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后的一天夜里,下班后的余良考虑再三,终于拨通了王东升的电话。
之所以考虑再三,是因为余良觉得南下打工的队伍该有一个着落了。
电话接通后,双方简单的寒暄了两句,然后余良就询问起了打工情况。
王东升叹了一口气,告诉余良,他带着这群职工来到南方的一座大城市,尽管做好迎接困难的准备,却还是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
这座城市繁华喧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但对于这群初来乍到的异乡人来说,却仿佛是一座迷宫,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他们人地生疏,语言不通,找工作的过程异常艰辛。去劳务市场应聘,看着张贴的招工启事,满心期待地前去询问,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拒之门外。有的工作要求熟练掌握本地话,有的需要相关工作经验,而他们除了在煤矿工作的技能,在这个城市里似乎一无所长。
日子一天天过去,临时拼凑的盘缠也快花光了。大家挤在廉价的出租屋里,心情如同窗外阴霾的天空,压抑而沉重。他看着这群跟随自己出来的职工,心中满是愧疚与焦虑。他知道,自己必须为大家找到出路,不能让大家陷入绝境。
余良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老矿长都退休了,可为了山南矿的弟兄们,还在苦苦打拼,自己是不是应该为山南矿做点什么呢?
挂断电话,余良陷入了沉思之中。怎么才能让这群山南矿职工尽快找到工作呢?
余良左思右想,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出一个个可能有的办法,但一个个又被否决。
突然,他好像想起了什么,急匆匆朝里屋走去。
李梦然静静地看着他,不知他要干什么,但也没有吭声。因为她知道心爱的人在思考时不喜欢被打扰。
不一会儿,余良拿着一张名片,走了出来,然后坐在沙发上,开始对着上面的电话号码,拨打了起来。
前两个号码没有打通,等拨到最后一个号码时,电话通了,里面传来一个男中音:“喂!谁呀?”
余良一阵兴奋,赶紧说道:“您是付新生付先生吗?我是余良,上次在火车上您给我的这张名片。”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停了半天才慢慢说道:“哦......对.....对......有印象,有印象。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余良把山南矿职工去南方打工,因人地两生找不到工作,想拜托付新生帮忙说了一下。
付新生考虑了一下,答应了下来,说让王东升带人先试试,并留下了地址。
随后,付新生又问了一下余良现在的情况。当得知余良现在已经是副市长兼公安局长的秘书时,付新生很是高兴,连声说自己没有看错人。
挂断电话,余良又重新联系王东升,让他明天和付新生联系。
放下电话,余良兴奋地抱着李梦然亲了一口,亲的李梦然一头雾水。
看着李梦然一副不解的样子,余良这才把火车上遇小偷、巧遇付新生的事情说了一下,没想到今天竟用到了。
李梦然听了,也很兴奋。毕竟自己心爱的人在为山南矿职工尽一份力,不管事情成与不成,总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亲爱的,我想给王矿长汇5万块钱,他们那里临时拼凑的盘缠也快花光了,急等钱用。”余良看着李梦然,缓缓说道。
“我同意。”李梦然想了想,答应了。现在钱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有余良这个好男人,她已经很满足了。
余良把李梦然紧紧抱在怀里,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第二天,余良焦急地等待着王东升的消息。中午时分,余良的手机终于响了,是王东升打来的。
王东升在电话里兴奋地说:“今天我按照你给的地址,带人去找付新生。原来付新生是一家房地产集团的老总,他们正好有一些基础岗位在招人,山南矿的工人正好用的上......”
余良听了,很是高兴,没想到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竟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多亏了你啊!要不是你想出这个办法,咱们还不知道怎么办呢。”王东升感激的说道。
余良赶紧推辞:“领导,这都是大家的运气好,也多亏了付总帮忙。”
接着,余良又把汇5万元钱的事情和王东升说了,说这是自己的一点心意,请王东升务必收下。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久,良久才传来王东升的激动地话语:“谢谢,我代表山南矿的弟兄们,谢谢你!”
挂断电话,余良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在异乡打工的职工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价值。
老矿长王东升看着大家逐渐走上正轨,心中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他时常鼓励大家:“咱们虽然出门在外不容易,但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们不再感到孤单和无助,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