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便门下各种号音响彻,夹杂着军官们的喊叫与呼喝。
战事将至,大批还在对岸修筑防御工事的战兵与民夫迅速收尾,通过冰面回到角州,由韩林分设的南、北、东三面,战兵们正陆陆续续地进入预设的胸垒阵地。
乐亭营的营旗和韩林的将旗护城河畔升了起来,这是乐亭营的胆气所在,只要将旗还在,就说明主将仍在阵地上。
旗在则将在,将在则军必明死志,无令不得后撤。
在将旗之后,代表各个营头的认旗、方位的五方旗、司队旗也高高悬挂,一时间东便门下各色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方圆一里的“三角洲”阵地顿时就紧张了起来,虽然鞑子的身影还没显露,但人们的目光都死死地盯着北面,不少人在喃喃自语,向各路神佛叨念,祈祷自己能够平安无事。
将旗下的气氛也十分凝重,根据苏日格哨马传递回来的消息,建奴来攻的人马大概有万许,其中前锋两千骑兵已经和金士麟碰了面,双方交战了一场,我方算是小胜。而与鞑子前锋保持四里地的地方,还有大批的马步正在赶来。
虽然经历了不少的战事,但是与真夷的大部背城野战还是头一遭,各人的心中都有一些紧张。
京师西北角的炮声,隔着数十里的方向都隐隐可闻,接连成片,足以说明那里的战况也十分激烈。
除了紧张以外,众人的心中还隐隐有一丝的愤怒,皇太极分兵来打,两面作战,这分明是没把守军当做人看。
但也无怪皇太极如此小觑他们。
自从入口以后,接连几仗,除了三屯营那里算是乐亭营胜了以外,其他地方,建奴可以说是势如破竹,一路奔袭薄掠到了京师城下。
这几乎就是揪着大明君臣的脖领子,将耳光抽的噼啪作响。
韩林正对着舆图推测建奴的位置,范继忠走了过来,附耳对韩林道:“大人,王承胤王副将遣了塘马来,说是有事与大人商量。”
“叫他过来。”
韩林继续盯着舆图,头也没抬的道。
不久一个身穿辽军装束的塘马在范继忠的引领下,穿过层层的收尾来到韩林的面前。
单膝跪倒以后对着韩林高声道:“小人拜见韩游击。”
韩林偏头看了他一眼:“听说王大人有事与我商量?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在接到韩林的示警以后,袁崇焕并没有选择在左安门原地御敌,而是遣都司戴承恩查探以后,率军北上将阵地设在了广渠门地方。
现在辽军的阵势也已经摆开,袁崇焕亲率中军标营在广渠门下,前锋总兵、挂征辽前将军印的祖大寿领着锦州兵在袁崇焕中军的南侧,副将王承胤在中军的西北段,王承胤的阵地与乐亭营的阵地相近。
“督师自广渠门南北将兵力一字铺开,独东便门这里内陷,我家大人的意思是想请游击向东移师,将阵线与我连成一线。”
韩林略微一想,便明白了王承胤的意思。
王承胤是想叫韩林放弃这个小型的三角洲,成为他这一部的侧翼。
韩林心中冷笑,王承胤这算盘珠子打的都快崩到他的脸上来了。
由于地形的原因,乐亭营所镇戍的东便门天然有一个拐角,向内凹陷了下去,由此虽然他与王承胤部相近,但却并不相连。
如果他将阵线向东移一里,那就能够成为王承胤的侧翼,为其部提供保护,甚至替他承受大部分的冲击。
但真的放弃这个三角洲,那韩林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和谋划全都白费。
皱了皱眉,韩林对着那塘马问道:“此督师之令否?”
那塘马摇了摇头:“非是督师令,只是我家大人的意思。”
韩林面色顿时冷了下来,心道果然如此。
三角洲这个地势对于防守十分有利,作为督师的袁崇焕自然不会糊涂到叫韩林放弃地势之利,去给王承胤做挡箭牌,这一切都是王承胤自作主张的安排。
看着那个塘马,韩林冷淡地道:“回去告诉你家大人,本官奉督师之令固守东便门,除非有督师下发的别令文书,否则不敢妄动。”
郭骡儿看着王承胤塘马的背影,有些恨恨地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打友军的主意。”
韩林摇头无奈地叹息道:“各镇自己为战惯了,即便是一镇之内,都各人有各人的心思和打算。”
出卖友军这件事,各镇的兵都没少干,最显着的例子就是当年浑河血战时辽兵、川兵、浙兵的故事,而这里辽兵甚至坐视其他两路不管,最后被老奴逐一击破,大好的形势瞬间葬送。
因此对于友军,除非是像赵率教、马爌、曹文诏、张攀这样有过交情、知根知底的,其他人,韩林根本就不信任他们。
两个人正说着,南营的方向起了一阵喧哗,紧接着中军内也有人指着北边大喊:“来了!”
韩林迅速攀上胸垒,举起远镜向北探望,果然就见三四十个奴骑身影在北边浮现。
见到大通桥这里有人在戍守,开始抵近至三里左右的地方窥探。
中军的旗帜不断挥动,铜锣警号传遍整个防御阵地。
凝视了一阵,范继忠对着韩林道:“大人,要不要卑职领人将这群狗鞑子赶走?”
面对范继忠的主动请缨,韩林思忖了一番,刚要说话,又笑道:“怕是用不到你了。”
顺着韩林的手指,众人都看了过去,在奴骑的东北方向,另有一支人马斜刺里冲了出来,与他们游斗在了一处。
那是苏日格所领的游骑司。
双方在东郊的旷野上你追我赶,互相追逐,很快女真人的哨骑似乎已经侦察够了,也不恋战,向北边撤去。
苏日格的人同样没有回阵,再次隐匿在了东北方向。
阵地上一时间安静的可怕,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等着鞑子大部的到来。
“烽烟起,角声扬,连云蔽日国有殇……”
忽然间不知道哪个角落、哪个人唱起了乐亭营的军歌,很快就有人开始附和,声音由轻到亮,最后又整齐划一,南、北、东三个营头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在东便门这里响彻。
原本惴惴不安的气氛一扫而空,军心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