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夏海岛,大金门,围头湾海域。
清晨,卯初一刻(5点15分左右)。
“咚咚咚”
“杀杀杀,杀郑狗”
“杀杀杀,杀海贼”
、、、
围头巡检司,外海十余里,一支近两百艘,大中小战船组成的舰队。
扬帆起航,犹如离弦之箭,朝着内港湾方向,气势汹汹,一往无前,冲杀冲锋过来。
当然了,此时此刻,明郑水师,也没有闲着。
有一支规模差不多的舰队,躲在大小嶝岛,大金门岛之间,正等着满清的闽浙水师联军,自投罗网。
“嘿嘿”
站在旗舰战船上,一个身材魁梧的猛将壮汉,不动如山。
手里端着长筒望远镜,看着冲刺过来的清军舰队,嘿嘿直笑道:
“狗鞑子”
“赛林木”
“干你娘,扑街仔”
“来得正好,爷爷等你,等的好辛苦啊”
嘴角上扬,猩红的长舌舔了舔,眼神嗜血,寒光闪闪,好似看见光溜溜的妖艳美少妇。
是的,昨天晚上,泉州港的清军水师,乍一出动。
游历在泉州港外海的郑军探哨,就发现了情况。
随后,清狗子一路南下,郑军的探哨船,就一直吊在外海监视。
没错的,陆战方面,郑氏是水了点。
但是,海上水战,海上游击战,泛舟出海,监视船只,这才是郑氏的强项,看家本领。
这时候,等了一个多月的林察,守株待兔,肯定要干死江浙水师了。
以前,那都是阻击战,围堵战,追击战,游击战,双方打了就跑,或是干脆不接战。
很明显,今天这一遭,谁都没有退路了,必须得是死战。
一句话,既分胜负,也决生死。
其实,这一次的金夏围攻战,等同于明牌大战。
几个月以前。
清军的主力大军,达素,李率泰,耿继茂等等,全部躲在府城,福州府,打造战船,整兵待战。
那时候,郑成功也不是白痴,并没有闲着。
于是,就派出宣毅前镇陈泽,奇兵镇黄应,援剿左镇黄昌,堵塞福建沿海各州府的港口。
上个月开始。
大战的气息,就愈发的浓烈。
因为,满清的江浙水师,大几百艘战舰,大几千将士,增援下来了。
这时候,郑成功就有点心慌了,也开始增兵。
于是,派出辅明侯林察,中冲镇萧拱宸,宣毅后镇吴豪,去围堵截杀江浙水师。
同时,延平王也派出族兄郑泰,去西南求救援兵,可惜,一根毛都没有。
十天以前。
整个漳州府,就进入了最后的死战准备。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战云密布。
满清的攻岛大军,整整四五万,扈从丁壮民夫,延绵几十里。
主帅达素,下令兵分五路,布置在厦门的海对岸,呈围攻态势,随时渡海攻城。
刘五店,同安湾,杏林湾,马銮湾,海门岛,战船下海结寨,岸边连营数里。
这时候,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出来了。
福建的清军,已经准备好了进攻战术,兵马战将,排兵布阵,就等着雷霆一击了。
同样,延平王郑成功,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杆子,也彻底放弃幻想,准备接战死战。
毕竟,满清的刀尖,都顶到了厦门的眼皮子底下,准备渡海攻城,一击必杀。
于是,他的幕府小朝廷,也开始做最后的排兵布阵。
战术,也是很简单的,六路对六路,车炮对局,针锋对麦芒,不死不休。
金夏围攻战,示意图
第一路,就是外海水师。
大小金门,大小嶝岛,大二担岛,所有的外海海域。
这一路,就是为了防范泉州的福建水师,江浙水师,从金门方向,突进来参与围攻厦门本岛。
这一路,南北分兵,同时分兵防守两个方向。
北面的,是郑成功的大将,辅明侯林察。
还有宣毅前镇陈泽,奇兵镇黄应,中冲镇萧拱宸,义武镇陈峰。
总计五个镇,六千兵将,大小战船200余艘。
这些兵马,基本上都是从泉州方向,撤回来的将士。
负责防守大金门,大小嶝岛,围头湾,这一大片海域。
南面的,是郑成功的族兄,建平侯郑泰。
同样是五个镇,六千兵马,还有一部分郑氏的贸易船队,实力上比林察的强悍不少。
负责防守小金门,大担岛,二担岛,唔屿岛,之间的海域。
防范泉州的清军水师,绕过大金门岛外海,突袭厦门本岛南面。
同时,郑泰的舰队,也可以兼顾鼓浪屿方向,或是增援林察方向。
第二路,厦门岛东北面,同安湾,五通方向。
领兵的大将,是忠匡伯张进。
还有援剿后镇张志,左冲镇陈广,总计三个镇,四千多兵将。
主要防守的地方,就是五缘湾,离浦屿,之间的海域。
防守的对象,就是对面的刘五店,同安县,两个方向的清军。
第三路,厦门岛西北方向。
领兵的大将,是水师前军吴裕。
还有宣毅后镇吴豪,后冲镇黄昭,总计三个镇,四千多兵将。
防守的对象,就是对面的马銮湾,杏林湾,兼顾同安方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郑氏军团的老辣稳重。
其实,第二路和第三路,都是对准了同安方向,同安海湾。
郑氏上下都知道,满清的同安总兵,是个大叛贼,二五仔施琅,作战勇猛,精通水战海战。
第四路,就是筼(yun)筜湖,郑氏水师的老巢。
领兵的大将,是五军都督,忠振伯洪旭。
水师右军,水师后军陈尧策,水师后镇施举,总计三个镇,四千多水师。
这三个镇,都是清一色的专业水师兵镇,讲究的就是机动性和火力,随时可增援各处。
金夏郑氏集团,海战强横霸道,拥有六七万精锐,大小战船两千余艘。
专业的陆军不多,仅仅四个镇,左右武卫,左右虎卫。
北伐大战的时候,左武卫,左虎卫,主将陈魁林胜,全部阵亡了,这两个镇近乎被团灭。
因此,此时的郑军,只剩下两个专业的陆军,右武卫,右虎卫。
其他的专业水师兵镇,其实也不多。
前后左右,四个军水师,水师前后镇和一镇,总共七个镇。
剩下的,40多个镇,基本上都是水陆两栖兵。
有战船,有运输船,有贸易船,有后勤船,更有一大堆家眷,乱七八糟的,什么少不了。