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统的工作告一段落后,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来了多个副职调研。
纯属是蹭热度,仿佛在暗示青坪区的成绩离不开省市的指导。
金霖爀雁过拔毛,不管什么领导来了,都得留下一点扶持资金或者政策,不然白费了接待的人力物力。
这段时间在省市媒体,甚至是一些全国性媒体上亮了一个相,让金霖爀心满意足。
九月十五日,会议室的空调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却压不住空气中紧绷的氛围。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会议桌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将众人的脸庞映得忽明忽暗。
金霖爀端坐在主位,目光扫过围坐一圈的党委委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会议议程表,纸张边缘已被磨得微微起毛。
“今天主要讨论园区三期拆迁和房屋还建项目。”金霖爀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这是关乎园区发展和群众利益的大事,大家畅所欲言。”
组织委员李明远率先开口,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了闪:“我觉得宏远建设就很不错,他们在业内口碑好,施工质量有保障。”
话音刚落,分管招商的副园区长王志强就轻笑一声,身体微微前倾:“老李,宏远是不错,可新锐建筑也不遑多让,他们在旧城改造方面经验丰富,说不定能给项目带来新的思路。”
金霖爀静静地听着,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
随着讨论的深入,会议室里的火药味愈发浓重,各位委员纷纷抛出自己推荐的企业,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暗藏玄机。
宣传委员张芳把笔记本往桌上一放,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我认为天盛集团更合适,他们资金雄厚,能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规划建设局局长赵大海皱着眉头,重重地叹了口气:“张委员,天盛集团虽然实力强,但报价一直偏高,这对园区的资金压力太大了。我还是觉得鑫达建设性价比更高。”
争论声此起彼伏,金霖爀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
他端起保温杯,轻抿一口浓茶,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
这些委员推荐的企业,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都别争了!”金霖爀突然重重地把保温杯放在桌上,茶水在杯中晃荡,发出清脆的响声。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金霖爀靠在椅背上,双手抱胸,眼神冷峻:“大家推荐的企业都各有优势,但这样争论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明远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些什么,金霖爀抬手打断了他:“我知道,大家都想为项目找个靠谱的企业,但咱们得一碗水端平。三期项目涉及众多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也容不得半点私心!”
王志强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恢复如常,笑着说道:“金书记说得对,可公开招投标会不会存在风险?时间紧、任务重,要是流标或者中标的企业实力不行,耽误了工期,那可就麻烦了。”
金霖爀冷笑一声,目光如利剑般射向王志强:“王主任,这不是我们该担心的。只要我们把招投标的规则制定好,流程公开透明,还怕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至于流标,我相信只要条件合理,有的是企业抢着来。要是因为怕担责就搞暗箱操作,那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赵大海在一旁连连点头:“金书记说得在理,公开招投标才能选出最有实力、最有诚意的企业,对园区、对群众都有好处。”
看着众人或赞同、或无奈的表情,金霖爀知道,自己的决定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但他别无选择。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每一个人:“这个项目就按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纪委全程监督,确保公平公正。谁要是敢在招投标过程中搞小动作,别怪我不客气!”
散会后,金霖爀独自坐在会议室,望着窗外的园区。
工地上机器轰鸣,塔吊林立,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他深知,自己这一拍板,断了不少人的财路,也得罪了不少人,但为了园区的长远发展,为了群众的利益,他必须坚持原则。
手机突然响起,是老领导打来的电话。
金霖爀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李区长,您好……”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小爀啊,听说你要搞公开招投标?有些事别太较真,大家都不容易……”
金霖爀握紧了手机,声音坚定:“老领导,我明白您的意思,但这件事我必须坚持。园区的发展不能被这些利益纠葛绊住脚,群众的眼睛都看着呢。”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你啊,还是这么倔,好自为之吧。”
当晚,暮色如墨浸染玻璃幕墙,金霖爀办公室的顶灯将米白色大理石地面照得发白,中央空调出风口发出细微的嗡鸣。
红木会议桌上整齐摆放着五份项目资料,角落里的保险柜虚掩着,露出半截泛黄的会议纪要。
当周颖、万玉、彭莹和杨工鱼贯而入时,金霖爀正背手站在落地窗前,望着园区内零星亮起的施工灯。
园区党委委员周颖率先打破沉默,她将藏青色西装外套搭在椅背上,露出熨烫笔挺的白衬衫:“金书记,公开招标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这两天区里打电话上门的像雪片似的。”
城建办主任万玉摘下安全帽,帽檐还沾着上午工地检查的尘土,他抽出资料里的设计图纸铺在桌上:“招标细则是关键。按正常流程,新锐、天盛这些关系户肯定会联合串标。”他指尖划过图纸上标注的回迁房位置,“尤其是还建区,利润空间小,没点手段很难招到靠谱企业。”
财务审计科科长彭莹推了推黑框眼镜,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数字间夹杂着红笔批注:“我查了近三年招标数据,围标企业惯用阶梯报价法。如果能在评分标准里设置技术标权重,或许能打破僵局。”她突然压低声音,“但这样操作,需要建设局配合提供技术参数。”
所有人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总工程师杨工。
这位老技术员摩挲着保温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犹豫:“技术参数可以调整,但那些企业的施工方案都找的同一家设计院,怕是换汤不换药。”他重重叹了口气,“上个月有人往我办公室塞了张二十万的银行卡。”
金霖爀终于转过身,皮鞋踏在地板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他拿起红色铅笔在招标评分表上圈画:“技术标占比提到45%,增设bIm技术应用、绿色施工专项方案两项加分项。”笔尖顿在“项目经理履历”栏,“要求近三年必须有三个以上同类型项目经验,业绩需提供监理方和业主方双确认函。”
周颖立刻心领神会:“这等于给外来企业开了绿色通道。不过本地企业肯定会抗议说抬高门槛。”她从包里掏出一份干部任免名单,“或许可以借这个机会调整招标办人员,把基建科的老周调去后勤,换上组织部新培养的选调生。”
万玉突然拍了下桌子,震得图纸微微颤动:“好!招标办主任老周和天盛集团的关系不一般。但新人没经验,评标环节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他转头看向杨工,“杨工,能不能从外面借调几个专家?”
杨工沉吟片刻:“我联系下建工大的王教授,他带的研究生团队做过类似项目评估。不过人情往来......”话没说完,彭莹已经在计算器上快速敲击:“可以走课题研究经费,签技术咨询协议。”她将计算结果推到金霖爀面前,“控制在五十万以内,走非常规采购流程。”
窗外突然划过一道闪电,暴雨随之倾盆而下。
金霖爀凝视着玻璃上蜿蜒的水痕,脑海中闪过下午接到的匿名电话威胁。
他拉开抽屉取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金书记,都是在圈子里混的,别把路走绝......”电流杂音中,威胁声格外刺耳。
“你们听听,才开完党委会,他们就像闻到味道的鲨鱼,必须给他们点震慑。”金霖爀关掉录音笔,眼中闪过寒光,“周颖,让纪委明天下发通知,对近三年招标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彭莹,重点查天盛集团的工程款支付记录。”他转向万玉,“建设局明天组织安全大检查,就从新锐建筑承建的二号厂房开始。”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暴雨拍打玻璃的声响。杨工突然开口:“金书记,这样做风险太大。那些人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需要双保险。”金霖爀从保险柜取出一份文件,封皮印着“园区十四五规划调整方案”,“还建区西侧地块,原本规划商业开发,改成人才公寓。这个消息明天由彭莹通过非正式渠道放出去。”他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有了这块肥肉吊着,他们就会把注意力从还建项目转移。”
万玉忍不住赞叹:“高!商业开发利润是还建项目的三倍,他们肯定会提前布局。”他突然皱眉,“但调整规划需要管委会集体表决。”
“这就是你的工作了。”金霖爀将文件推到万玉面前,“后天的主任办公会,你负责说服发改局和国土局。必要时,可以透露市里正在考察引进重点企业,急需配套人才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