水流从雕像四周倾泻而下,落入下方的水池,溅起细碎的水花。水池边挤满了游客,有人正背对着喷泉投掷硬币,硬币在空中划出银色的弧线,“叮咚”一声落入水中。“传说投一枚硬币能再次回到罗马,投两枚能遇到爱情,投三枚能结婚呢!”张依依说着,从包里掏出三枚欧元硬币,学着别人的样子背过身,双手合十后将硬币用力掷出。季思涵走到喷泉边,蹲下身拍摄水流的细节。阳光透过水珠,在大理石雕像上折射出斑斓的光影,海神的胡须与衣褶被水流冲刷得格外清晰。“太漂亮了,比照片里还要美。”她轻声感叹,指尖轻轻触碰池边的水,清凉的触感瞬间驱散了午后的燥热。罗列看了眼时间,拍了拍手:“先去吃饭吧,trattoria al moro就在附近,吃完饭再来慢慢逛。”众人点点头,跟着他穿过人群,沿着喷泉旁的小巷往里走。巷子不宽,两侧的小店摆满了纪念品,从印有罗马风景的冰箱贴到手工制作的陶瓷摆件,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