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卡在张小敬那边,石墨晶圆片三天前才到芯片厂,估计这两天就要开始试产检测。要是没问题,还得送回总部研发室。”
“研发室会把所有部件组装成整机,调功能、测性能,这关过了,手机产线才能真正启动。”
汤城一边翻文件,一边说明情况。
第一次试产还没开始,谁都不敢打包票。
如果搞砸了,生产线和工序全得推倒重来。
要是流片顺利过关,试做出来的芯片样品就得立马送往总部。
总部那边等着这些芯片做最后的手机开发,所有硬件没到位前,啥也动不了。
少了石墨烯芯片这个核心零件,研发团队只能干瞪眼,啥也干不成。
“汤董,最快啥时候能上生产线?最慢呢?咱们得有个心理准备。”
臧小花紧跟着追问。
投产时间必须有个谱,不然公司上下都得乱套。
从车间的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再到管理层,所有人都在盯着这一天。
要是没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一直拖着,队伍早晚要散。
“最快的话,要是顺风顺水,这月底或者下月初,就能正式开动。”
汤城只说了最好的情况,没提万一出岔子怎么办。
因为他自己也没底——真要卡壳了,谁也不知道要拖多久。
只要石墨烯芯片拿不出来,产能就只能晾着。
不过,汤城也不是光等消息的人,他已经在琢磨怎么稳住人心了。
“这样,我待会儿给各个分公司的头头挨个打电话,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往电子产业园发货。只要每天都有配件进仓,大家看着心里就有底,情绪也就稳了。”
一听这话,臧小花和林大强同时脱口而出四个字:“画饼充饥!”
这招确实就是画饼充饥。
但很管用——产业园里的员工会发现,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内存条、屏幕、电池、传感器之类的配件不断运进来,一车接一车地进库。
这么一来,谁都能看出:开工的日子不远了。
“还有,咱们现在就走一趟,去芯片厂看看,当面问问张小敬,石墨烯芯片到底啥时候能量产,啥时候能发货?”
说完,汤城掏出手机,一个个拨通各大分公司的负责人电话,安排发货的事。
交代清楚后,他站起身,准备带臧小花直接去芯片厂。
汤城和臧小花去了龙腾芯片厂,林大强没跟过去。
他现在主抓汽车项目,半导体这块已经不归他管了。
两人到厂里才晓得,今天正好是流片的日子。
所谓流片,就是试生产。芯片设计完后,会生成一套复杂的图层文件,通常有三十到五十层。
每一层都要在芯片厂做光刻处理,不同层的精度要求不一样,难度也有高低。
芯片是层层叠加造出来的,这过程叫掺杂或淀积,每叠一层都得光刻一遍。
光刻的精细程度,比造电路板高出一百万倍都不止。一个在肉眼放大镜下能看到的毫米级操作,另一个是纳米级,差一丝都等于完全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