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天光尚未破晓,一层薄薄的青灰色雾霭笼罩着越州城的青瓦白墙。
寅时方过,万籁俱寂,唯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林阳独自站在林暖的院门外,一身素色衣裙被晨露打湿了裙角,她却浑然不觉。
她一夜未眠。
此刻站在这里,昨夜的万千思绪仍在脑海中翻涌不休。
若是往常,这个时辰她早已与刘姑姑提着食盒,踏着晨露匆匆赶往越州宴了。
可今日,她破天荒地没有出门,只是倚在窗边,望着天色由墨黑转为鱼肚白,再染上淡淡的青灰色。
那年的旧事,如同梦魇般再度袭来,村里人只知林堂遭劫,却不知真相远比这不堪。
她记得阿爹当时哭肿的双眼,记得阿爹脑门上的血洞,乡间的规矩她懂——像她这样被玷污的女子,不是被送去高家做妾,就是被沉塘处死。
就连她的亲生爹娘,最初也是这么打算的。
是二姐站了出来。
那个只比她年长三岁,却总是挡在她身前的二姐,她记得二姐那日斩钉截铁地说:“我林暖的妹妹,绝不能任人欺凌。”
是二姐不知寻了什么法子,让那高家恶魔被杖杀,到也为此带着全家南迁至这江南越州,到了越州后,让她和刘姑姑掌着越州宴后厨,甚至她还会去越北学堂授课,教那些孩子们做菜……
她不是不感激的。
可这些年,有些念头如同藤蔓般悄悄滋生,她渐渐明白,当年高家要找的本是豆腐坊的闺女,是常以男装示人的二姐,阴差阳错间,竟是她替二姐挡了这场灾祸。
阿爹因疫去世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因为举家南迁,她和小堂都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阿娘终日以泪洗面,时常喃喃自语:“若是没来江南……”那未尽的话语像一根刺,深深扎进她的心里。
她忍不住去想:若是当初留在五井村,阿爹是不是不会生病了?是不是就不会这么早离世?
授课时那些孩子总归问她“林阳先生,您的小手指怎么了?”她摸了摸自己的断指,心痛难堪各种情绪翻涌。
可转念间,她又想起那时候二姐每次出门前的再三叮嘱,那时二姐总是扮作男装,还一再嘱咐她不要单独外出,让她尽量着男装。
是她自己存了侥幸心理,亦或是被那点少女虚荣蒙蔽了心智——那日偏要穿上新做的襦裙,偏要去镇上看看世面。
若她当时听了二姐的劝告,又怎会落得如此境地?
来到江南后,她变得越来越沉默,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对二姐,她既心存感激,又暗藏怨怼,这两种情绪日夜撕扯着她的心,让她无所适从。
夏一丰的心意,她不是不明白。
那个爱笑的黑壮汉子,只要一回越州,总会在她下工的路上“偶遇”,会默默记下她喜欢的吃食,会在雨天特意送来油纸伞。他的好,她都看在眼里。
可每当想要接受时,心里总有个声音在问:若不是因为那件事,二姐会不会为她寻一门更好的亲事?
她害怕。
怕夏一丰介意她已非完璧之身,更怕自己终有一日会厌恶他那只失明的眼睛。
这种恐惧让她始终若即若离,既不敢接受,又不忍拒绝。
她知道自己虚荣又自私,明明受了二姐这么多恩惠,却还心存怨怼;明明向往更好的姻缘,却又贪恋夏一丰给予的温暖。
这种矛盾日夜啃噬着她的心,让她不得安宁。
昨日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愤怒,轻松,害怕……
她看见二姐眼中的担忧,看见夏一丰脸上的羞愧,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如此可笑。他们都在为她着想,可她自己的心意呢?她真正想要的又是什么?
彻夜未眠,她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个念头逐渐清晰:她要离开这里,离开二姐的庇护,出去走走看看。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疯狂生长,再也压抑不住。
于是天刚蒙蒙亮,她便来了。站在二姐门前,她深吸一口气,走进厅堂。
厅内,晨光熹微。林暖正坐在石桌前用早膳,一碟酱菜,一碗清粥,简单却精致,她执箸的手顿了顿,显然也在思量着什么。
她在想今日该如何与林阳开口。夏一丰这事,着实让她犯了难。
这世道的姻缘,多半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是门当户对、彼此合适。
可是林阳呢?她对夏一丰究竟有几分真情?林暖了解这个妹妹,表面温顺,骨子里却倔强得很。若是贸然定下亲事,只怕会适得其反,所以她在等,等她开了心怀,结果等出了一团渣!一丰有错吗,也没有!可能真的是有缘无分?
正思忖间,门口晨光从流淌进来,勾勒出一个清瘦的身影。
林暖抬头,正对上林阳的目光,她微微一怔——小阳今日的眼神与往常不同,不再是那种游离躲闪的模样,而是带着一种决然的光彩,仿佛有什么东西已经从内部悄然改变。
“二姐。”林阳轻声唤道,声音有些沙哑,却异常坚定。
林暖放下竹筷,温声道:“怎么这么早过来?可用过早饭了?”她注意到林阳眼下的青黑,心中不由一紧。
林阳摇了摇头,缓步走到石桌前。晨光洒在她的侧脸上,映出紧抿的唇线和微颤的睫毛。她站定在那里,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般开口:“二姐,我想离开越州一些时日。”
林暖怔住了。她看着妹妹坚定的眼神,忽然意识到这个一直需要她庇护的小妹,已经长大了。
“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林阳继续说道,声音渐渐平稳,“不是因为你,也不是因为一丰哥,而是因为我自己。这些年来,我始终活在过去里,活在你的羽翼下。现在,我想为自己活一次。”
林暖沉默片刻,轻轻叹了口气。她起身走到林阳面前,握住妹妹微凉的手:“你想去哪里?可有什么打算?”
“我也不知道。”林阳的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我想着咱北地和江南许多食物处理法子也好,做法也好都不尽相同,我想去寻一寻,找到更多好吃的,带回越州宴!”晨风吹过,她的发丝微微拂动。
林暖凝视着妹妹,“好。”林暖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你去吧。不过要答应二姐,每隔几日便要捎封信回来,让家里人知道你平安。”
林阳的眼眶突然红了。她没想到二姐会这么轻易就答应,更没想到二姐会如此理解她的决定。她走过去,环抱住林暖,手轻轻抚了抚林暖的肚子,哽咽道:“二姐,谢谢你。这些年来,我……我其实一直都很感激你。”
林暖轻轻拍着妹妹的背,如同儿时一般:“傻丫头,姐妹之间何必言谢。只是……”她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出门在外定要万事小心。银两盘缠若不够,我给你拿,还要找个可靠的伴当随行。”
晨光越来越亮,将相拥的姐妹二人笼罩在温暖的光晕中。
过往的恩怨、现在的困惑,似乎都在这个清晨得到了释然。
对林阳而言,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对林暖来说,她终于学会了放手,让妹妹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过越州宴的差事还需仔细交接,三婶那边也要好生交代,林阳自然不能说走就走,加之眼下正是数九寒天,北风凛冽,出行不便,她便打算过了春耕,待天气转暖后再启程。
谁知这一等,竟等来了几位意想不到的同行者。
正月十五刚过,越州城还沉浸在年节的余韵中。
这日清晨,城北官道上出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身影,那是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少年道士,身上的道袍早已破烂不堪,袖口和下摆都磨出了毛边,脚上的布鞋破了个大洞,两根冻得通红的脚趾怯生生地探出头来,他满脸尘灰,唇边甚至冒出了些微绒毛般的胡须,全身上下唯一还算齐整的,恐怕只有头顶那个稍微有些些乱的道髻。
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归恒道长三徒弟——云生。
去年秋日,云生跟着师叔云游归来,回到观中却傻了眼。
他那么大的师父和大师兄,竟就这么留下他\"跑了\"!
归安师叔告诉他,起初是大师兄云海跟着陈大哥的媳妇去了江南行医,顺便扩展老君观的地盘。
后来师父归恒听说江南大疫,心急如焚,当即收拾行囊南下\"救\"大师兄去了。这一去,除了几封报平安的信,说是\"挺好的、建了新道观、收了六师弟、让他们自个保重\",就再没了音讯。
\"太不靠谱了!\"云生每每想起,都气得跺脚。不是说大师兄,是说他那个师父!说走就走,走了也不打算回来!
观里一开始乱成一团,二师叔归安和三师叔归坚每天面对香客的要求,嘴巴都要说秃噜皮了,二师兄云明又要照顾年幼的云月,观中杂事繁多,实在抽不开身。
最后,这个重任落在了云生肩上。
十一月底,北地早已白雪皑皑,他就这么背着简单的行囊上路了。
倒不是师叔们狠心让他在寒冬赶路,实在是不靠谱的师父带不靠谱的徒弟——某日清晨,观门还未开,他就留了封信,独自踏上了南下的路途。
这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云生靠着化缘和打零工,硬是撑过了两个多月的艰辛旅程。
当他终于看到越州北城墙上的\"越州\"二字时,激动得几乎落泪。
总算到了!
可他很快就遇到了难题——越州当地的方言他一句也听不懂。
几个好心百姓见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以为他是逃难来的,连说带比划地要带他去县衙。
云生一头雾水,只能跟着他们走。这些年越州收容了不少难民,百姓们都知道县令陈大人最乐意接纳流民——多一个人丁,就多一份劳力嘛!
衙役们见到云生,上下打量一番,目光中透着满意之色——又来个壮劳力!
直到云生上前,用官话小心翼翼地问道:\"请问这里是陈行宁大人治下的越州县衙吗?贫道想寻归恒道长和云海道长。\"
衙役们这才注意到他头顶的道髻,顿时肃然起敬,连忙引着他去见陈行宁。
陈行宁正在书房处理公务,乍一见这个衣衫褴褛的小道士,还以为是哪个道观来的小乞丐。
待云生开口喊道:\"行宁大哥,我是云生啊!\"陈行宁这才认出他来,惊得手中的公文都掉在了地上。
\"云生?你怎么弄成这副模样?\"陈行宁连忙上前,看着少年冻得发紫的嘴唇和破烂的衣衫,又是心疼又是好笑,\"你师父和师兄要是看见你这般模样,非得心疼死不可。\"
云生委屈地撇撇嘴:\"行宁大哥,我师父和师兄他们......他们还活着吗?\"
\"活得好着呢!\"陈行宁忍俊不禁,\"你师父现在可是越州城里有名的大神仙,你师兄也是小神仙,哈哈,他们新建的道观香火鼎盛,还收了新弟子。\"
得知师父师兄安然无恙,云生终于松了口气,这一路的艰辛仿佛都值得了。
陈行宁连忙吩咐下人准备热水和干净衣物,又要人去通知归恒和云海。
不多时,得到消息的归恒和云海急匆匆赶来县衙。
归恒一见爱徒这般模样,顿时老泪纵横,一把将云生搂在怀里:\"傻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来了?这一路得多辛苦啊!\"
云海也是红了眼眶,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师弟身上:\"师父时常念叨着你,你怎么就这么冒失地跑来了?\"
云生看着师父师兄关切的神情,这些时日的委屈顿时涌上心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还以为......以为你们不要我了......\"
归恒道长有些尴尬又心疼地拍着徒弟的背,连声道:\"傻孩子,师父怎么会不要你?我们在这边安定下来,会来接你们的啊。\"他心里头腹诽,眼睛还朝大徒弟翻翻白眼,意思就是太不靠谱了,咋不给你师弟去信呢!
云海感受到师父眼神中的“杀气”,郁闷地想撞门,他也以为他师父会去信或者让师弟留在广丰或怎么滴,结果,两人都没……
归恒道长自然得知林阳想要外出游历,当即表示让云生随行护持,结果云海得知后不干了,他也想让师父体会一把坐观的辛苦,等开春后观中事务安排妥当,他也要一同前往,偷偷地不跟师父说那种!
就这样,林阳原本孤独的旅程,突然多了几位同行者。这个意外的转折,让她的寻找美食之行充满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